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第十三講


時間:2017/10/13 作者:修心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三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大家請看經文: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這段經文從字句上來看,是對上面四番發願的總結,但是依文義來解釋,是引起下文的,也可以說是結上起下。正是因為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發了廣度眾生的恆河沙願,所以未來世的眾生,對地藏菩薩生起了恭敬的心,或者歸命,或者稱念名號,縱然在極短的時間內,乃至一彈指頃,也可以得到無量恆沙的功德利益。如是慈愍,慈有聲聞慈和如來慈,如果不具十力、四無畏、三十二相,這樣的慈是聲聞慈。如果具足十力等一切無漏的功德,是如來慈。迦葉尊者曾作了一個偈子贊佛:我今欲以一法贊,所謂慈心游世間,是慈即是真解脫,是慈即是大法聚。大法聚就是如來慈,大涅槃,就是大涅槃慈力弘深,具足一切福德莊嚴。現在地藏菩薩以大涅槃心,修於聖行,得四無畏,具二十五王三昧,普應群機,無方大用,所以稱為慈愍。好,我們來看經文: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這段經文是說造種種惡行的眾生,這些眾生本應隨業受報,墮在惡趣受苦,如果能遇到善知識,勸於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即得解脫三惡道報的苦果。不行善者,就是說這種人不作惡事,但是也不肯去行善、積德。這是因為他們內心慳貪,吝嗇的表現,不捨得用自己的身體,或者財物去為別人付出。行惡者,就是指造種種的惡業,乃至五逆十惡。乃至,這個乃至是概括之詞,惡事太多,不一一列舉,但是不信是重罪,所以特意指出不信因果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譯為不具信,或者稱為斷善根。一切罪中,以不信為大,既然不信因果,那麼怎麼可能去行善呢。《大涅槃經》中說:「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一闡提人沒有任何的善根,他的果報比殺父殺母更恐怖。殺父殺母的人不一定是一闡提,他可能還會做一些善事,而這個一闡提,不但自己不信因果,不信三寶,還會叫別人不信,並且去鼓勵別人作惡止善,以邪見去害人。

比如《弊宿經》中,講一位弊宿婆羅門,他就是一個斷見外道。所以我們說做錯事不可怕,就是這個見錯了,特別可怕的。這個弊宿婆羅門,他認為沒有過去生,人不會再出生,而且沒有善惡因果報應。他常對大眾們說,沙門有這樣的見解,認為如果人在世的時候,都行十惡,在命終的時候,就會墮到地獄,我始終不信,因為什麼呢,因為到現在為止,從沒有見過人死之後,回來說他墮入地獄之處,所以我不信有後世,以及善惡報應,這都是撥無因果的一些見解之談,來蠱惑人心。佛弟子中,議論第一的迦旃延尊者,他回答這些,就回答的特別的巧妙。他回答這個問題,他就說了,如果把人關在監獄裡面,他會隨便的出來嗎?有誰見到監獄裡的人,能夠隨便的出來。還有人說,做善事了他生天,我們也從未見到有生天的人,來給我們說,他去生天了。這個迦旃延尊者就回答這些一闡提們,他就說了,你從糞坑裡跳出來了,還會再往糞坑裡鑽嗎?沒有人會再往糞坑裡鑽了。所以這些撥無因果的人,你再怎麼去勸他,他都不肯改變自己的邪知邪見,這個就是特別可怕的地方,這個就是他們墮落的地方,很難救脫的。

邪淫,邪就是萬惡之首,眾罪之魁,屬於身業。邪淫,這個淫分正淫和邪淫,像夫婦之間,他是屬於正淫,夫婦之外,與他人有不正當的關係,這個是屬於邪淫。《楞嚴經》中說,淫慾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正淫,我們在家居士都應該注意,都應該戒除,何況是邪淫。因為邪淫的罪業偏重,所以佛制定戒條的時候,把淫戒置於首位。現在的人,不知道人身從頭到腳,皮囊之內,沒有一樣是乾淨的,都是一些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等,而去貪著美色,行為放逸,作不淨行,命終墮三惡道。邪淫也會嚴重的折損人生的福報。人的福報就像桶一樣,好比是個桶,邪淫就像這個桶底下有個漏洞,有了洞以後,你就會福報就會漏掉。邪淫的現世惡報也有很多,比如事業衰敗,眷屬不貞良,常吃官司,常被人懷疑輕賤,而且身體多病,絕嗣等,死後還會墮落地獄,這是邪淫。

妄語是屬於口業,就是說虛妄不實的話。妄語的罪報,能讓人入三惡道,如果生到人中,有兩種果報,一是多被誹謗,二是為人所誑。有些人覺得現在是經濟社會,不說假話根本沒法生存下去,那這種想法,其實都是錯誤的。《正念處經》中說:「實為第一善,妄語第一惡,舍過取功德,是人人中勝」,這種人是人中最勝。說實語是第一善,說妄語是第一惡,捨去過失的妄語,而去攝取具功德的實語,這樣的人是人中的最勝。所以說實話,是世間難得的高尚行為,師父在做直播的時候,也為大家講過這個開示,我們試想一下,我們一個人對任何人沒有妄語,都是實話,也許上來大家不理解,也許你會吃點小虧,但是時間長了,大家都尊重你,都敬仰你,沒有人肯欺騙你,你說說你還會吃虧嗎?不會吃虧的。怎麼能生存不下來,是因為你們沒有堅持,對實語沒有信心,對佛的話沒有信心,才去投機取巧,對著師父說實話,在社會上還是說一些小妄語,師父不說你們說大妄語,還是說一些小妄語,美名其曰是為了生存,其實說真的,是不老實,不肯深信佛的話。你想想,我們都說實話了,大家都恭敬你,哪怕你賣東西,你做商業,大家知道你說實話,絕對不會給你去討價還價的,知道你童叟無欺,而且大家敬仰你,都會先來照顧你的生意,就是這樣。就看你能不能堅持真理,堅持真理,這個是一定要堅持下來的。兩舌,就是搬弄是非,離間他人。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如果我們遇到別人,在你跟前說是非,你一定要遠離,他能說別人的是非,同樣也會說你的是非,他沒有這個是非的底線。在張三面前讚美張三,詆毀李四,或者在李四跟前讚嘆李四,罵張三,這種人就是是非,嘴裡像長了兩條舌頭,搬弄是非,破壞他人的友好關係。正所謂:兩舌之人難相處,翻手作雲覆手雨。所以我們要遇到說是非的時候呢,不要給他創造機緣,遠離他,不給他這個機緣,也是能幫助他改正這種惡習。惡口,就是粗惡的語言罵人,或者說一些特別傷人的話。有的人說話特別刻薄,不用髒字兒就把人祖宗八代都給罵了一遍,這種非常刻薄的。《法華經》中說:「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尤其不能傷人父母。我們在家居士,或者聽師父講經的這些大德們,我們平時家庭矛盾了,發發脾氣,控制不了可以懺悔,但是決定不能傷人父母,不能傷天傷地,這個罪過是非常大的。

明朝末年,蘇州有一位姓秦的書生,擅長作詩,他有一位鄰居,因為男女方面不太檢點,他知道了以後,寫了十首《黃蔦兒》的詩句來調笑。內容繪聲繪色,寫得很露骨,因為裡邊所用的詞優美,這首詞就遠近流傳,因為這件事他多次挨揍,不揍他還怪了,是不是,多次挨揍。因為宿世的習氣太重,他又一時改不過來,見到別人的缺點,就用詩詞來攻擊,到了晚年,他染上了瘧疾,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錯亂了,常常吃自己的糞便,還拿刀子來割自己的舌頭,你看,這就是現報。最後他自己拿斧子,把自己給砍死了,這就是惡口的報應。他把別人的缺點、隱私,繪聲繪色的描述出來,讓千百人都知道,使惡口大面積的放大,在無形當中,把他的福德就消滅了,消盡了。

誹謗大乘,這裡是指誹謗佛所說的經典。這個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最容易犯的一條罪過。我們修淨土的,一說我們就是一生成佛,一句名號,當下往生,誹謗禪宗,誹謗密宗,看不起別人。而不知道,經中字字都是如來金口所宣,句句都是醍醐灌頂。佛哪一句經典不是良藥,而我們為了自贊毀他,貢高我慢,就誹謗如來的教法,這絕對是大不對的。如果你融會貫通了,你會感覺到,佛講的就是幫助我們都是當下成佛的,只要堅定你這一個法門的信願,你再讀任何的經典,對你都有幫助的。我就有深刻的體會,師父修淨土法門,堅信信願持名往生淨土,但是當我講《地藏經》的時候,我讀《地藏經》的時候,我更加堅信我求生淨土的願望,什麼原因?知道地獄的苦,知道眾生的苦,知道佛、地藏菩薩的慈悲,我們更應該堅信往生極樂世界,回來幫助地藏菩薩度化眾生,滿足如來大願,滿足地藏大願,同樣也圓滿我們的功德。關鍵是什麼,我們這些不懂的人,自以為是的人,才敢去誹謗其他法門,毀謗其他的經典。你讀《法華經》,師父也讀《法華經》,師父讀了十年《法華經》。你讀《法華經》,也更能幫助你,增加求生淨土的信心。讀《楞嚴經》,也更加幫助你求生淨土的信心。關鍵就看你的願,你的願是不是堅固的願。如果你的願堅固,你的信堅固,你所讀的一切經典,只能成為你最好的助修,而不是幫助你去誹謗。生起了誹謗心了,和經和這些宗派,沒有任何的關係,關鍵是你的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最後造成了毀謗大乘的罪過。這是師父由心而談,我講《地藏經》,這應該是第二次宣講了,上一次沒有做光碟,講一次,我對淨土法門的信願,多了一層的這種力量,講兩次,我多了兩次的力量,就是這樣的。

以上這些造作諸惡業的眾生,必定墮落到惡趣的,如果遇到善知識,規勸他們歸依地藏菩薩,哪怕只是一彈指間的時間,這些造作惡業的眾生,都能解脫三惡道的果報。一彈指間,就這麼短的時間,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就是歸依這麼短的時間,你就能解脫三惡道報。可見這個歸依的力量不可限量,不可限量的。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上面一段經文,是講歸依地藏菩薩能夠滅罪,這一段是志心奉事供養,能得殊勝的福報。這一段共分三層。第一層,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花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這是講,說明供養,先說供養。第二層,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這是講供養能得生天的利益。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這是說明供養所得的余福。好,我們來一段一段的解釋。

志心歸敬,就是發堅定的心,歸依敬重地藏菩薩。不是讓我們三心二意,應該是一心歸依敬仰,這是屬於意業。志心也總包括後面的奉事供養,都要以志心來供養。瞻禮,瞻就是瞻仰,禮是禮拜,這是屬於身業。讚嘆,稱揚讚美地藏菩薩的功德,弘揚地藏菩薩的功德,這個讚嘆也包括弘揚,這是屬於口業。香,這個我們從字意上來理解,就是檀香、沉香、草木香料,能發出奇妙的香氣。像這些香,人聞到以後,能夠心情愉悅,用香來供養,可以得如來無礙之智。這個香所表的法,就是持戒之德,以香它是表法,就是戒定真香,持戒之德。在《戒德香經》中說,在世間的香中,多有樹的根、枝花製成,這種香,只能順風時聞得到,當時阿難他想知道,是否有比這三種香,更為殊勝的,能不受風的影響而普熏十方。於是他就請示佛,佛對他說,如果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寶,仁慈道德,不犯威儀,那麼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風、無風的影響,這種戒香才是最清淨無上的,這是表戒香。焚香也能傳遞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如果我們以志誠心上香、拈香,就能形成和佛菩薩的感應相交,感應交通。《賢愚經》中記載,佛陀當時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叫富奇那的長者,他建了一座佛堂,準備請佛陀前來說法,他手持香爐,登樓遙望祇園,遙望祇園精舍的位置,並焚香禮佛,向著這個位置禮佛。這時候,香雲裊裊,飄往祇園,落在佛的頭頂,形成一頂香雲蓋,佛知道後,立刻前往富奇那長者的佛堂去說法,這是香。花,這個花不但有香氣,而且美觀,以花供養能得如來殊妙的相好。衣服,衣服是遮寒避暑的,佛在世的時候,有一次為大眾示現疾病,頻婆娑羅王知道後,就叫他的御醫耆婆,前去為佛治療。佛病好了以後,耆婆一心想供養佛,他左思右想,不知道供養什麼好,後來他想到,過去在替鄰國王治病的時候,那位國王贈送給他一件上等的衣服,那衣服是王者用的,只有佛才配穿,他把衣服呈獻給佛,然後對佛說,世尊,我自從拜見佛陀以後,心中就一直掛念一件事,我看見佛的弟子們,常穿撿來的衣服,站在我們醫者的立場,無論如何來解釋都是不衛生的,這件衣服是鄰國的大王賞賜給我的,我希望佛能夠接受,同時也希望佛能允許這些比丘們,接受供養的衣服,不用只穿這些糞掃衣。佛陀接受了耆婆的供養,並且答應了他的請求,允許這些比丘們,接受施主們供養的衣服,但是如果有這些少欲知足的比丘,仍然願修苦行,願意穿糞掃衣,佛也隨喜讚嘆他們的苦行。從此以後,比丘們可以接受居士們供養的衣服,這樣對居士們來說,也增加了廣植福田的機會。種種珍寶,就是珍珠瑪瑙等珍奇異寶。這個是表即舍所愛,把我們心愛的東西,心裡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供養珍寶,是讓我們即舍所愛。陝西法門寺,在一九八一年雨季的時候,由於年久失修,還有雨水的侵襲,法門寺的佛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考古學家們把這個塔拆開重建,沒想到這個佛塔拆開了以後,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地宮中不但發現有佛的指骨舍利,還有大量的供養佛舍利的珍世稀寶,多達兩千四百九十九件。比如有漢白玉的阿育王塔、造型精美的琉璃盤水晶槨、金缽盂、香爐等,銀香爐,還有上面提到的衣服供養。這裡面的衣服,大多是歷代皇后所供奉的,有金襴袈裟、金銀線的披襖、毳納佛衣、還有武則天供奉的武后繡裙。從這些供品可以看出,這個唐朝時候佛法的興旺,因為他們對於佛法的重視,都用最珍貴,即舍所愛這些物品,來供養佛陀,來供養佛舍利,來修福。飲食,是欲界有情賴以維持生命的,供養飲食,有應供物和不應供物之分。如《蘇悉地經》中說:「略說獻食,套用團根,長根,諸果,酥餅,油餅,諸羹臛等」,這是應供物。《瞿酼經》中說:「所有臭穢,辛苦,澀味,古殘宿,不祥之食,不應供養」,這是不能供養的。

如是奉事者,總結按照上面所說的奉事供養,一定能夠得下面的福報,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只要能對地藏菩薩一心恭敬,讚嘆,將來無量百千劫當中,生到天上,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本末就是指事物的根源和結局,縱然天福享盡,也還有餘福,不會墮到三惡道去,下生到人間,百千劫中常為帝王,而且有記憶宿命的智慧,能夠了知自己百千萬劫前,開始由供養地藏菩薩之因,感得生天之果。生天是本,人王是末,這些因果本末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就像一個人從自己的村子,到別的村子,再輾轉到另外的村莊或者城市,這樣輾轉,最後回到自己的家,對於過去這些地方,以及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能夠回憶起來。由於不昧前因,對自己因為什麼生天,因為什麼做帝王,心裡明明白白,所以以自己現在的福報,再去修福,修菩提道,更容易成就佛道。這個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個記憶宿命,因果本末,這個非常重要,否則的話,由於福報大,就會沉溺於享樂,不但不會修佛道,還會倚福造業,福報盡了,肯定又會到三惡道去受報去了。所以記憶宿命因果本末,這個就是我們以後,直至成佛的因,非常主要的。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能令歸依的眾生滅罪,供養的眾生生天,廣度眾生。這部經記述的,就是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之事,所以佛這裡付囑定自在王和諸菩薩,一定牢記此經,廣宣流布,以利益未來眾生。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接受佛的囑付,流通地藏經,以利益眾生,並且安慰世尊,請世尊不要以後世眾生為慮,我們這些千萬億的大菩薩,一定能夠承佛威神,將地藏經在閻浮提廣為流通,演說來利益眾生。佛所宣說的無上妙法,本應該流通於十方百千萬億的恆沙世界,利益不單局限於閻浮提,但是因為我們閻浮提人,性識無定,惡業偏多,所以勞煩佛菩薩化導眾生,偏重於閻浮提,以我們閻浮提為代表,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拿閻浮提來說事。就是這個意思,以我們來說事,比較難度,但是我們也要把他們度脫,就是這個意思。不是偏重於閻浮提的,拿我們來說事的,對,就是這樣。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前面,定自在王菩薩聞佛讚嘆地藏王菩薩,所以請問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現今佛宣說地藏菩薩歷劫所發願行已畢,當機者獲益很多,所以合掌恭敬,作禮而退。好,我們看下一段經文: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

四方天王又稱為護世四王,在須彌山的山腰,離我們世間最近的一層天,四天王天。須彌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須彌山的頂是忉利天。在這個須彌山的山腰,東南西北各四方,住著四位天神,一方各一尊,他們各自率領八大神將,守護四大部洲的人民,所以也稱為護世四王。這四位天王的福報非常大,所以感得居住的依報環境,不是我們這個世間可以相比的。他們所居之城都是七重,城中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都是七寶所成。而且有無數眾鳥相和而鳴,池水清澈,池邊是用七寶所砌成的,池中的蓮花有青黃赤白,雜色。光照半由旬,芬香的香氣半由旬內,都能聞得到,花的根部大如車輪,有白色的汁液流出,味道甘甜如蜜。這個居住的環境這麼的莊嚴,但是和極樂世界還是沒法相比的,因為他們這是福報所感,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的。但是我們人間,也是不能和四天王天相比的。

好,我們先介紹這個四天王。東方叫持國天王,持國的意思就是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這尊天王手持琵琶,表明他是用演奏音樂,來使眾生歸依佛教。每個眾生入佛門的因緣不同,有些人你給他講再多的教理,他聽不進去,但是他一聽到梵唄的聲音,他就清淨,能夠生起這種歡喜心,清淨心和景仰心。琵琶也是表法的,大家都知道樂器的弦,一定要調和、適中,調緊了容易斷,調鬆了發不出聲音來,這就是表中道第一義諦。要斷除一切的執著,不偏在左,也不能偏在右,不能執著空,也不能執著有,就是我們說的空有不著,不能有任何的執著,這是琵琶所表達的法。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就是能令眾生增長善根,他手裡握的是寶劍,保護佛法不受侵犯。寶劍也象徵著智慧斬斷煩惱,用智慧來斬斷煩惱。《維摩詰經·菩薩行品》中說,以智慧劍,破煩惱賊。我們現在這個煩惱,都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沒有智慧,觀不透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從哪裡來。我們現在修學淨土法門,一句佛號就是我們的慧劍,當你被這個煩惱糾纏之時,提起這一句佛號,以一念除萬念,妄念頓除,煩惱自斷。就像這個賊來了的時候,你舉起寶劍,賊自當退去。不管你是起了貪戀人間的富貴,還是兒女情長,還是心生嫉妒怨恨之時,一心一意的念佛,所有的煩惱自然斷除乾淨。有的居士在直播的時候,問我,說的師父,我念佛怎麼還有煩惱?師父說,你沒用心念佛,你用嘴念的佛。我就給他講,因為我們在直播里,不能講的太明白嘛,畢竟還受平台的限制,聽聽師父講這一段經,大家就能明白。煩惱來了,我們不要去想煩惱,你就想著佛號,幾句以後,煩惱自然就沒有了,就是這樣的。當你念佛的時候,還有煩惱,那師父就跟你說,你只是用嘴念,沒有用心念,嘴裡念著佛,心裡還是想著煩惱,那這種念佛也不管用的。

西方廣目天王,這尊天王能以淨眼,觀察娑婆世界,護持人民,所以稱為廣目天王。他是群龍的首領,所以左手纏著一條赤龍。龍表世間多變的意思,世間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在變化的。他的右手拿的是寶珠,表內心不變。意思就是我們所處在這個世間環境,時時刻刻都是在變化的,如果墨守成規,頑固不化,你就不能處理好事情,但是你如果要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又成了隨波逐流,攀緣五欲六塵。所以在這個做事情的時候,方法方式要隨圓就方,我們常說的隨緣不變。做事情一定要隨圓就方,但是你的內心,一定要清淨、覺悟,這個就是隨緣不變。在這個當中去覺悟,去利益眾生,這個就是西方廣目天王,所給我們表的法。

北方多聞天王,我們看他右手持寶傘,這個是用以降伏魔眾。魔不是外魔,都是我們自己的心魔,你自己沒有貪嗔痴的念,你招感不來魔的,都是我們的心魔。這個傘,擋住一切的污染,讓我們心處處清淨,這才是真正的降魔,這個傘也代表掌風調雨順之權。左手握著的是神鼠,也叫吐寶鼠,象徵著能賜無盡的財寶,救濟貧困的眾生,所以又稱為財寶天王。因為這位天王能以福德賜予眾生,而名聞四方,所以稱為多聞天王。其實在我們佛教裡面,真正的財神是北方多聞天王,他是真正的財神,在密宗裡面叫黃財神,拿著吐寶鼠,持著吐寶鼠。所以我們想供奉財神,一定知道,我們佛教的財神是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中,以北方天王為尊,北方多目天王統領其他三方天王。四天王從座而起,由於非常渴望聽聞佛的慈悲開示,所以請法之前合掌恭敬。這一段經文,是以四天王為當機者,好,我們看經文: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由於四天王聽聞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願度眾生,度來度去還是這麼多的眾生,至今還未度盡,又在佛前發大誓言,佛滅度後,所有眾生,一肩荷擔,負責來度脫。因此心中生起疑問,不知道是地藏菩薩的願力達不到,還是眾生難度,所以這裡請問世尊,願佛為我等宣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善哉善哉,這是佛的雙贊,意思就是好極了,好極了,稱讚四天王。一是因為善於發問,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他們如果能明白,地藏菩薩於閻浮提內,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就能知道度眾生了。人天如果能聽明白,就懂得如何自度了,所以佛贊四天王問得好。第二個是因為四天王善護世間,所以佛這裡說善哉善哉,好極了好極了,就這個意思。佛這裡告訴四天王,善哉善哉,你們問得好,我現在,為利益你們及未來現在的天人眾等,廣說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尤其是閻浮提內,往返於六道之中,以無緣大慈,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善巧方便的事跡。這裡說未來現在,為什麼把未來放在前面?因為與佛同時在世的這些天人眾等,得到的利益非常的快,他們的善根深厚。我們在經中看到,佛在世的時候,證果的人非常的多,也非常的快,最苦的就是未來的眾生,業障重,福德淺薄,而且剛強難化。就像我們,今天的我們,也想修行,也想成佛,但是習氣重,難以調伏。這些未來眾生是佛最憂慮的,所以把未來放在前面。佛在臨涅槃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來世的罪苦眾生,體現了佛的大慈大悲,我們真的要好好的學習這部經,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做。你了解了地藏經,你才能真正的發心求生淨土,第一知道地獄苦,第二知道眾生苦,第三最關鍵的,知道佛和菩薩的慈愍,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發心,求生淨土。所以你把這個今天搞明白了,每一部經都是讓我們願心更加堅固的,就是這樣。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四天王願聞世尊宣說,地藏菩薩度化眾生方便之事,就像天旱的時候盼下雨,乾渴的時候盼甘露,求之不得,所以願樂欲聞。這個也表明了聽法的渴求,歡喜心,不像我們現在,你們天天接觸師父,師父講,你們還不願意聽,師父今天問問辦公室的幾位居士,師父講的《地藏經》感悟,有沒有悟入,居士回答師父,師父我還沒來及聽,你們是願不欲聞,家裡太忙,孫老師的解釋,家裡太忙。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這是佛為四天王,說地藏菩薩再發重願的原因。眾生由於起惑造業,因業受報,又由報生惑,造業受苦,這樣種子薰習氣,習氣又熏種子,這樣循環不息,生死無盡,就好像蔓草一樣,纏繞不斷。眾生所作之業,有三種果報。一是現報,就是今生作業,今生受報。就像提婆達多,由於害佛,當時地獄的火車就出來,把他活著就押到地獄裡去了。玄奘法師在去印度的時候,曾在祇園精舍遺址的東面,親眼看到提婆達多當年墮地獄的大坑,這個大坑,當時還存在。宋朝的時候,有一位禪師,他沒出家以前,不是出家以後,沒出家以前,年輕的時候喝醉了,和人發生爭執,失手把對方給打死了。後來他出家苦修,成為大禪師開堂說法,座下有幾百人聽法,有一天,他沐浴升座,對大眾們說,你們不要動,也不要說話,看老僧來了四十年前的一樁公案。然後這個禪師就端坐,到了中午,有一個當兵的突然跑了進來,拉開弓箭就要射禪師,禪師合掌說,老僧恭候多時了,這個士兵吃驚地問,我和和尚素不相識,一見到和尚我就想下殺手,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禪師說,欠債還錢,欠命還命,公平交易,敬請下手吧。然後他又對他周圍的弟子說,我死以後,好好招待這位施主,飯後將他送回去,如果有半句不敬的話,逆天悖道,就不是我的弟子,他不讓他弟子違背因果嘛。士兵聽了,更加疑惑,堅持請問到底是怎麼回事。禪師說,你已經是兩世為人了,當然不記得,而我是當事人,怎麼會忘記呢,於是就將從前的事情,告訴了這位士兵,這位士兵從來都不識字,突然大聲吟誦了一個偈子:冤冤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何不與師俱解脫,如今立地往西天。吟誦完畢,手持弓箭屹然就立化了,禪師下座為他更衣入龕,然後自己也告別眾人,坐化了。這位禪師深明因果,無怨無悔地坦然接受殺業的報應,而那位士兵聽禪師說明原委,立即斷開冤業的糾纏,所以這才將冤業,變成了解脫的因緣,否則的話,真的就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現報。第二種是生報,死後來生受報。像我們今天,我們的這種生活不如意,感情受挫折,這大家都愛聽,一聽感情受挫折都看師父,到底怎麼解決。這叫生報,是你前世帶來的,有些都是你前世帶來的,怎麼改變,好好修行,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萬億紫磨真金色身,再也沒有感情的折磨,也沒有不如意的騷擾了,生報。第三種叫後報,經無量劫以後還有果報。這種果報,我們凡夫是看不到的,要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看得到。像前面講的,羅漢看到光目女的母親,墮在惡道中受苦。這也是世間人不信因果的原因,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現象,有所了解。像我們現在就可以觀察的到,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環境,但是孩子的性格,有著迥然不同。我們經常說龍生九子,有的孩子仁慈,有的孩子殘忍,有的堅強,有的懦弱,這些個性在沒有接受教育之前,在幼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的,就已經有顯相的。這是因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延續著前一世的習氣,堅固而難以改變的習氣,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性格。所以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念一行,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過去生中的業習所推動而做的。比如佛住世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喜歡照鏡子,他雖然已經得到了漏盡通了,但是還有前世的習氣,他喜歡照鏡子,這是因為他無量劫以前,做過淫女,他從淫女當中轉世而來的,所以他還有這種愛美的習氣。像目犍連尊者,已證神通,但是仍然還是經常蹦蹦跳跳的,這是由於他前世做過獼猴,他是從獼猴轉世來的,還帶著這個業力的習氣。正是由於眾生,所受這三種因緣果報,所以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度到今日,而眾生還未度盡,並不是地藏菩薩的願力不大,而是眾生業果無窮,後報無盡,八識田中的業種累累,因蔓不斷,蔓延不斷。所以菩薩又發重願,度脫這些罪苦眾生。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