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二)


時間:2017/10/16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決定往生語錄】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二)

道綽禪師所著作的《安樂集》云: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那麼為何道綽禪師會說「聖道一種今時難證?」因為進入末法時代,和正法時代、像法時代的眾生一比,根性下劣,所以要修聖道門教法,很難成就道業,很難解脫生死,為什麼?下面就說出兩個理由:

「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第一個理由就是末法時代,距離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已經很遙遠了,那我們現在離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更遙遠,兩千五百多年前。假使說釋迦牟尼佛現在如果還沒有入涅槃,還在印度講經說法,我一定邀請大家一起到印度,拜見釋迦牟尼佛,跟隨在釋迦牟尼佛的身邊,學佛修行這樣。可惜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了,怎麼辦呢?我教大家一個妙法,每天你都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每天讀佛經。佛經就是佛祖留下來的遺教,你每天讀佛經不就是每天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嗎?

第二個理由就是「理深解微」,大乘佛法,譬如禪宗的經論,唯識宗的祖論,你光是要通達教理,別說做到,就很不容易了。你將《金剛經》好好讀一讀,《六祖壇經》好好讀一讀,《心經》好好讀一讀,你能夠體會出《金剛經》的真義嗎?能夠體會《六祖壇經》的真義嗎?能夠體會《心經》的真義嗎?斌宗法師對《心經》的註解注的很好,你用心研究一年,你也可以體會到禪宗的心法,可是你了解禪法了,就算開悟了,開悟就能了生死嗎?還沒有!開悟是知道自己的佛性,和諸佛無二無別,開悟之後要進一步修道,將見思二惑斷盡才能出離生死。唯識學你只要讀三本就好了,其它的不必讀太多,你想要把唯識學的名相搞的清清楚楚就不容易。《八識規矩頌》《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你好好讀幾遍,你要明白就很難了,明白了就轉識成智了嗎?明白唯識學的名相道理,你就轉識成智了嗎?你前五識就已經轉成成所作智了嗎?你第六識就已經轉成妙觀察智了嗎?你第七識就已經轉成平等性智了嗎?你第八識就已經轉成大圓境智了嗎?沒有那麼容易。買一本食譜來讀一讀,讀到滾瓜爛熟,你下廚房的時候,你就會烹飪料理了嗎?我告訴你,或許連菜刀你都不會拿。因為上期在香港主辦佛七,我看香港在大寮發心的老菩薩,有的年紀八十多歲來發心,他們在切紅蘿蔔的時候,我看了實在是很感動,我向那位老菩薩說:老菩薩!借師父切看看。因為我不曾下過廚房,我發覺我菜刀真的不會拿,要切紅蘿蔔的當時,那些老菩薩圍在旁邊說:「師父!您還是下去講經好,您不要來切菜,萬一手指頭切掉了……」

所以,修學佛法一定是經過信、解、行、證的歷程,哪一個法門都是同樣。大乘佛法道理要了解,就非常的不容易,了解了只是知道,知道跟做到是兩回事。有時候知道跟做到,距離是非常的遙遠,哪一個佛教徒不知道伏斷貪瞋痴,可是哪一個佛教徒沒有貪瞋痴。諸位菩薩!沒有貪瞋痴的人請舉手?凡夫就是有貪瞋痴,沒有貪瞋痴,你難道還是人嗎?你不是人,你是菩薩、你是佛。

所以,大聖距離道綽禪師唐朝時代已經很遙遠了,世尊入滅已經一千五百多年了。第二個理由就是道理很深,要了解很困難,所以下面道綽禪師就引用《大集月藏經》,說明聖道門難以成就的道理。

「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這段經文不是原文,在此向諸位先說明一下。《大集月藏經》並沒有這段經文,所以道綽禪師是取《大集月藏經》經文的含意所開示出來的。這段文不但道綽禪師,印光大師、徹悟禪師都經常在引用。《大集月藏經》這部經份量很大,有六十卷,是《大方等大集經》的簡稱,是北涼曇無讖大師所翻譯的,全經總共有十七分,其中第十五分就是〈月藏分〉,所以〈月藏分〉有這段經文的含意,因此稱為《大集月藏經》。〈月藏分〉有十卷二十品,經文很長。這品的經文我看過了,確實這段文並沒有在《大集月藏經》的原文,大意是如此,「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可見要在末法時代修行,證悟自性菩提,或者是要斷見思二惑,證悟阿羅漢,斷塵沙惑證悟辟支佛,分斷無明證悟菩薩,是不簡單,所以《安樂集》道綽禪師才會引用《大集月藏經》的意思說「未有一人得者」,也就是要有一個人在末法時代斷惑證真,是非常的困難,表示聖道門教法是很難成就。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所以道綽禪師以末法時代的眾生契應的法門是念佛法門。道綽禪師這樣的開示確實沒有錯,就機法相契的事實來論,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要根據聖道門的教法修學,斷惑證真,是不容易,但是念佛因為靠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了辦生死就容易,所以下面說出容易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淨土一門。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段《大經》的經文,是道綽禪師以《觀經》顯示《大經》,所以是《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與《無量壽經》法藏菩薩第十八願,兩段經文融合貫通說出來,不是道綽禪師說錯了。就第十八願的因願文,有人就會認為道綽禪師多加「縱令一生造惡」,所以認為道綽禪師沒有照第十八願的原文,會這樣誤解道綽禪師,就是不知道道綽禪師開示這段法語,就是將《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和《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融合貫通一起說。因為第十八願要救度的眾生,是十方的眾生。十方眾生在《無量壽經》五惡段舉出,沒有仁、義、禮、智、信的凡夫眾生,來作為十方眾生下劣的代表;在《觀經》以阿闍世太子做下劣眾生的代表,所以《觀經》顯示機的真實,借著阿闍世太子殺父害母的因緣,彰顯《觀經》要度凡夫。然後,下品下生的經文說出,一生造五逆十惡的凡夫,臨終念十聲的佛號,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在彰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要救度的眾生,也包括平生造五逆罪、造十惡罪這樣的下劣之機,這就是舉惡攝善,舉出最下劣的惡機,顯示法藏菩薩每一個眾生都要救度的意思。也對下品下生的行者,在臨終念十聲佛號,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實,來彰顯法藏菩薩「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所以道綽禪師是將《觀經》下品下生,和《無量壽經》十八願融合,所以才會這樣開示:「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這段文就在說出,大乘、小乘與人天這三法,對下劣的凡夫而言,要成就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和人天善法,都是非常的困難,說出自力不堪修行解脫的事實。

「一切眾生,都不自量」,為什麼不要自己衡量自己,先說大乘,再說小乘,再說人天善法。「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這段話就是說,如果大乘的行者,沒有開悟、沒有證果、沒有開顯真如,所以不曾將內心安住在真如本性。「真如實相」就是真如本性,「第一義空」就是說本性不思議空。修大乘的凡夫,不曾將心安住在真如本性。我們的修行用自性在修行嗎?我們凡夫都是用意識心在修行,我們凡夫眾生真如沒有開顯,怎能將內心安住在真如。我們修行修到真如本性的空性了嗎?沒有!沒有就不可能將內心安住在自性第一義空,所以道綽禪師說的沒有錯。下面就說小乘: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是不是道綽禪師看不起末法時代的凡夫?不是!道綽禪師說出事實。論小乘的修行,要修入到見諦都不容易。見諦就是見道位,以小乘來說,就是證悟初果須陀洹果,斷三界見惑,要修到這裡就不簡單了,但是修到見諦見四聖諦,斷見惑證初果就不容易了。雖然不容易斷見惑,但是證悟初果須陀洹果就了辦生死嗎?見道位還要進入二果、三果的修道位,修道位就了辦生死了?還沒有,還要最後七十一品的思惑斷盡,證悟四果阿羅漢叫做無學位,這樣才是了辦生死。「乃至那含、羅漢」,那含就是三果,羅漢就是四果。「斷五下」就是斷欲界五種煩惱。三果的聖人,斷盡欲界的五種煩惱,就是貪、瞋、身見、戒取見、疑,可是什麼人能做到?羅漢就是斷除五上。「五上」就是色界、無色界五種煩惱,就是色愛、無色愛、掉舉、我慢、無明。然後下面才是重點,道綽禪師說:

「無問道俗,未有其分」,道就是出家人,俗就是在家人,如果要論斷盡見思二惑,證悟三果也好、四果也好,要證悟阿羅漢、阿那含,無論出家人、在家人,沒有一個有份,表示我們凡夫無力來斷惑證真。道綽禪師說出末法時代眾生修行的事實,其用意是希望眾生好好老實念佛。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要得到生天的果報,一定要做好十善,要來人間出生做人,一定要做好五戒,可是道綽禪師說:「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確實要得人身也不容易,世尊在經上講:「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就像指甲內的土,很少,失去這個人身,就像大地的土,很多,所以要來人間出生做人,就很不容易。所以諸位!我們在人間出生做人,又遇到淨土教法,如果不好好念佛,實在很對不起阿彌陀佛,也很對不起釋迦牟尼佛的說法。

最後才說造罪,前面說行善後面說造罪。「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道綽禪師實在說的太好了,將凡夫下劣的心性一語道破。如果在起惡造罪,就像暴風駃雨,像風雨一般,狂風暴雨。在造罪霹哩啪啦,要行善沒有力量。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最後這段話是道綽禪師的鼓勵,希望我們好好專心念佛,而且用「常能念佛」,就是經常念佛,一切業障自然就會消除,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用語說的非常肯定,「定得往生」,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怎麼不在心中好好思量,將自力之心放下,選擇淨土門好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了辦生死,不然會再繼續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這段文,如果有時間,好好體會探討,了解道綽禪師的悲心,我想我們一定會很感動,也會好好接受道綽禪師悲心的勉勵,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問問自己:我能修行到斷除見思二惑證悟阿羅漢嗎?不能!那表示自力無力解脫生死。自力無力解脫生死,那我靠佛力解脫生死。佛力你又不靠,自力又沒有辦法了辦生死,那這兩條路都走不通,就剩下一條路而已,就是死路。所以你若有心要往生極樂世界,接受道綽禪師在《安樂集》的勉勵,好好根據淨土教法,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