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一切凡夫乘佛願力定得往生(一)


時間:2017/10/21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決定往生語錄】一切凡夫乘佛願力 定得往生(一)

第十二段文,是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所開示的道理。這個道理仍然是在說,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乘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問曰:今既言彌陀四十八願,攝一切眾生,得生淨土者,未知攝何等眾生得生?又是何人保證得生也?

答曰:即如《觀經》說云:“佛告韋提: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得生西方極樂國土。”今以此經證,但是佛滅後凡夫,乘佛願力,定得往生,即是證生增上緣。】

《觀念法門》這個問答,善導大師引用《觀經》經文的大意,說明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主要對象是未來世一切凡夫。首先來看問的意思。

“今既言彌陀四十八願,攝一切眾生,得生淨土者,未知攝何等眾生得生?”這問問的很好。我們念佛人非常關心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要廣度眾生,我們這種凡夫眾生,是不是阿彌陀佛主要要救度的對象?如果不是,我們就不是淨土的正機,如果是,那我們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當然就是容易、是簡單。所以這個問就是問出四十八願所要攝受是何等的眾生。

“又是何人保證得生?”往生極樂世界,是什麼人保證?這也是很重要,如果是我向你保證,有效嗎?沒效!我是凡夫,我向你保證無效。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是阿彌陀佛向你保證的,有效嗎?有效!所以這問問的真好。

有兩個問題,淨土法門、四十八願,到底是要救度什麼眾生?往生這件事是什麼人保證?來看答案。

“即如《觀經》說雲”,下面《觀經》經文,沒有完全照錄。善導大師、道綽禪師,曇鸞大師、古今各宗諸師,在引經據論的時候,通常都是取意,這點在講席之中,信願經常在說明。因為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的疑心煩惱很重,信願的感受很深,所以我在引用佛經或祖論,我一定是原文照錄,一句一字都不敢漏掉,因為這是佛經佛祖所說的,因為這是祖論祖師所說的。那么善導大師等諸師,在引經據論經常取意,或者是漏掉某一句或某一段經文,所以在《觀念法門》答曰之中,所引用《觀經》這經文,善導大師沒有全文照錄,這特別向大家做說明,如果你要詳細了解,看《觀經》原文。原文這段文,信願讀出來給大家聽:

【《觀經》云: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原文是如此。在引文,雖然善導大師有漏掉幾句話,但是意思並無影響。這段《觀經》的經文,世尊對韋提希夫人的開示,說出阿彌陀佛距離我們是不遠,教導淨業的行者,諦觀阿彌陀佛,最主要要說出十六觀法,令未來世的凡夫,想要修學淨業的人,能得往生極樂世界。在此使我們注目的兩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阿彌陀佛距離我們並不遠。也許我們心中會有所懷疑:“既然《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就非常的遠了,為何《觀經》在此世尊跟韋提希夫人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這樣《觀經》所說的道理,和《阿彌陀經》所說的道理,是不是有矛盾?”有矛盾嗎?沒有矛盾!《阿彌陀經》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是就凡夫的肉眼來說,確實娑婆世界距離極樂世界很遠,經過十萬億的佛剎。《觀經》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是就佛眼來看阿彌陀佛與我們眾生的距離。就《觀經》的對告眾韋提希夫人而言,她在聆聽世尊說十六觀法,聆聽到第七觀華座觀,韋提希夫人親眼睹見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此時韋提希夫人是平生非是臨終,韋提希夫人非常的歡喜,原本憂傷悲愁的心轉化為法喜,韋提希夫人當下得到無生法忍,當下就是往生決定了。韋提希夫人往生極樂世界,也記載在《淨土聖賢錄》。《淨土聖賢錄》在說王臣往生的部分,有說到韋提希夫人與五百侍女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實。

韋提希夫人睹見西方三聖,往生決定,當下韋提希夫人非是臨終,是平生,所以淨業可以平生業成的道理,從《觀經》這部寶典可以得到印證。諸位菩薩!如果是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的決定,你希望在平生決定,還是在臨終決定?當然是平生決定!如果你要等到臨終才了解念佛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那么你念佛,在平生五十年的稱念,可能就擔心五十年了。所以淨土教法,如果肯用心深入探討,了解平生業成的道理,內心一定是歡喜的念佛。

世尊跟韋提希夫人所開示的話,就是跟我們開示的話。世尊教導韋提希夫人,要“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淨業成者”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因地修淨業成就的。《觀經》世尊教導我們凡夫眾生,修持淨業一定要修持三福。三福是三世諸佛如來淨業正因,所以無論哪一位諸佛,在過去因地,都有修《觀經》三福,第一是世福,第二是戒福,第三是行福。所以我們念佛人要修三福嗎?要!尤其是第一世福四句,都是人倫最根本的,這是一定要做到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念佛人一定要孝養父母,念佛人怎么可以忤逆父母?念佛人一定要奉事師長,念佛人怎么可以忤逆師長?念佛人一定要修十善,念佛人怎么可以造作十惡?就是如此。所以,“淨業成者”就是阿彌陀佛。繫念阿彌陀佛,諦觀阿彌陀佛。“我今為汝廣說眾譬”,這句《觀經》的經文,善導大師在引文就沒有摘錄出來。“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得生西方極樂國土”。在《觀經》的原文還有一句,“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所以有想要修淨業的人,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好好繫念阿彌陀佛,諦觀阿彌陀佛,不論是修觀或是稱念,也就是不論觀想念佛或是持名念佛,未來世一切凡夫,如果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如此的修行。

重要的一句話,“未來世一切凡夫”,所以《觀經》所要度化的眾生,是聖人為本還是凡夫為本?凡夫為本。既然《觀經》是要度凡夫為本,《觀經》一經兩宗,觀想與念佛,那當然觀想就是方便,念佛就是真實,因為凡夫要修觀成就困難,凡夫要修持念佛成就容易。諸位菩薩!修觀和念佛對你而言,當然念佛容易做到,修觀難以做到。修觀,無論修觀極樂世界依報或正報,你觀想的內心一定要進入禪定,然後以禪定之心觀所觀之境,定境相應,如此不論開目閉目,都能睹見所觀之境。譬如觀極樂世界的大地是黃金鋪地,你觀想極樂世界大地之後,入觀的觀想之心進入禪定了,所以觀見極樂世界大地一片黃金,無論眼睛是張開或是閉上,都可以看見,這樣才是修觀成就。成就了就達到滅罪得生的兩種利益。但是內心要進入禪定容易嗎?不容易!我們凡夫眾生,內心很容易起妄念打妄想,坐著觀想,觀想不到阿彌陀佛,通常是觀想到孫中山。所以沒有入定的工夫,沒有定境相應,觀想不成,那不能滅罪得生,也就是白費工夫。

因此善導大師,乃至中國淨宗其它的祖師,勸勉我們修行,幾乎都一定是勸勉我們修持名念佛,不會勸勉我們修觀想念佛。華嚴宗的祖師宗密大師,將念佛分為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念佛,在《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也解釋的非常的詳盡,你去看《印光大師文鈔》,在結論,印光大師是勸勉我們修哪一種的念佛?持名念佛。印光大師這么有修持、這么有智慧的祖師,怎么不要勸我們修實相念佛?怎么不要勸我們修觀想念佛?怎么不要勸我們修觀像念佛?怎么要勸我們修持名念佛?很簡單的道理,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我們都修不成,持名念佛是我們修得成的。最重要是我們修得成,會往生極樂世界,會了辦生死,會跳脫輪迴,才是最要緊的。對我們而言,有生死是最苦惱的一件事。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度過難得一生,生死大事沒解決。所以念佛,不是為了要念到多么有學問、多么有道德、多么有修持,來顯耀他人,不是!念佛就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生死大業,為了要使自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生死這件事,那么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會很在乎,你就不會要念不念的,不會悠悠散散。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修道的人,只要常常記住這個字,道業自然就成就,哪一個字?“死”!說到死,很多人很禁忌,可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修道人的心中要常常想這個字。諸位菩薩!如果明天你就要死了——這是假設的話你們不要介意,我說如果——如果明天你就要死了,那今天到明天這僅有的生命,你要做什麼?念佛!因為明天就要死了,不趕緊念佛怎么可以?你還會想要賺錢嗎?你還會想要去做其它的事情嗎?你一定會一心念佛,因為時間到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還有明天嗎?我們不知道是死亡先到還是明天先到?不一定有明天!晚上躺著睡覺的時候,也許明天就沒有爬起來了。因為信願所助念過的亡者,也有人是睡死的。

這個禮拜我去助念一位亡者,這位亡者得到肝癌。上個禮拜四,這位臨終者當時他還沒有死,是在臨終,他的弟弟邀請信願去探望他。得到肝癌末期了,全身看起來蠟黃黃的,一看就知道已經沒救了,醫生說這只是在等時間而已。因為癌細胞擴散,所以這個病人身心受到病苦的折磨,我與這個病人的弟弟和太太,和他的兩個女兒,五個人在他的病床邊,和他念佛一二十分鐘,病人受病苦的折磨,在一二十分鐘的念佛之中,念不出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你要相信嗎?你如果不相信,經常跟著信願來做臨終關懷。太多人臨終受到病苦的折磨,佛號念不出來。很多當事人受到病苦的折磨,佛號念不出來,因為信願常常在做臨終關懷,我可是看的太多了,才相信這是真實、是真相。

所以,念佛人如果盼望臨終非念出那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才往生極樂世界,那淨土法門很多人都不必修了,這時候就可以收起來了,因為很多人不可能在臨終要死斷氣的那口氣,正念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且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要救度凡夫為本,阿彌陀佛知道凡夫在臨終,很有可能會業障起現行,所以在臨終如果病苦臨身,業障現前,要念這句佛號是不容易的,所以才會發臨終接引願,現前令眾生看見佛的真身妙相,威神加持而正念分明。所以,臨終的正念分明,就是因為阿彌陀佛在臨終者的臨終現前,使臨終者有了正念分明,“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所以阿彌陀佛實在太慈悲了,要成就我們臨終決定有正念,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發臨終接引願。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