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仁禪法師:經說聞名獲大利,那如何才算真正的聞名?


時間:2017/11/9 作者:淨土解行

第三十四大願:皆得法忍總持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一、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方生聞慧

我們來看願文裡面講的「聞我名字」,也就是關於聞名的問題。這個聞名也不僅僅是我們這一大願才有,而是總的後面有十一個大願都是聞名獲益。這裡就總的介紹一下什麼叫聞名?

聞名,聞佛名、聞菩薩名,許多佛經裡面再再提到的聞名利益,但是怎樣才算真正的聞名呢?這裡面有甚深的含義,並不是我們依文解義來理解的,不是一般人以為的聽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了。其實並非這個意思。

聞名有其密意在,這個道理蕅益大師有專門的解釋,《彌陀要解》是這樣說的:「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就是說應該在聞了之後產生信心,生了信心之後接著就是發願往生,最後呢念念去執持名號,這樣才叫聞名。

下面接著說,「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如果你聞名之後沒有產生任何的信心,信願都沒有生起,這樣與沒有聽到名號是一樣的。「雖為遠因」——你只是種了個善因而已,種個善根這樣的利益是有的,但是「不名聞慧」——聞名之後你沒有生起智慧,聞慧並沒有得到,當時沒有獲益,只是種了一個善根種子而已。所以聞後深信發願,再再去行持,這才叫真正的聞名。

二、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釋聞名之局、通兩義

另外,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以局、通兩義解釋聞名:

▼一個是「局義」,「局」也就是「局限」的「局」,蕅益大師引用了《地藏三經》中的《占察善惡業報經》來解釋。

《占察經》是這麼說的:「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

也就是說一般的人以雜亂垢心——散亂不清淨的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占察經》是指地藏菩薩名號,你雖然念我地藏菩薩名號「而不為聞」,並不能成為真正的聞名;「以不能生決定信解」,因為他生不起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世間善報還是有的;「不得廣大深妙利益」,是指得不到大乘深廣妙法的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達到相似無生法忍,這個才叫聞十方佛名,所以這個地方說得非常高。

下面蕅益大師介紹說「此亦應爾」,《要解》是解釋《阿彌陀經》的,經中聞說阿彌陀佛名號,也是同於《占察經》裡的這個道理。

「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此局義也。」所以聞名之後要深信發願,發願後念念執持名號,乃至到一心不亂,這樣才叫聞諸佛名,得到十方諸佛護念。這是局義——狹義的講法。

▼下面是「通義」,通義的聞名當然是非常廣。

「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議。故一聞佛名,不論有心無心,若信若否,皆成緣種。」「皆成緣種」,結了一個善緣,都是種了這個善根種子的因緣,所以叫緣種。

「況佛度眾生,不簡怨親,恆無疲倦。苟聞佛名,佛必護念,又何疑焉?」佛陀的慈悲心是周遍的,不揀擇對象的,也永遠沒有疲厭的,聞名絕對會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這是不需要懷疑的。

當然具體能得到多大的利益,就要看各人的根基。有些人得到佛陀的法身護念這樣很高的境界;但如果自身沒有生起真正信願來,沒有行持上去落實,那說明你還不是真正的聞名——但是利益是有的,絕對不會空耗。這是聞名的通義。

以上是聞名的二義。對我們來說,應該去希求局義,應該通過廣泛聞思,對淨土法門生起決定無疑的信解,獲得聞名真正的利益。以此信心去念佛,決定萬修萬人去。

——摘自仁禪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錄·信蓮盛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