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李士謙積德行善,自利利他,子孫發達


時間:2017/11/17 作者:心愿

我這裡就講一個故事,跟這一段有關的故事。剛才有提到說,有錢的人,「有財者出人力之有餘,補天行之不足」。我來舉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我覺得,他這一個菩薩叫李士謙,是隋朝人,雖然他年代在隋朝,在唐朝的前面,但是這個李士謙的精神,他真有這個人,他的這個菩薩道的行跡,菩薩行值得我們學習。他本身是一個佛教居士,他的個性非常地孝順。他幼年的時候,他父親就死掉了,他母親逝世以後,他照古禮,他服喪三年。現在這個時代進步,現在都沒有這種古禮跟孝道,說還要服喪三年。他服喪三年以後,最後他把他家的房子捐出來做佛寺,叫「舍宅為寺」。

這個舍宅為寺,功德很大,福報很大。我也有碰到這種蓮友跟菩薩,他們真的把房子捐出來,提供給人家共修,或是捐給師父,捐給三寶,來做為佛寺等等。我也一直很讚嘆,很歡喜有這樣的一個大心量,叫「舍宅為寺」。

立志不為官,他不當官,終身不飲酒,他一輩子不喝酒。而且非常難得,他家裡有錢,但是不吃肉,行為非常端正,而且口業修得非常好,他口業清淨。這個口業不好修,所以身口意三業,身三、口四、意三。這個口有四個,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佛陀為什麼他可以「出廣長舌相」?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講,「出廣長舌相」。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呢?因為我們會造口業,我們不是惡口,就是妄語,不然就是綺語。

所以人家佛陀他說法,他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佛陀他累世不造口業,他口德修得非常好,所以身三、口四、意三,這個口業非常容易犯,口業不好修,所以舉手動口就開始造業了。現在加一個手機,微信,中國大陸叫微信,韓國、日本叫Line,對不對?發簡訊,簡訊都會罵人,簡訊都會造業。

人家這個李士謙他口清淨,而且嘴巴不說殺生之言。這個我們要學,他不是只有吃素不吃肉,他沒有殺生,他連殺生兩個字都不說,不言殺生之言,慈悲到極處。繼承巨大的家產,家庭富裕,但是生活儉樸,他穿舊布杉,吃粗茶淡飯。他終日就怎么樣?跟這裡一樣,終日以救濟無衣無食的窮人為急務。這個人不簡單,繼承那么大的福報不享受,不揮霍,也不當官,也不吃肉,卻是每天以救濟無衣無食的窮人為急務。我跟你講他是菩薩,他不求名不求利,他要求名他就去當官了,他不當官。

鄰里中如果有人沒有辦法殮葬,就是埋葬的,他就給他們棺木。有兄弟在爭財產的,一個分得比較多,一個分得比較少,他就拿錢給那個分得比較少的,好,兩兄弟不要吵。結果兩兄弟,分得比較少那個弟弟很感動,那個大哥也感動,因為他弟弟分得比較少,他就把錢給那個分得比較少的,給他,好,兩個一樣平等,平均。

所以我們前一集有講過,如何承事供養眾生,即是承事供養如來,如何讓眾生歡喜,就是讓如來歡喜,他這個就是讓如來歡喜。我去送錢給基隆脊髓損傷協會,他們現在有展歡顏了,病人展歡顏了,歡顏就是歡笑的面孔。我也不過是學佛陀說,眾生歡喜,如來就歡喜。

各位,這個就跟性德有關了,修行就在這個地方上用功,經典,讀誦經典,聽經聞法,那個都是老和尚講的,執著放不下來的,習氣毛病重,只好聽經,如果你不聽經,你不懂怎么做。老和尚說,真乾的,你就不用聽了,你真乾開悟了,老和尚說,不用聽啦,因為都已經真乾,真乾就已經落實啦。所以經,聽經,很多人弄錯了,經是指月標,告訴你月亮在哪裡?指啊,這個手指頭指,指月標。有很多人就說,我們現在去助念好不好?我們去幫助人好不好?不行,我現在要看經,我要讀經,你不要叫我,不要找我,就是這樣,死抱著經本到八十歲,他還是這個樣子。你如果念到功夫成片,那也就罷了,他問題是有時候會愈修愈執著。所以有人去問老法師說,師父,我《無量壽經》誦三千遍了,甚至有讀三千遍了,師父,為什麼我煩惱還這么多呢?師父說,你怎么讀的啊?你會不會打妄想?他說會啊,那當然啦,師父說那當然啦,你不能轉變業力,你讀三千遍要轉變業力。

所以《地藏經》裡面講,轉經、轉經、轉經,轉經就是轉心。所以這兩個兄弟因為分財產不均而爭訟,他就拿錢補足那個不足的一方,以致感動了兄弟慚愧而互相推讓,所以你看這個慚愧就是什麼?我們以前講過,叫做慚愧財,每一個人都有,但是你看這兩個兄弟,如果他沒有看到這個善行,沒有看到這個菩薩行,他會慚愧嗎?他當然不會慚愧,為什麼?因為他無明習氣障住了。慚愧是什麼?慚愧是他的性德,那是什麼把他障住?我要分多一點,那個貪愛心、貪慾心,被那個無明習氣蓋住,把那個性德蓋住了,那個無明習氣把那個性德蓋住了。所以這兩個兄弟後來怎么樣?也成為善人,證明老法師講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老和尚說,善人也是教出來的,惡人也是教出來的。

有一天他就看見稻田裡面,有人在偷那個稻穀,就是偷那個稻穀。那位李士謙他看到有人在稻田裡面偷稻穀,他不但不喊抓賊,反而不聲不響的走開,這個很難得,這種心量真的是已經不分別、不執著,甚至沒有妄想,他這等於不起心、不動念了,他也不起瞋心了。我們為什麼會說你偷我的稻穀,我們那個我就跑出來了,對不對?你偷我的東西,我就跑出來了。他無我,那個李士謙幾乎已經是無我了,他明明看到人家偷稻穀他避開,這種心叫大慈悲心,相應菩提心,以眾生做悲體,他不聲不響的避開,人家覺得很奇怪,你猜李士謙怎么講?他說,俗話有說,樹要樹皮,人要臉皮。聽清楚,我們以前都不懂這個道理,我們都去損人家、罵人家,讓人家下不了台階。有時候我們講說得理不饒人,講話就尖酸刻薄,他就是什麼?俗話說,樹要樹皮,人要臉皮,大家都要一個面子嘛。

佛法裡面講,《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講的,第一個,禮敬諸佛,這個就是真的做到禮敬諸佛。他說,誰願意自願去做賊呢?都是因為天災人禍,當然這句話稍微修改一下,以前是天災人禍,現在人是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現在人是貪戀物慾的享受,去做賊,有些是習性。誰願意做賊呢?他是因為天災人禍,迫得沒有辦法,他說應該寬恕他們。後來李士謙先生的仁慈也感動了這個盜賊,後來革面洗心,也跟前面那兩個兄弟一樣。

所以慈悲的力量、真誠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是真的可以怎么樣?調伏剛強眾生,我們說眾生難調難伏,菩薩真有辦法調伏剛強眾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像地藏菩薩一樣,對不對?所以這個盜賊後來也革面洗心,從此不再做盜賊。如果每一個人都是李士謙的話,那這個世間就不需要警察了,也不需要法院了,對不對?問題是要有人真乾,人家李士謙是真乾,老法師說,全世界只要有八千個善人,就可以救這個全世界。

所以我看到李士謙這樣的一個行為、這樣的善行,我就想到《弟子規》裡面的一段話,一段經文,他也做到《弟子規》的境界。所以老法師說,《弟子規》是做人的根本,是三個根,沒有錯,《弟子規》做好了,你才有辦法修淨業三福,乃至於成就佛道,成就菩薩道。

我看《弟子規》裡面怎么講?「人有私,切莫說」,他是偷盜賊,「切莫說」,他避開了;「道人善,即是善」,他都讚嘆人家;「人知之,愈思勉」,如果他知道你讚嘆他,他更加的慚愧,更加的勸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最關鍵是後面那句話,「善相勸,德皆建」,不管是這個盜賊,不管是前面那兩個兄弟,要爭產的那兩個兄弟,他們的性德都被他開發出來了。

有一年的歲荒,很多鄉人沒有辦法生活,李先生拿出他家中的存谷,就是儲存的稻穀,有數千石,統統借給行將斷炊的窮人,借給他們,是借的,用借的,但是你們第二年有收成,再還給我。到第二年的時候還是歉收,以致於上一年所借的谷,沒有辦法償還。李先生不向他們催討,甚至請他們吃飯,然後在他們面前把借稻榖的債券全部燒掉。這跟竇禹鈞一樣,也是這樣把債券欠的錢燒掉。並且說我家中的存谷本來就是要預備,準備救濟人家患難之用,不是要囤積圖利,不是要拿來賣,你們現在的債務都已經了結了,所以希望你們不要放在心上。

這個真的是了得,這是陰德啊,這大陰德啊,我們要學習這個精神,老法師說的,人家欠你的,不用要回來,你欠人家的,你就要還。這個李士謙居士是真的做到這個境界,他也沒有欠他們,不用還了。過了幾年又遇到大飢荒,李先生又出大量的家產辦理施粥,救活的飢民不下一萬人,第二年的春天再借糧種,給農民播種。

有人對李先生說了,他說李先生,你救活這么多人,你的陰德實在太大啦。你猜他怎么說,他講得很好,他這個就是我剛才一開始讚嘆他的,他是離相布施,他是無相布施,他無我了。無我的無相布施,跟實相是相應,跟性德是相應。他說陰德的意義好比耳鳴一樣,耳鳴就是我們坐飛機,飛到很高很高,飛機要下降的時候,降下來的時候你都會耳鳴,那種感覺,你都有這個經驗。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能自己知道,別人是聽不到的。現在我所做的事,已經給你們知道,哪裡談得上是陰德呢?這句話講得非常好,陰德天報之。所以我們台灣人做善事說,跟我寫無名氏,無名氏也是執著,無名氏。

後來李先生子孫非常發達,人家都認為那是積德的果報。可是當時有人就不信佛教的因果輪迴道理,李先生就跟他回答了,他說,孔子贊《易》,《易經》,文中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他說儒家的書裡面也有這樣的因果道理。至於輪迴的事情,歷史的記載裡面,比如說大禹的爸爸鯀變成黃熊,彭生變為豬,這個典故在哪裡呢?各位如果看《安士全書》裡面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前頭那邊就有提到這個事情,講到輪迴的事情,彭生變為豬、宣武變為烏龜、鄧哀變為牛等。他說這不是輪迴的證明嗎?那個人就反駁了,他說那人的後身墮落成畜生,那松柏的後身,樹木變什麼呢?那不是變成另外一種樹嗎?他用這樣去質疑李先生的看法,李先生講得很好,他說輪迴的升沉,輪迴上升三善道、墮落三惡道,這叫輪迴的升沉,是由心而作的。松柏它是植物,是沒有心的,怎么可以跟人跟動物混為一談呢?

又有人去請教他說,儒教、道教跟佛教,三種有什麼差別呢?他講得很有意思,李先生說,佛教好比太陽,這個比喻得非常好,道教好比月亮,儒教好比天空中的星星,那個人心悅誠服。李先生後來六十六歲去世,地方上的人聽了這個惡耗痛哭流涕,說了,為什麼不是我死掉?而是讓李大善人去死呢?當時送葬的人有數萬人。李先生一生深明佛理,在家孝親,在社會力行善事,把大部分的家產全部布施給窮人,毫無求名邀功之心,像這樣的行六度萬行第一,布施已經到達波羅蜜。

我們說六度波羅蜜,什麼叫波羅蜜?「波羅蜜」就是登彼岸。我們會有分別、執著,我們會有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對方、跟所布施的物品,這個叫做此岸跟彼岸。你有執著就有此岸,那就有彼岸了,「波羅蜜」是登彼岸,登彼岸是什麼意思?解脫了,就我們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解脫就是你沒有執著、你沒有分別。所以他已經到達布施波羅蜜,已經到達三輪體空的地步,其程度已達菩薩境界。他又善於引用因果輪迴報應的事實,破除世間人斷見跟常見這種邪見,「斷見」就是人死了什麼都沒有,「常見」就是人死了永遠當人,足以警醒千古的痴迷眾生。難怪他去世的時候,大家同悲,真是生榮死哀。

我特別看到這一段,我就特別舉這個李士謙菩薩他的善行來跟各位共勉,我們希望向李士謙菩薩學習。雖然它是一個古代的故事,你現在學他,一樣的功德不可思議,你學他,一樣可以成就佛道,真理它是不變的,它是超越時空的,它沒有時間跟空間。般若這種東西,它沒有時間跟空間,它是超越時空的,我們說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有些人說,那是過去的故事,我要聽現在的故事,真理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在研討,不就佛陀兩千五百年前的靈山一會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嗎?對不對?道理是一樣的。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百零二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