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叢報發表大師論,居士尋找常慚僧(27)


時間:2017/11/27 作者:淨山

1912年10月,中國最早的佛教刊物《佛學叢報》創刊出版了,這是一本綜合性月刊,主辦人是狄楚青,編輯是濮一乘,上海有正書局出版。月刊內容包括學理、論說、圖像、傳記、文苑、問答、佛教新聞等。高鶴年居士行腳回到上海,參與其事,負責叢報第一期的催印工作。《佛學叢報》出版後,高鶴年居士每期都給印光大師郵寄,這樣印光大師就跟這份重要刊物結緣了。大師對叢報十分讚嘆,他說:“壬子仲冬,得睹《佛學叢報》。始知宏法大士,多現儒門。歡喜感嘆,非言可喻。”又說:“《佛學叢報》一書,直使佛法流通中外,含識盡證一乘。”

大師還專門給《佛學叢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對辦刊方針和使用紙張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信中說:“又壬子臘月,因念《佛學叢報》,印用洋紙,不如本國紙之耐久,致諸公所著奇文偉論,因用紙失當,不能經久廣益。遂不避罪責,略陳鄙懷。事雖數條,唯此為主。於癸丑正月初,寄至編輯所。”大師說:“宣統三年,上海佛學叢報,高鶴年屢為郵寄。見所載文字,多合公道。間有涉政治而稍側重者,竊恐人以此譏誚佛法,因用雲水僧常慚之名,寄書祈其秉公立論,勿令美玉生瑕。” 這封信收入增廣文鈔名為《上佛學報館書》。

民國二年秋天,高鶴年居士到普陀山拜訪大師時,拿到了大師一些文稿,帶到上海給編輯黎端甫居士看,從中選出四篇準備刊登。高居士來信問如何署名。印光大師回信表示:“又謂不慧蕪語,為當機之法,一展卷令人如漁父誤入桃源等,何失言之甚也。將欲引不慧而進之,則不慧身雖未老,心力早衰。日見其退,寸步難進矣。又呈示黎公,蒙憫其愚誠,錄存備印,益覺慚愧無地耳。果如是,是以腐草投彼寶山,以殘羹雜於王膳,黷人耳目,赧我面顏,取憎閱者,有浼法道。又況前三論系開如和尚於前年冬月命作,以供尚賢堂演說之稿。《念佛法門普被三根論》,即於是冬載於彼堂紀事。餘二篇用與未用,不得而知。若謂文雖鄙拙,意誠可憫。當於前三論,署釋開如名。《宗教不宜混濫論》,署釋常慚名。印光二字,千祈勿書。”大師謙光照人,不想署自己的本名。

《佛學叢報》1914年2月15日(甲寅正月二十一日)第九期刊登《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3月15日(甲寅二月十九日)第十期發表《宗教不宜混濫論》、《佛教以孝為本論》和《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這就是印光大師第一次公開發表的四篇論文。分別署名常慚和普陀僧。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一千餘字,言簡意賅,概述了佛法大義和淨土法門的教、理、行、果。

《宗教不宜混濫論》四千二百多字,是一篇高水平的重要論著。字字皆從其真修實悟的大光明藏中、大般若心地流出。對於如何是宗,如何是教,為什麼不可以互為混濫的所以然,以及其中的修學利害關係等問題,都作了詳盡、周到、明晰的發揮,都切中中國佛教法門中長久以來的積弊。令人徹見何為是,何為非,以及其利害,洞若觀火;令人直觀理事如實之正義,猶如撥雲見日。

《佛教以孝為本論》闡明了儒家之孝和佛教之孝的異同,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推極而論,佛教的六度萬行,無非是孝道的擴充。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主要闡明如來隨順世間,漸令出世之人天乘法,即五戒十善。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十善是指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慾,瞋恚,愚痴之念。

佛學叢報編輯部在第十期所載印光大師《宗教不宜混濫論》後的附識中對大師作了高度評價:“本期並前期論共四篇,普陀(按:後有四字塗黑,估計為“印光法師”或“法雨老人”四字)之所制也。師早從浮玉,悟了妙心。晚渡南溟,精持全藏,高蹤卓犖,絕無誇耀之私。密行妙圓,恆切純修之願。韜光海岸,養慧珠於紫竹林中。閟跡岑樓,培智果於白蓮台畔。嘗慨宗風日下,教跡就衰。默運悲心,略施妙辯,剖申宗教,非同影響言談。力辟猖狂,昭示人天軌範。亟為錄梓,用廣弘慈。凡屬有情,共咀法味。”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德厚流光,終不可掩。大師四篇論文的發表,等於被龍天推出了。佛教界深深嘆服,耳目為之一新。一些有心的居士到處打聽常慚、普陀僧是誰。結果兩位有心人打聽了幾年,都問到狄楚青居士那裡。民國五年夏天,徐蔚如居士在上海向狄楚青居士打聽印光大師的下落,當時狄居士正好接到永嘉周孟由居士的來函,也是探問印光大師情況的。於是,這兩位重要的護法居士跟印光大師開始結緣了。

到第十二期的時候,佛學叢報又以專件的形式發表了印光大師《釋迦如來真身舍利來儀記》、《釋迦如來玉像來儀記》、《石印極樂圖序》、《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等五篇文稿。

四論發表之後,狄楚青居士又向大師約稿。大師在給高鶴年的信中寫到:“光幼失問學,長無所知。只因久居普陀,每有命其代表者,略錄一二以自備覽。去秋蒙閣下攜至上洋,錄出四論,以登叢報。竊思叢報,乃諸大居士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其義理洪深,若天高地厚。其文詞妙麗,如玉振金聲。光文列中,何異擲瓦礫於珠林,布荊棘於瓊苑,徒刺雅目,無益賞心,慚愧慚愧。根祺師回,又令作論。但以色力尪羸,眼目昏花,欲不奉命,恐負盛情。因將先所支差舊稿,謄寫五篇,其體裁語句,鄙陋卑劣。閣下閱之,當發一笑。然彼此相知,或不見怪。至於登報,則恐貽笑於大方家矣。”

大師四論發表的意義如何?覺有情半月刊編者陳法香評論說:“此四論文,可謂印光大師初轉*輪。從此龍天推出,大放光明矣。”四論的發表引起徐蔚如居士的注意,並開始收集大師文稿,編輯《印光法師文鈔》,因此四論的發表也是大師開始以文字弘法的標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