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降服煩惱的智慧


時間:2017/12/1 作者:白

釋迦牟尼佛在《遺教經》講:「戒是正順解脫之本」,經一開頭就講到戒律。從戒能夠出生一切善法,能夠得諸禪定解脫乃至斷苦惱的智慧。這順序要搞清楚,戒律生禪定,禪定生出斷苦惱的智慧。

所謂「因戒得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不要認為「修善」就等於持戒,觀念要搞清楚。如今佛門有人誤以為:「我十善業做好,或是《弟子規》做好,就等於持戒了。」佛在《遺教經》上可沒有這麼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為什麼「戒」能作為無上菩提本?因為它不是世間一般人想像的善法。戒能生定,做善事不能生定。因戒得定,而定能發慧,所以戒是根本,首先要從律儀開始。為什麼有人念佛念不好,看經典看不懂?因為他的戒沒有持好,心不清淨,所以就沒有辦法契入經典。

佛法如甘露。戒沒持好,在佛門稱為「漏器」,「漏器」就是這碗有破漏,就像你用一個破漏的碗要來盛甘露,沒有辦法用破碗,把無上的甘露盛起來喝。所以學佛的人要懂得持菩薩戒,這都是出離的根本。菩薩戒特別講究用心,但不是只論「心」而不論「事」,「心」跟「事」它都講究,尤其特別要求你的「起心動念」。要你從起心動念上下手去改正,做到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兩舌,能夠常讚嘆三寶,恭敬一切善友,不能自贊毀他……等等,都是從心上去要求,從心裡轉,那你的戒就持得好。

一般世間的善法,只在外相上要求,它不講求心裡,你只要身體沒有這樣的動作跟行為,那就不算是不善。佛門雖然講五戒十善,但是在大乘佛法裡,是從心地上要求起,所以標準跟一般的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出離心」,這三個字我們一講再講,學佛是來出離煩惱的,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做世間的善事沒有出離心,是不能出生死的。不是說善事不用做,十善還是要修,但是心態上要出離。佛法教你「孝順父母」,教你行「孝悌忠信」,跟世間人心態不一樣。

在世間法《孝經》所講,從始至終不離名利情愛。《孝經》一開始就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一開始就教你愛這個身,「愛這個身」在佛門叫「身見」未除。眾生就是因為愛惜這個身,所以不惜殺生害命以滋養此身,所以說「身為苦本。」連老子都懂得:「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何況是諸佛如來。《孝經》最後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他為什麼要立身行道?為了揚名後世,為了光耀門楣,光宗耀祖。所以他立身行道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眾生。

所以,這就很清楚了,用世間法來行佛法,那是行不通的,《孝經》上面講的是世間人的孝順。佛法講的根本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要是貪著自身,為什麼能六年苦行、能剃髮出家;釋迦牟尼佛要是為了名利而修道,他也不用出家,他本就是帝王之家,家世顯赫,不用光耀門楣。他是為了成道而出家,為了出離生死而出家,所以用心完全不同,不是一般的小民想要光宗耀祖。

佛法講的孝順,也不同於世間人講的「大孝。終身慕父母。」釋迦牟尼佛要是終身慕父母的話,他怎麼能夠發心出家學道。「慕父母」,心裏面就是罣礙。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他過去世又想出家又罣礙父母,所以他這一生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他問他的師父:「到底是出家重要?還是父母重要?」他師父告訴他:「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這位祖師言下大悟。他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也不出門,因為罣礙父母而出不了家,那是過去生帶的業,所以他的師父來度他。

這一念罣礙,來生的果報就是如此,幸好得遇明師告訴他,你的真心本性比你的父母跟你還近,你的行跟佛完全無二無別,不用再外求有相佛。他的根器很利,一聽就開悟,所以成為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伏馱蜜多尊者。

世間人講求的孝道,在佛門裡面,佛是教你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心,也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學道。由此知道,佛門講求的戒律,跟世間善法不一樣,名字雖然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

尤其大乘佛法,是從心地上下手。也要求心態、也要求事相,都要做到,不能只做樣子。世間人行的善法,或許可以只做做樣子,但是大乘佛法不行,要表里一如、表里相應,這才是真正出世的戒律。

戒為無上菩提的根本,戒能夠淨化身心,所以應當一心持淨戒。《華嚴經》講:「戒能開發菩提本。學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學常順行。一切如來所稱美。」由此可知,佛法講的戒,跟世間人所認知的善法,包括《弟子規》是有很大的差異。現在有法師講:「持戒沒有用。」我一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說持戒沒有用?原來他胡說:「因為戒律要依《弟子規》。」這個說法是「倒說經律」,這不該是出家人講的話。

出家受了三壇大戒,應當知道要讚嘆三寶、讚嘆佛法僧、讚嘆戒律,這是很重要的,不能夠顛倒錯亂、胡說八道。或許有人為其開脫,說:「這是方便說、接眾」,其實這叫隨便亂說。講經說法要依經典,所以引《佛遺教經》,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要入滅之前,交代後世的弟子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要依法不依人……要行四依法。」要依佛陀的戒律、佛陀的教誡。

要搞清楚,戒能生一切善法,善法不能生戒。既然要講求次第,要講漸修,那就告訴你,要先持戒,而不是先學善,因為戒能生善,善不能生戒。如果善能生戒,佛在《佛遺教經》一定會說「你要先行善」。所以要知道,把戒持好了,能長養一切功德善法,能夠長養禪定,乃至能夠出生滅除苦惱的智慧,所以非常地重要。佛門的根本在於戒律,如果離開戒律,說學世間法就等於持戒,那是把戒律破壞掉了,沒了戒律,那佛法就滅掉了,這點大家要相當清楚。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常讚嘆大迦葉尊者,能行頭陀行,持戒精嚴,佛說只要他的頭陀行還在,佛法就不滅。這十二頭陀行─戒律還在就是佛法不滅,如果戒律變成了世間法,那佛法就滅掉了。

你戒持得不好,沒有關係,但是你不能毀謗、破壞戒律,你要讚嘆戒律;戒持得不好可以再學、可以再持,犯戒了可以再懺,可是一旦毀戒,那你就是退菩提心。退失菩提,你怎麼修都不會成就。佛法講因果,世間法也講因果,你毀謗戒律、毀壞戒律、倒說經律,絕不能成就。所以同修要有正知正見,要知道戒是菩提的根本,不能毀壞。即使你自己學不好、持不好,你也要讚嘆戒律。因為是你的習氣太重、你的業障太重,不是戒法不行。

就像很多人說,末法要學淨土宗,因為學禪不行。難道是禪宗的問題嗎?不是,是人業障重的問題。你戒律持不好,那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戒法消不了你的業障,是你業障太重。如果你倒過來毀謗戒法、毀謗戒律,那你的業障就真的是重到極處。希望同修謹記《佛遺教經》上的開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