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其他統統不做了,這樣對嗎?


時間:2017/12/5 作者:清淨平等蓮

關於專修、雜修 往生與否

關於專修、雜修,往生不往生的問題,有人在群里引用了印光大師的一段文字,探討這個問題。「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嚮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變之鐵案也」。大家討論的重點就是,有人依據印光法師這段文字,自認為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其他統統不做了,這樣對與否。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敏感,部頭應該也很大,因為它牽扯了一些非常微細的理念。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個方面就是,平時修行時段的要求;第二個方面是精進提高或者是閉關專修時候的修行和要求;第三個方面是命終時候的要求。

一、平時修行時候的要求,我們應掌握什麼理念和方法,我們根據下面幾段經文來解釋。第一段經文《阿含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第二段我們根據直趣佛果的大乘菩薩道的原理可以看到,大乘菩薩道的所行是「六度萬行(heng)」,有的念六度萬行(xing),六度當中如果有一度不圓滿,也不可能成就佛果。接下來一段經文,是《觀無量壽經》當中的,「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侍奉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這部經在講到如何觀想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等等這是「為初觀」。一直到「第六觀」說,「名第六觀,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接下來一段經文,我們大悲咒講義上講到了,佛說:「一切人天,常須供養(觀世音菩薩),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這幾段經文,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平常修行的理念和方法。平時我們一定要大行功德,修諸善法。而且這幾段經文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僅僅是通過念阿彌陀佛名號。其它的因緣,包括觀想蓮花;包括觀想懸鼓;包括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包括念大勢至菩薩或者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只要你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滿願,佛在《藥師經》上也講到,說曾經聽聞、恭敬、禮拜過藥師佛的,他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命終的時候,道力未熟(圓滿)的,藥師佛會派八位菩薩去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段我們講的是平時修行時的經文根據,和我們應該具有的理念和修持方法。

第二段呢我們是看作精進提高,或者是閉關專修時段所應該修持的方法,和所應該具有的理念。也有幾段經文摘錄給大家,《大悲經》這個我在大悲咒講義上講到了,是這樣說的,「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懸旛然燈,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這一段實際是為了專修或者為了閉關而做的一切前期的工作。這個在大悲咒的講義上講到了。後面一句話非常重要,「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就是說,這個時段你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不要修其他的法門,不要觀修其他的對境了,抓住你修持的那個對境去觀修,抓住你修持的經文或者儀軌去專修,「更莫異緣」的意思是不要轉換對境,這就叫「制心一處,更莫異緣」。第二段經文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一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是這個意思;第三段經文《地道論》上說「修行者的一切超越和提高,都是在金剛喻定中完成的」可見專一的觀修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平常一切的修行,你想提高了,你想超越的時候,要需要專一的修持、禪定,止觀,這是她的含義。

第三段呢,是人在命終時,應該掌握的方法和具有的理念。我們大家都知道,淨土法門,要求亡人在臨命終的時候,要做到佛號不斷,正念不失,這樣呢,才能更有把握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綜上我們的分析。印光法師那段文字啊,應該偏重於精進修持和提高階段,這樣一種時段的方法。所以呢,印光法師悲心殷切,怕修行人懈怠,提出了更高的、更嚴格的要求,假如有人依印光法師的這段文字為依據,認為只念一句佛號就行了,可以不讀誦大乘經典,可以不研習大乘經論,可以不行一切善法的話。我個人認為這是曲解了佛或者諸大德的本意,這是與佛經願理相違背的。

打一個比方,淨土宗九祖藕益大師,同時也是天台宗和律宗的祖師。可以看的出來,很多有道心的真正的修行者,很多的祖師大德,很多的佛門龍象,都沒有採取只念一句佛號就可以了的修持方法。但是當我們正式、真實的閉關修行的時候,可以抓住一句佛號,其他統統不考慮,這是一個精進和閉關的時段所修持的。在臨命終的時候也可以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如果這個理念搞不明白的話,難免就會造成誹謗正法的一種因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