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別人行善我們隨喜讚嘆不是雜行


時間:2017/12/6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決定往生語錄】深信彌陀本願的念佛者,結緣助成他善根不可謂之雜行(二)

法然上人《十二問答》云:

【問:結緣助成修余佛余經等善根之人,可謂雜行乎?

答:我心既乘彌陀本願,起決定往生之信者,結緣助成他善根,不可謂之雜行,善導和尚釋言“隨喜他善根”,以此釋可知。】

譬如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住在信願精舍後面,有一位老菩薩,年紀很大,她要到台中縣大雅鄉某一個地藏法門的道場拜懺,拜地藏懺,因為那天,她剛好被信願戴去助念,她助念完之後要去參加某某道場舉辦地藏懺,請我載她去:“師父!不知道您有沒有空?”我說老菩薩什麼貴事?“我要去參加地藏懺,是不是可以麻煩您載我去。”她反正就坐在我的車內,跟著我去助念,我說好,我專程載妳去。她很感動。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隨喜他善根”。人要拜懺,這很好,隨喜他。

有的人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善根因緣還沒有成熟,所以要鼓勵他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他不要,甚至有的佛教徒說:“專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太單調。”有的人喜歡修雜行,他要誦經、要持咒、要拜懺、要守戒、要念佛、要修很多行誼,他感覺法喜充滿。他既然那么喜歡雜修,不喜歡專修,那么我們也祝福他好好雜修,阿彌陀佛同樣會以第十九願願力救度他,只要回嚮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通通慈悲平等救度。當然,專修的人明信佛智的念佛,阿彌陀佛以第十八願救度他;雜修諸行的人,阿彌陀佛以第十九願救度他,雖然往生極樂世界有報土與化土的差別,但是至少不必在三界六道輪迴受苦受難。“寧生西方下下品,不作人間上上人”,寧願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也不要在人間做上上之人。所以專修也好、雜修也好,往生報土也好、往生化土也好,至少不必生死輪迴,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阿鞞跋致的時間快慢的差別而已,這是成就妙音如來,成佛果位快慢的差別而已,只要一往生極樂世界,乃至在邊地,都不會受生死業力的束縛,還在三界六道裡面沉淪受苦。

所以“隨喜他善根”,這句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說的。《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教導無論凡聖自他一切善事,我們第十八願的念佛人,都要隨喜。別人在行善,我們跟他讚嘆隨喜,使他越想要斷惡行善,那不就是你的功德產生嗎?這就是隨喜功德。譬如人家提倡要印《地藏經》,你讚嘆他,某某菩薩你實在是很了不起,知道要出資善款來倡印《地藏經》流通佛法,讓人得遇《地藏經》這部經典,能夠學佛修行,效法地藏王菩薩的孝心,甚至將佛法推廣出去,讓一切眾生斷惡修善,修行解脫生死。中國淨土宗的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就是看到《地藏經》之後,才發心出家修行,他後來成為淨土宗了不起的祖師。所以任何一部經典要如何法緣度眾生,自有眾生與佛法的因緣,所以任何人修什麼法門,我們都隨喜、讚嘆、肯定,那這樣佛法就會興旺,而且佛教徒與佛教徒之間,縱然修不同樣的法門,也不會產生排斥,甚至互相苦惱的事情發生。佛教徒有的過於執著,我修學念佛法門,你修學禪宗法門,所以我們兩個就以禪淨互相辯駁,然後老死不相往來,彼此互相的誹謗,這樣不對!

所以,應該遵照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我們內心已經乘阿彌陀佛的本願了,起決定往生的信心了,所以應該要“結緣助成他人的善根”,不可以認為這樣的助成他人的善根就是雜行。雜行與正行,實在說,在於內心的信疑與否,是信心還是疑心,其實你有修學十八願,或是沒有修學十八願,你我乃至一般的佛教徒,我們的修行的行誼,其實都是相差無幾。你有專修或沒有專修,我們修行的行誼,不就是每天在讀經嗎?不就是每天在念佛嗎?不就是每天在拜佛嗎?不就是每天在守戒嗎?不就是每天在吃素嗎?專修、雜修所修的行誼,都不離開這一些,對不對?所以事實上是在心不是在行。

如果說專修就是除了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做其它的任何修行都是雜修,那最雜修的就是善導大師。我講了一個專題——“善導大師的行誼”,善導大師他的修行行誼,你去看《新修往生傳》,去看《高僧傳》,去看《淨土聖賢錄》,只要講到善導大師的修行,善導大師只要進入大殿,就認真拜佛、念佛,甚至到了冬天也拜佛拜到流汗,念佛念到流汗,就是形容善導大師進入大殿了,很認真的拜佛、念佛,非常的用功,連到冬天都用功到流汗,我們有沒有這樣精進?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么精進。再來,若有人對善導大師供養錢財,對出家人供養的錢財就是“嚫金”,善導大師將嚫金拿來寫《阿彌陀經》。在唐朝初年,印刷當然還沒有像現在,我們要印一部經典非常的方便,譬如你要印《阿彌陀經》,你有十萬塊錢拿給印刷廠,就可以把《阿彌陀經》印的很精美。可是唐朝初年,那時候要流通經典,祖師大德都非常的辛苦,用抄寫的。所以《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在後面的跋文說,要抄寫《觀經四帖疏》,“一如經法,不可以多一個字,也不可以少一個字。”善導大師說的非常的清楚了。

你看善導大師用嚫金來抄寫《阿彌陀經》十萬卷。《阿彌陀經》一卷而已,那就是十萬部,到處結緣流通。畫淨土變相圖贈於士女,士就是男眾,女就是女眾,淨土變相圖畫了很多來贈送,就是我們現在印九品蓮華圖、印西方接引圖、印地獄圖,這一些來跟大家結緣,或者印佛像來跟大家結緣,意思相同。善導大師弘法利生,只要有人向他請法,他無不教導大家,讓對方聽了很法喜。甚至屠夫要找善導大師算帳,因為善導大師鼓勵人家吃素、念佛,所以當時的長安城,凡是賣豬肉的生意都很差。善導大師推廣吃素,只要有屠夫要去找善導大師理論,善導大師的說法都會感動對方,讓對方歡喜而回,從此放下殺業,一心念佛修行。這就是說法。你去看善導大師的行誼,有很多。如果抄寫經典,不就是我們現在的印經嗎?善導大師的隨緣說法,不就是現在的講經開示嗎?善導大師拜佛、念佛、守戒,不就是我們現代人,在家居士受在家五戒或者八關齋戒、或是在家菩薩戒,拜佛、念佛,都一樣的修行行誼。在傳記裡面說,善導大師不曾舉目視女人,修行守戒的工夫到這般的精嚴。所以若要論說修行的行誼,善導大師的修行行誼很多。

我們現在在說法然上人開示的法語。法然上人在當時住世的時候,他四十三歲獲得“信心歡喜”,成為每天念佛七萬的純真念佛人。法然上人是四十三歲之後,被當時的天皇禮請到皇宮傳戒,傳在家菩薩戒,所以法然上人在當時日本教界,不只是被稱為日本一個了不起的淨土高僧,同時也被持戒的行者,尊為戒律的中興祖師,律宗的中興祖師。那你說這一些了不起的祖師大德,他們的行為也不是只有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論正行與雜行,不在外在的行為,是在內心。諸位!這樣明白嗎?因為這個問答是在說正行和雜行,信願在學習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前,和學習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後,我的修行行為完全一樣,我每天也是助念,有學本願沒有學本願,我也是同樣在做助念的事情。再來,我也是幾乎每天講經,我也是經常寫書,去做臨終關懷,到處舉辦活動,帶人念佛、勸人吃素守戒,勸人好好念佛,我的修行行為也是這樣子,完全都一樣。

所以,最主要在心,心對阿彌陀佛的本願有乘嗎?所以,在答第一句話,法然上人就說:“我心既乘彌陀本願”,既然內心已經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內心起決定往生的信心,既然助成他善根不可謂之雜行,所以這一個問答解除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善導和尚釋言‘隨喜他善根’,以此釋可知”,法然上人只要在引用祖論來說明他所要說的道理,幾乎都是引用善導大師,而且法然上人若稱呼善導大師,幾乎都是稱呼善導和尚,這信願也向諸位報告過好幾遍。稱和尚表示對對方是極為尊重。和尚是親教師,守戒、戒德、學問、涵養、修行,堪為眾生的典範楷模,稱為和尚。而且稱對方為和尚,有以對方為師的意義,所以稱和尚是非常尊重的稱呼。法然上人的淨土思想,就是傳承自善導大師,所以法然上人在稱善導大師,幾乎都是稱善導和尚,就是這樣的意思。雖然兩個祖師大德是不同國界的人,是不同時代的人,但是淨土的思想非常一致,以古為師,法然上人實在是很了不起。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