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放下一切眾生是智慧,不放棄一切眾生是慈悲


時間:2017/12/19 作者:學佛娃娃

跟親朋好友及其他眾生交往要有度,應該適度。如果你能把握適度,就不會互相傷害,甚至還能真正利益他們;若是把握不住這個度,儘管你想互相利益,結果卻是互相傷害。無論是夫妻、母女、父子或者朋友、同事等,彼此之間都是要交往的。一個小乘修行人可以遠離這些,但是一個發菩提心的人不能遠離這些,更不能放棄這些。若是你跟這些人在一起或者經常交往,可能就會退失道心,甚至會失去解脫的機會。那麼,應該怎麼辦?應該把握這個度。雖然很難,但若是你能把握住了,就不會煩惱,不會痛苦,互相不會有傷害,互相不會結惡緣。

若要把握這個度,就要有智慧。佛法是智慧,就是告訴你怎樣才能把握自己,怎樣才能幫助別人,也可以說,怎樣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利益他們、幫助他們。現在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都非常糟糕,是非常不好處理的。怎麼辦?你要學修佛法,讓自己增長智慧。只要自己有智慧了,就知道怎樣去把握,就知道怎樣去相處了。若是你自己沒有智慧,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沒有辦法。也許有人會問:「佛陀應該有辦法吧?他有神通嘛,通過神通把我們的關係搞好就可以了。」儘管佛的神通不可思議,但是眾生自己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啊!所以,即使佛陀親自降臨,也只能教你這個方法,告訴你不要太執著,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切都會好的。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其實,這就是方法。若是你真的能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佛講了,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心平靜了,一切都平靜了;你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了。都是自己的心。若是你心態總是不穩定、執著,隨著境動,關係會越亂、越不好。

跟這些眾生交往的時候,要保持適度。既不能過於親密,也不能對他們有怨恨。所謂不能過度親密,就是指不能特別貪愛,不能以貪愛心去接觸。所謂不能有怨恨,也就是指不能拋棄,不能捨棄這些眾生。

我們應該以慈心和悲心跟他們接觸,保持適度。我們有一句法語:放下一切眾生是智慧,不放棄一切眾生是慈悲。若是深一點講,就是這個意思,既不是貪愛,但是也沒有拋棄、沒有捨棄。

若是有智慧,就沒有貪愛了。所謂智慧,是指無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你若證悟了無我,證悟了空性,就沒有了人執和法執,也就沒有我執我愛了。沒有我執我愛,就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就沒有所謂的貪愛。有智慧就沒有貪愛,不貪愛世間,不貪愛親友。

若是沒有貪愛,會不會遠離眾生,捨棄眾生啊? 不會。不放棄一個眾生,這是慈悲心,有慈悲心還能捨棄眾生嗎?所謂慈悲心,是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只要有慈悲心,就不會捨棄眾生。我們自己發了願:我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我要給予一切眾生安樂,真心地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沒有捨棄眾生。

以上是在更深的層次上講與眾生交往的度。也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人和人交往的時候,要保持適度,保持距離,不要太親密,也不要結怨恨。但是,這樣講有點太淺了。

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應該這樣理解:既能放下一切,又能不放棄一切。不能放棄,但是要放下自私,放下貪慾。自私和貪慾是一種狹隘的心。我們之所以會處處生煩惱,處處遇到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胸太狹隘了。如果你能把心量打開,把整個法界視為自己的家,把一切眾生視為自己的家人,以慈心和悲心去接觸眾生,跟眾生交流,就不會有這些事兒了。應該把自己的心態修煉成像大山那樣穩重,像大海那樣廣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