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怎麼理解佛法講的空


時間:2017/12/22 作者:修心

我們再來看照見五蘊皆空的照見。照,是無上般若妙智之觀照,這個能照之智,並不是說我們的肉眼觀察的能力,也不是六識起用的妄照。見,是真心朗然之悟見,不是意識思維之妄見。這裡的照見,是般若妙智無分別、無所得之照見。因為沒有分別,則生實相,而實相非相,諸法皆空,所以無一可見之相而見其相。因為無所得,能照的般若真智是空,所照的五蘊妄境也是空。能照、所照皆空,所以說照見五蘊皆空。

有人說,我觀照這一剎那,心裡清淨的很,那這就是取相。清淨無相,你怎麼知道是清淨的?你要是知道是清淨的時候,那你已經著了相了,你又著了一個清淨的相了。師父舉個例子,師父對這個特別有深刻的體會,曾經我在念佛的時候,出現過這麼幾種境界,在念佛的時候,念大悲咒的時候,突然靜了,山河大地、外面的聲音,突然就像一幅畫一樣,特別的平靜,我們說特別的平等了,沒有任何的分別心了,山河大地,清清在目,但是心裡沒有一點這種感覺了,沒有一點去著相的感覺了,特別靜了,就像一個畫面一樣,成一個平面的了,這個時候,心裡突然感覺怎麼這麼清淨,心裡這麼好受,壞了,又回到這種三維空間立體分別的狀態當中來了,又回到這種狀態當中來了。所以只要你一感覺到了清淨了,你一有心裡上的感覺了,你就已經著了相了,這就是五蘊,你就已經著了相了,這個就不是照見五蘊皆空,因為你已經著了這個五蘊了,你已經著到上面來了。我們要明白,不能執著在空上,也不能執著在照上,空也不可得,這個照也不可得,這才稱得上皆空。就是都不去執著,不起第二個念,唯有保持當下一念。就像我們念佛,好多老菩薩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你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這麼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靜了,如果你念著念著靜了,突然又出第二念,怎麼這麼清淨?或者說,你又落在這個清淨裡面去了,你特別享受這種清淨,這個就是執著了。

我們說照破五蘊,就是說這五蘊根本不可得,不要執著它是實有,不要執著在這種色相上面。但是又不能執著空,認為五蘊都是壞東西,全都要空掉。我們還要去念佛,還要淨念相繼,還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果你要全都空了,那就是小乘聖人,那就起不了妙用了。我們無論是做事、還是修道成佛、度眾生,都要用這五蘊來為我們服務,把五蘊變成為我所用的好東西。因為佛法是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圓教,而不是偏面教。我們說,佛法的中道,就是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和其他教派說的中道不一樣,不是說左右我取箇中間,要是左右取箇中間的話,那你又會有左和右了。我們的這個空是不著一物的圓滿,空也要空掉,也不能執著空,執著空又是一種執著,連空你都不能執著的。有不能執著,同時也不能執著空,它有大用,所以它才非常圓滿。

說到空,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有五種空,第一、頑虛空,就是我們平常人說的有、無之空,東西得到了就有,得不到就是空,沒有就是空,這個空是相對於有來說的空,有之空。第二、斷滅空,有些初修行的人對佛法的誤解,認為佛法是消極的,要想修行就是要把一切的東西都空掉,放下萬緣。錯誤地理解為,空掉一切東西,什麼都不要,什麼事也都不要做,這是未開悟者和世上某些人對佛法的一種偏解。他們認為,人活著時是有的,人一旦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白忙一場,所以活著也不用追求了,這是對物質的所謂空,這是斷滅空。第三、析法空,這種空是小乘羅漢所修,就是把萬事萬物分析到最後全都沒有了,空了。就像我們今天的講堂,分析來分析去,講堂是由磚、水泥、木頭種種的建築物所組成的相貌,那再分析磚,磚也是分子,分子怎麼來的?也是原子,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分子也不存在,那原子怎麼來的呢?原子是電子所組合成的,分析到最後,它完全什麼都沒有了,全部都沒有了,空了。這種認識雖然悟到了空,但是,是屬於偏空,不能起作用。以為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色和空是二不是一,這是析法真空,落在偏空裡面了。第四、體法真空,是大乘初門的菩薩所修,他們雖然知道當體即空,但是卻不知,色相本身就是本性的顯現,把性、相分離了,所以仍是偏於空的一邊。第五、妙有真空,是大乘佛法所主張的,雖然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空,實不可得,但是妙用無窮。故曰: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謂之妙有真空。徹悟到本性的體與萬物的相是一不是二。萬事萬物的相正因為它內含著真空本體,故實不可得,而真空之體正是通過萬事萬物的作用,才證實有真空本性的存在。那這個見性在什麼地方?就是在這個作用上見,既然有作用,當然就是有相,有相才能有作用,所以體不離相。相、體如水和波的關係,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水和波是一體的,是不可分離的,只不過水性是濕性,波性是動,但是又互不相同,所以見性不能離開相,但是又不能執著於相。

為了理解性和相的關係,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性,我們用鏡子來做比喻,性就好比是鏡子,只要是鏡子,就能照出物體的形像出來。把鏡子面向天空,鏡子裡面就會出現藍天白雲,把鏡子面對著師父,就可以照到師父,把鏡子面對著我們的桌子,它就可以照到這個桌子上,鏡子裡面就會有這個桌子的形像,如果我們把鏡子包裹住了,我們說,現在鏡子還有沒有作用?照樣有作用,它照到它所包裹的布的一面,不是說鏡子沒有起作用。你把鏡子放到黑暗的房間裡面,它照到的就是黑暗,它照樣是起作用的。如果你讓鏡子不起作用,不可能的,你用手把鏡子蒙住,它所照到的就是你的手,蒙住它的這個手。放到漆黑的房間裡面,不是鏡子沒有照,它照樣有它的照性,一點都沒有變,它照的是黑暗了。

我們的佛性也是這樣,只要有性的存在,就不可能不顯相、不顯現這個相出來。正如鏡子和影子一樣,它是不可分的,性和相也是一體的,不可分的。雖然不可分,但是又不是一回事,這個非常關鍵,如果我們聽明白了,你就會知道,即使是妄念也是你性的顯現,即使鏡子照的是漆黑一片,它也能照,你是妄念也是你鏡子的顯現。小乘聖人對於這個問題總是搞不清,他認為鏡子就是鏡子,不能有影子,有影子就不好了,所以墮到偏空裡面,這個鏡子的作用他給否定掉了,他只去追逐鏡子的空了,那鏡子所照的影相他不去承認了,就是鏡子的作用他不肯承認了,那這個妙用怎麼現前?他墮落到偏空裡面。那大乘初門的菩薩則認為,鏡子是鏡子,影子是影子,分開了,他就不知道,我們所有一舉一動、山河大地,都是我們性德的顯現,我們自性的顯現。他們分開了,性是性,相是相,影子是影子,鏡子是鏡子,他就不知道鏡子所照的萬物還是鏡子,它是鏡子的作用,那他們不明白鏡子就是影子,影子就是鏡子,鏡子和影子是不能分的。性,就是在作用當中見,體、相、用是一體的。

所以照見五蘊皆空的空,既不是析法真空,也不是體法真空,更不是頑虛空和斷滅空,而是妙有真空,大家能聽明白這個吧,它是妙有真空。所以你要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性德的顯現,我們不要去執著相上的東西去,通過相上的東西,反應到我們的性,這是我們清淨本性的顯現,還有什麼可以執著的?

所謂妙有,就不是實有,妙有非有,真空非空。這個能聽、能見、能嘗、能覺、能活動、能思維的性體,雖然無相,好像是無,但是它確確實實是存在的,它是有,是生命的根本,我們說是維持我們生命體的能量,是我們體內的動力。沒有它,對境生不起心來,我們之所以能活動、能思維,全是因為有這個性的存在,它是根本,是真的,它雖然沒有相,卻時時處處都在起著作用。我們為什麼要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它時時刻刻都在起著作用,就是因為他有這個能量在,才能隨緣起用。而隨緣起用就要顯相,不顯相怎麼能起作用呢?就像我們沒有這個身體,怎麼能講話?怎麼能工作?這個相是因性而生,是性起的作用,我們都執著在什麼?我們都執著在它起作用的現象上面,我們前面講了,認僕人而不認主人了,認妄為真,真是什麼?真正起作用的就是我們的性德。它處處都存在,處處都起作用,只不過我們不知,被五蘊所覆蓋住了,我們認為五蘊是真的,這個就錯了,這個是最痲煩的地方,所以不要執著於這個相,五蘊皆空。

《金剛經》中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說,我們要明白這些相都是假的,而生起這些相的體性是真實不虛的,永恆不壞的,只有透過諸相而見性,見到無形無相的性,才是見如來,這是透過現象見本質。所謂見如來,不是見到身外的某一尊佛,而是見到我們本來的自性佛。但是世上的凡夫迷染的很深,執著五蘊色身為真我,把自己所見、所聞、所嗅、所嘗、所動、所思的,色、聲、香、味、觸法這一切的塵境,誤認為是實有,因而產生了受、想、行、識的錯誤心法,以至於迷到境界上、迷到現象上,不停的去追逐、占有,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造種種的惡業,使原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的佛性,被重重的業障所困擾,冤枉地受生死輪迴之苦。如果我們這一段要是聽明白了,真的感覺到非常的幸福、非常的自在,我們不受任何事物所左右。

但是我們今天迷惑了,被五蘊障礙住了,我們的這個清淨本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我們本來的面目,被它障礙住了,枉受生死、枉受苦惱。我們世間不是有一句話嘛,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所以佛給我們說了,可憐憫者,我們這些人都是可憐受苦。我們有衣里明珠,我們明明有這種寶貝,我們還要去乞討、還要去受苦、還要去受窮,我們的清淨本性明明不生不滅,我們還要生死輪迴,多麼可惜,聽了這個我們一定要對照、一定要熏修、一定要觀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