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仰信佛言,真信切願,以修實行,決定(一)


時間:2017/12/23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決定往生語錄】仰信佛言,真信切願,以修實行,決定往生(一)

第五五段文,印光大師復戚智周居士書一。

《印光大師文鈔正編》云: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楞嚴正脈》且作緩圖,縱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見性是悟非是證,證則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證,縱悟處高深,奈見思二惑不能頓斷,則三界輪迴,決定莫由出離矣。若不通《楞嚴》,倘淨土法門能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

這段文,是印光大師對戚智周居士所開示的。戚居士寫信向印光大師請益,印光大師回信所開示的這段文,對我們念佛的行者而言,非常重要。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你對於淨土法門的修行方法,還沒有完全的明了。因為戚居士對於淨土的經論,還沒有詳細的研究,就很想研究《楞嚴正脈》這一本書,這是修不相應教。

什麼叫做不相應教。三寶弟子在佛門修學,不管修哪一宗派、修哪一法門,解行一定要相應,一定要修相應教。什麼叫做修相應教?如果你是修學地藏法門,你要根據《地藏經》修學,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這就是修相應教;如果你是修行地藏法門,但是根據《普門品》修學,這就是修不相應教,因為《普門品》沒有在彰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普門品》是彰顯觀世音菩薩的行願。

所以,修學佛法,行解必須相應。行門就是念佛、拜佛、誦經、守戒,解門就是研究經論、聽經聞法。解門和行門要同時並進。解如目,行如足,解門就猶如眼睛,行門就猶如雙腳。少了眼睛,縱然雙腳健全能走路,但是眼睛瞎了,走起路來就會充滿危險,說不定撞到電線桿,或走到馬路不小心被車子撞到,所以要有眼睛看清楚所走的路。如果眼睛沒有瞎,但是雙腳殘廢了,就是有解無行,那也不行,因為雙腳殘廢不能走路,不能到達目的地。你眼睛能看清楚所要走的方向,但是腳殘廢了不能走路,也不能到達目的地。這個意思就是,少了解門,修學不圓滿,少了行門,修學也不圓滿。以念佛而言,如果喜歡念佛不喜歡聞法,那你修學淨土法門,態度是不圓滿的;有人剛好相反,很喜歡聽經聞法,但不喜歡念佛,那就是有解無行,那也不是修學淨土法門的正確態度。

所以,在這段文,印光大師勸勉戚居士,“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鼓勵戚居士要修相應教。“唯”就是只有,你對於淨土的修法還不是完全了解,所以應該專門“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就是專門研究淨土經論,這才是修相應教。而且印光大師告訴戚居士說:

“半日學解,半日學行”,講得很好。如果你一天有二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用功修行,我會建議你一個小時研讀經典,一個小時起行念佛。如果你是修阿彌陀佛的法門,一個小時研究淨土的經論,一個小時念佛,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半日學解,半日學行。”所以,佛七期間,在晚上為什麼師父要跟大家開示淨土教法?因為白天整天念佛,到了晚上跟大家報告念佛往生的道理,讓大家一整天乃至於一個禮拜下來,解行並進、行解相應。

尤其很多人,在念佛修行的菩提道上,因為對於阿彌陀佛名號的了解有限,因為對於淨土教理不夠深入了解,所以遇到障緣就退失道心。請問:如果你在念佛的過程當中有考驗、有挫折、有打擊,你會不會放棄念佛?不會!那你念佛要念到什麼時候?念到什麼時候?念到往生極樂世界。

我常說,念佛要跟吃飯睡覺一樣,天天都要做的事情。請問大家:今天你有沒有吃早餐?有沒有吃午餐?有!昨天晚上你有沒有睡覺?有!所以,昨天有吃飯有睡覺,今天也有吃飯也有睡覺,明天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要!反正活著的每一天都要吃飯、睡覺、念佛,對不對?永遠不退,今天念佛,明天也要念佛,後天也要念佛;這個禮拜念佛,下個禮拜也要念佛;今年念佛,明年也要念佛,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五十年後、一百年後,通通要念佛。一百年後我們通通死光光了,但是如果你天天念佛,一百年後我們是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七寶講堂,我們都坐在講堂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那這樣念佛的人生,生命是最有意義的。

印光大師鼓勵戚居士,好好的研究淨土法門的經論。有許多教界的三寶弟子,經常修不相應法,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是淨土三經從來不看,看《金剛經》、看《六祖壇經》、看《心經》。印光大師很慈悲,看到戚智周居士對於淨土的修法不完全了解,念佛人整天研究《楞嚴正脈》。《楞嚴經》講到念佛當然也有,就是在二十五圓通的第二十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就講到念佛。但是《楞嚴經》份量非常的大,是大部頭的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經文很短,所以《楞嚴經》不是專講念佛的經典。

《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就是專講阿彌陀佛教法的經典,是正依經典。如果你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你從來不讀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那表示你修不相應教,你對阿彌陀佛的認識一定很淺,你念佛的信心一定是很淺,不可能深信。請問諸位菩薩:當你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對於阿彌陀佛了解越深越好還是越淺越好?當然越深越好。你們在家菩薩,當初你跟你的先生或跟你的太太結婚,你們是偶然遇到然後突然結婚,對方是什麼樣的個性、人品,你都不了解,就決定嫁給他或決定娶她,有沒有這樣草率?沒有。你們一定會經過一段的交往,對於對方所有一切慢慢的了解,你才敢把你的終身幸福寄托在他的身上。

所以,照印光大師教導的“半日學解,半日學行”,解行並進,好好用功,將來臨終了,阿彌陀佛現前,觀世音菩薩現前,大勢至菩薩現前,還有跟你有緣的極樂世界眾菩薩也會現前,迎接你。許許多多的佛菩薩,在你臨終,要救你一個人到極樂世界,你們認為容易還是困難?容易嘛,怎么會是困難呢!四個菩薩就把你抬走了,抬到極樂世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覺明妙行菩薩,還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印光大師也成菩薩,四個人來接你,抬手抬腳就把你抬到極樂世界了,還怕不能往生?所以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臨終見佛往生是非常的穩當。

“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這兩句話相當的重要。印光大師鼓勵戚居士,對於修學淨土法門,一定要完全沒有疑惑才可以。“徹頭徹尾”,就是完全徹底。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都是在增加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名號的信心。

“《楞嚴正脈》且作緩圖”。《楞嚴正脈》就是交光大師所著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交光大師對《楞嚴經》的註解,注得很仔細。我在研究《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會參考交光大師的著作,解釋的很詳盡,理事都很圓滿。為什麼印光大師要告訴戚居士且慢研究《楞嚴正脈》?因為《楞嚴正脈》很大部。《楞嚴經》的經文就很長,而且《正脈疏》的註解又很多,所以要把一部《楞嚴正脈》研究的徹底,不花個二三年的時間,哪能做得到?如果用二三年的時間研究《楞嚴正脈》,你哪有時間來研究淨土的經論?所以印光大師非常的慈悲,請戚智周居士,“《楞嚴正脈》且作緩圖”,暫時放下。

“縱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見性是悟非是證,證則可了生死。”《楞嚴經》講如來藏,講妙真如性。《楞嚴經》就是告訴我們,起心動念要用真心。真心是本性,可是真心如果沒有顯露,怎么用真心?我們凡夫眾生的起心動念不是真心,是意識心。意識心有生滅,真心沒有生滅。所以人跟人之間,不管做生意或談感情,會不會變心?人會變心,就是因為凡夫的生滅心。佛是真心,所以對待眾生不會變。阿彌陀佛發願,說“你念佛,我救你”,永永遠遠不變,經三世,遍十方,永不改變。所以大家跟著師父來念一句:

阿彌陀佛的救度,永遠不改變。

你了解阿彌陀佛的真心了,你就會放心。阿彌陀佛廣度一切眾生,一定度你。我佛慈悲,廣度眾生必度我;人天缺憾,不念彌陀更念誰。當然好好念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戚居士,縱然你學習《楞嚴正脈》,見到了如來藏,或者悟到了妙真如性,也不能立即了生死,因為“見性是悟,非是證”,印光大師把解脫生死的困難事實講出來。許多不明教理的參禪行者,以為參禪開悟了,就了脫生死。開悟是見性而已,還沒有證悟,就是沒有把三界的見思二惑斷盡,還不能解脫生死。印光大師講得很清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