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煩惱真的是自己造成的


時間:2017/12/28 作者:白

佛法太好了,用一輩子學都學不完,工作做完了,就趕緊薰習佛法、提起正念。有些同修福報很大,可以不用工作,或是已經退休了;能退休的同修儘快退休,不要再拖延了,去爭世間這些,爭到後來都是一場「空」,帶來的都是煩惱、習氣,不是淨業,也不會是善業而是染業。心裏面好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都是染業。想得到這些,只是為了顯示自己很能幹,這是我相、我見,所以這個也要放下。

很多人學了佛,還是貪著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給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要養家,我有孩子要養,我有公司要經營,雖然要工作養家或是經營公司,但是不能拿來做為障礙自己出三界、了生死的藉口,事情做歸做,不要存在心裏面,罣礙著放不下。你如果想要不罣礙,那就要有正知正見。

要知道一切法是空的、是虛妄的。但是哪裡空?哪裡虛妄?當在煩惱的時候,就覺得很真實,眾生認妄為真,就是這個道理,大家可以去想一想體會一下,一個妄念不斷的堅固相續下去,結果會怎麼樣:看到一樣東西,剛開始看到,你很想買,接下來就會問自己,為什麼要買?因為我需要,什麼需要?買了之後,它能用多久?劃不划算?很划算,貴一點沒有關係……。所以就是這樣,不斷的堅固這個妄念下去。但是沒有辦法覺察到,自己是因為見相生心,碰到事情起心動念,無法在這裡覺悟。所以妄念一直打下去,打到後來非買不可了,那荷包就失血,就要花錢了。

花錢事小,動念事大,念頭在動,自己沒有辦法覺察,所以生死不能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買東買西,生死就是這樣動念、打妄想來的。因此把空的執著為有的,起初動了一個妄念,要是不理它,保持念佛就沒事了。眾生就是妄念一直相續,心裡覺得:「我沒有這樣不行啊,沒有這樣做會怎麼樣……」,很多的雜念,堅固的在相續、在轉變,佛法里叫「執持」,認為這念頭是實在的,一定要把它落實,這就是眾生、就是凡夫。

所以在這當中空不了,解脫不了,根本沒有辦法放舍對這個身的執著,喜歡著相,愛打扮,愛打扮就是顯示自己很特別,人家都能注意我,這是我相,或是說話可以得到人家尊重,也是我相、我慢、我見,統統都是。貪著這四大,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的五蘊身是「我」,接下來就要滋養它,這都是因為一念無明相續下來,所以要能夠發心出離,要把這些念頭淡化。我為什麼常跟同修們講:世間事要少一點,不要看得那麼重。你認為這是你的責任,認為這是你所必須做的,要把這個「認為」放下,不要再這樣想,該做的事去做就好。在做的當下還要無所得、無所著,像男眾執著做事業,女眾就執著小孩、先生,這都是罣礙。試著放舍一些,不要再這麼罣礙,能自在一點不是很好嗎?要是有執著有牽掛,你走到哪裡都不自在,因為都放不下。

所以,這就是認法為實有的害處。認為有個「我」,有個「我所有」,這錯誤的念頭是妄念相續,所以你空不了,沒有辦法見性、沒有辦法成就。雖然念阿彌陀佛,仍舊是我相堅固,執持著不肯舍、舍不下,從來沒有一絲毫的念頭,要將「我」放下一點,「我」轉變一點,不要再這麼堅固執著。

也許你學了佛,得到了一些良好的習慣,轉變一些惡習,但是這些只是表相,表相雖然需要轉,心裏面的貪瞋痴、我執、我見、錯誤的念頭相續不斷,這些更是必須得轉變的。讓我不自在、讓我生煩惱的,都是這個妄念,妄念既然說是妄,它就不是真的,不會是實在的,感覺實在是因為你在意它,你認為這就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所以總是轉不過來。

希望大家能發心,有一念發心,就跟佛菩薩相應,佛力會加持你,你有念佛,業障會很快消掉。現在的人常常會做規劃,計畫這個、計畫那個,事情還沒來就一直在打妄想,人生只有百年,卻有千年的憂愁,真的是沒有必要,學了佛就自在了,因為妄念可以捨得下,罣礙可以捨得下。

煩惱真的是自己造成的,是你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想法跟看法,總認為沒有這樣做不行,所以才導致今天的苦惱。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去想想這句話,我們本來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沒有一絲毫的欠缺,為什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執著這四大的身,就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苦。五陰熾盛就是妄念一直相續;眾生就是有這些苦惱。

一般人認為佛教怎麼這麼悲觀,人活得好好的,想這些幹什麼?我們不是去想,我們是靜下心來觀察到、體會到的,確實,眾生總在這裡起大煩惱,所以要轉變,不要讓妄想相續,因為本來是佛,本來就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不要說我們,乃至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也跟佛完全一樣。所以也不要輕視這些造惡的眾生,更不要輕視初學,所謂:「不重久習。不輕初學。」對於老修,我們恭敬,如果你是老修也不要傲慢,不要以為人家初學不懂就看輕他,也不要認為人家現在造惡,將來果報一定很慘,若這樣想你自己就先動念了。

人家造善,我們歡喜讚嘆,人家造惡,我們警惕自己這樣就好,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是有些人對於真如本性沒有辦法相應,不要說相應,甚至從來不知道自己有不生不滅性,你說可憐不可憐。就好像乞丐,到處跟人家乞討,一下到這裡乞討,一下到那裡去乞討,就如同我們不停的在六道輪迴,一下在三惡道受生,一下在三善道受生,跟乞丐一樣。但是這個乞丐衣服裡面藏著一顆摩尼珠,摩尼珠就比喻—眾生身中有如來的不生不滅性。但是卻從來不曉得,還是在當乞丐,幸好今天遇到佛法,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指示出來—「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有智慧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

眾生原來是佛,從這裡去領會,一旦領會到了,所願從心,致大饒富,等於是解脫了,再也不貧乏、不困苦了。眾生著在有上,所以困苦,二乘因為著空也很苦,因為有智者指示,才能夠曉得。證得以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才知道眾生這顆如意珠不是從身外而有,原來在當乞丐的時候,就藏在自己的衣服暗袋裡面而不知。

所以如來出世,就是為了要告訴眾生這件事情,要我們明白,眾生執有的心非常嚴重,所以不明白佛所說的道理。因此佛方便權巧開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說淨土法門為勝異方便,是殊勝又特異的方便法門,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只要肯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但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見本源自性天真佛,這是做得到的,可以真正幫助眾生。

所以本經所示,如來真實純一的教導,又能很方便的悟入真實,你執有執得很嚴重沒有關係,佛有智慧告訴你,不然你念佛好了,就念阿彌陀佛,即使煩惱並未除斷,也能乘佛四十八願帶業往生,一旦往生,皆是阿鞞跋致,皆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我們在娑婆修行,有進有退,先不說退失大乘心,退回二乘;不用講得這麼高,只要現在發願,要度一切眾生,等一下誰又惹到你,馬上就瞋恨了,這就是退心。

在道場念佛念得好好的,接到一通電話,心就著急、動亂了,這就是退失。當然有更嚴重的退失,退到後來不想學了,這是退得嚴重、退得離譜的。我們不能想最差的狀況,而要想到最微細的狀況,就是常在這裡煩惱轉不開,而進進退退總轉不出來,接著就退轉了,所以沒有辦法成就,沒有辦法離開三界六道輪迴。這個方式是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看似權曲,實際上不屬於權教二乘,是屬於實教的一乘,是真實的教誨。

權就是方便;在《大集經》上講:「能調眾生。皆悉入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現代很多人接引眾生學佛,常常會講一些接眾的話,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會教導他要先修五戒十善,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或是他有所求,也要跟他講種善因得善果,那都是接眾的方便,但是,你要是不知道什麼是真實,一昧的方便,那還不知道要把眾生接去哪?真實就是見性,讓眾生往這裡去走,往這邊來看,先要知道這是真實,不然你想:我先以欲鉤牽,等鉤起來,卻是鉤起了世間的欲望,完了,息不掉,還引火燒身;世間法如同火,沒弄好,會燒毀自己的功德法身,破散你的資財,也就是你的功德法財。

因為在裡面動心了,被轉了,本來是一個學佛人,卻變成一個世間人,還以為自己很懂得、很方便,這就是「先以欲鉤牽」,但「後令入佛智」他做不到,自己不知道什麼叫佛智,那要怎麼令眾生入佛智,連自己也跟著栽到欲望裡面去,那就痲煩了。所以,方便一定要會歸到「真如實際」,所說的法,一定要教眾生了生死,要告訴他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諸法皆如幻。雖然暫時不能接受,暫時還不明了,但是不能喪失這個宗旨,喪失這應當說的義務,所以方便一定要入真實,這才是如來出世的正說,就是要讓你了生死出三界。

生死就是你執妄想為實有,本來是假的,你一直在那裡想;就像你做夢,醒來還在夢中,這是大顛倒,所以要能夠這樣說法,才是正說,能夠這樣修行才叫作正行,你的命叫正命,你的思惟叫正思惟,你的所做叫正業,得定在這瑞安住,叫正定,所體會到的叫正道,這叫八正道,要與心性相應,這樣才正,不能與生滅相應,不能與權乘、權巧相應,因為這都是不了義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