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學法得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


時間:2017/12/28 作者:藎木

1、學法得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

論始終:始終一詞佛教多用。先說人有三條命:一是身命,可謂有始有終。神識隨業流轉,得父母精血之外緣投胎,經生老病死之過程,最終壞滅。有開始有結束,謂有始有終。二是性命,謂阿賴耶識。經言:無始劫以來,真如一念妄動而有無明,真如為真,無明為妄,真妄和合謂阿賴耶識。此識與真如同無開始,但卻有終。眾生修行精進,無明斷盡,最終成佛,轉識成智。所以說這個阿賴耶識,方便說叫性命,是無始有終。三是慧命,即法身慧命無始無終。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下面再談識,識有八,眼耳鼻舌身識,叫前五識;第六為意識,七識末那識,八識阿賴耶識。前七識依八識而緣起作用。在未轉識成智前,前七識是有始有終,八識不動。也就是前七識有生滅,八識無動。比如說人睡覺了,前六識就不起作用了,方便說可以說是歇著了。遇外緣又可從新起用。因為八識在。你看人睡覺了,把眼睛扒開,他也看不見。就是這樣的。有人說人死了,把眼扒開照樣看不見,因為死人八識離體了。活人八識未離體,前六識是暫時的生滅而已。說前六識是暫時的生滅,也是方便說。確切的說是前五識是暫時的生滅。六識離開了前五識,作用也可以停歇。第六識也可以有獨頭意識。可以這樣講,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妄用而已。有人問佛性在哪?山人舉例說:手機號在哪呀?手機號權且把它比為佛性。把手機比為肉身。若說在,在哪裡呢?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相的。若說不在,不可以呀,離開了手機號,手機就是一塊廢鐵。若離開了佛性,人就是一具行屍走肉而已。說在與不在,都不可以,佛性不是一個實體,但要通過實體而發揮做用。佛性在哪?佛性在作用。在何處作用?在六根門頭放大光明。見聞嗅嘗覺知,就是佛性的作用。這就如同磁鐵有磁性一樣,若問磁性在哪?看不見摸不著,磁性在作用,可以吸鐵嗎。華嚴經言: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大德說:佛性不是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阿含經說: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離開了見聞覺知,沒有一個獨立的佛性存在。有體必有用嗎,鏡體能離開鏡影嗎?學法得深入經藏呀,才能智慧如海。南無阿彌佗佛。

2、閒言碎語:

昨日群里有關在家居士能否姓釋字,展開了交流。雙方各有依據交流很激烈。山人不才,來作個和事佬咋樣?其實在佛陀時代,佛陀沒有規定出家的佛弟子要姓釋字,這是東晉道安法師為了從名字相來區別出家佛弟子和在家佛弟子而設定的。這個設定得到了佛教界認可,所以一直延續至今。那麼我們可不能誤解道安法師之意呢?道安法師如此設定,就是讓出家佛弟子時刻不要忘記自己是出家人,要嚴格遵守出家人的戒律,要做好表率呀。道安法師私毫沒有輕視在家人的意思呢。其實呀,釋性只是一個相而已,出家和在家,相有分別,佛性無分別;惠能大師說: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佛說:依法不依人。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既不能執性廢相,也不能執相廢性。至於有人談到受菩薩戒的居士,戒牒上有釋字,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菩薩戒經》中佛說:菩薩有出家和在家,出家菩薩守戒易,在家菩薩守戒難。君看寺院六大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地藏、彌勒六大菩薩,只有地藏菩薩和彌勒菩薩現的是出家相。君再看《法華經》言:菩薩看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現什麼身而來說法度眾生呀。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白,受了菩薩戒,不等於就是菩薩了,只是向菩薩學習而已呢。所以講如何看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佛弟子呢?一要看其持戒嚴謹否?學習正法並弘揚正法否?能否依據佛說而實踐否?是否發菩提心而一切為了眾生否?相上的約定俗成規律是要遵循的。恭敬三寶是每一個佛弟子必須要做好的呀。但最關鍵的是改變自心。改變自己的內在。山人一番和事佬的調解,供諸位佛友參考。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佛為何物?覺悟是佛,見性是佛。佛在那裡?性在那裡,佛在那裡。性在何處?性在作用。在何處作用?六根門頭放大光明。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由六很而生六覺:眼為視覺、耳為聽覺、鼻為嗅覺、舌為味覺、身為觸覺,意為知覺。這六覺就是佛性的作用,所以要想見佛,就是守住六很不外弛,不被相轉,這樣長時間的訓練,就可以明心見性,也就是把人的內心深處獨立的大智慧開發出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