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什麼是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


時間:2017/12/28 作者:藎木

一、名詞解釋:

一心是指哪個法爾如是的真如、如來藏。這個法爾如是的心,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二門是心真如門、心生滅門。這就是說一心有二用,華嚴經說:這個法爾如是的心,能依染淨緣,具造十法界。依染緣,造六道凡夫,依淨緣,成四界聖人。從十二因緣的角度來講,依染緣就是心流轉門,依淨緣就是心還滅門。

三大是指一心的體、相、用。一是體大:一切法皆在一心之內,真如平等,不增不減。二是相大,如來藏,具足無量無邊稱性功德。三是用大,此心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惡因果;一切諸佛菩薩,皆乘此法修行,到達如來地。一心的體、相、用是密不可分的,約體言,即如來藏,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本來絕對清淨,生佛平等,無法可得。這就是所說的自性本自清淨,如如不動,原是不變的;但約相用而言,就可以隨緣生法。隨染緣熏,就顯出無量生滅境界,生無邊煩惱,成世間善惡因果,也就是六道凡夫的境界。隨淨緣熏,就有恆沙自性功德,生無量修行法門,成出世間因果,也就是四界聖人的境界。

四信是指,信心、信佛、信法、信僧。信心是說,學佛人要相信這個法爾如是的心,也叫佛性,真如,如來藏,大圓滿等等不一。信三寶,就是啟發心靈寶藏的前提。

五行是指五十位菩薩: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若按天台宗的教理六即佛來劃分,十信位是相似即佛,初信至七信位菩薩,是破了見思煩惱,按小乘佛法說是初果至四果阿羅漢,八至十信位,破塵沙煩惱,是辟支佛。其餘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是分證即佛。就是破一品無明而證一分法身。

二、相互關係:

一心具足諸法,心是諸法之母,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看依緣如何?此心具生相無明,經言: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動而有無明。若再逐境攀援,即生起三細六粗之九煩惱相,輪迴六道。這便是心流轉門。如果聽經聞法,精進修行,放下萬緣迴光返照,修六度萬行而趨向菩提佛果。這就是心還滅門。

若要修行就得皈依三寶,去除煩惱。解理修行,明是非懂因果。學法明理是關鍵,若不明理皆是盲修瞎練。明了體、相、用的關係,通曉三者關係,做到不離兩邊,不棄兩邊而入中道。最終破盡煩惱而成佛。

三、與八個識的關係如何?

宇宙萬有,包括根身器世間,都由心識中變現出來的。按唯識學來講,就是三能變所變現出來的。一是第八識名異熟能變,就是種子能生萬法;二是第七識名思量能變,執著第八識見分為我,而恆審查思量;三是前六識名了別能變,七八兩個識,如果沒有前六識根塵相對而分別,就沒有境界的產生。所以說,諸法唯識所變。而識來源於一心,這就是依於一心而有八識。

眾生迷如來藏而成識,如來藏即心真如相,恆遍十方,豎窮三世,蘊藏一切法之種子,這就是體大。識者即心生滅因緣相,包括六道凡夫的不覺,四界聖人的始覺、相似覺、分證覺、究竟覺,這就是一心的相大和用大。

眾生雖是在迷,但在眾生心中,仍然具足真如和生滅二門。就真如方面講,與諸菩薩同等無差,並無欠缺。譬如下雨天,不可說無太陽,只要無明淨盡,自然佛性現前。這就如同雲消日朗一樣。

馬鳴菩薩說: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這就是說,學佛修行要抓住根本,就是要破無明。一念生起,不管是善是惡,都是三界六道輪迴的依正緣起,雖說千差萬別,或苦或樂,都是根據妄念造種種業,輪迴不已。世人慾斷境界,不知停心,就如同愚人慾掃身影,不知關燈,雖說盡其心力,而身影最終不滅。大智慧人,從根本處下手,處處離念修心。圓覺經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修行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我們既然知道了一心有二用,一心有二門,那我們就要轉染成淨,轉識成智,轉生滅門為真如門,轉流轉門為還滅門,最終達到轉凡成聖的目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