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無生之慧從多聞而得


時間:2018/1/2 作者:白

有些人想學鍋漏匠,他是諦閒老法師的徒弟,他的行持就是一句佛號,他是民國初年時候的人,以補破鍋碗維生,生活很苦,想要轉變,求老和尚幫他剃度讓他出家,老和尚說你年紀這麼大了,出家沒有辦法過僧團的生活,給你一間小破廟讓你去那裡用功,就念阿彌陀佛,他就這樣老實念,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了,他是真老實、真放下,就只念一句佛號,真正有成就,真正荷擔得去這句話。

現代人做不到老實念佛,有工作有家庭,若不聽經,妄想生起的時候,煩惱現前的時候就轉不過來,佛號伏都伏不住,更不要說斷了,念都念不下去,越念心越煩,越念心越亂,這就必須得聽經、看祖師大德的開示。有人說我看經教只看一本就好,那你是上根人能一聞千悟。

《華嚴經》裡,佛教大菩薩:「無生之慧從多聞而得」。要解了無生法,要有了達一切法無生的智慧,要多聞、多看、多聽,少知見,這個少知見很重要;多看多聽多知見,變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也。

古大德講:「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宗說俱通,才是國之寶也。」說通還不行,能講經不行,要通宗,宗就是實相心性要能通、要能轉。所以為什麼我們不提倡多聞,因為怕大家亂聞亂聽,但是在《華嚴經》中,佛這樣告訴我們:「無生之慧從多聞而得」。那我們要怎麼做?為什麼不提倡多聞,是怕大家不知道宗旨在哪裡,不知道要聽什麼、看什麼。佛告訴我們,要看的是諸法實相,看的是心性,看的是對治你執著的這個部分,不是看著知見,你要是會看,什麼經都可以看,都沒有問題,要廣學多聞。

廣學多聞不是拿來當口頭禪講,口頭禪在口頭不能了生死,而是要參悟真正成就。口頭禪其實就是話頭的意思,禪宗參話頭,沒參破叫口頭禪,看經要是沒看懂沒有大開圓解,這也是口頭禪,這叫文字學人,禪宗叫知解宗徒。

所以看經典要往實相、往心性上去下手,不要只是在枝葉、名相上去記問。名相也要了解,但是你要知道,名相它所代表的義趣在哪裡。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講經講了二十幾年,著作也等身,還是滿心滿腦子的名相,有一次被人問到:「用一句話告訴我,佛法是什麼?」他聽了嚇得滿身大汗,講不出來,二十幾年講經說法,卻講不出個所以然,這表示他就是著在記問之學上,不是說名相不要學,不要誤以為學名相就一定是知解宗徒、文字學人,這個觀念要清楚;而是學了也不肯轉,把它當作是一種知識來炫耀,讓自己增長傲慢,這就是文字學人,這是不行的。

但是學經教要大開圓解,也不是那麼簡單,你要能解得通、要會通,若是沒有佛力加持,自己沒有通都不曉得,沒有辦法覺察,不知道自己哪邊還有盲點,所以要多求佛、多禮懺,業障消了智慧就打開。

「法門無量誓願學」,要廣學多聞,這個無量,不是講很多法不能融通的意思,一般我們聽到無量,就會覺得它是一個多數,是個大數,其實這個無量是講「性具無量」,就是真如本性,一切法門都是真性所顯現的,在眼叫見,在耳叫聞,在鼻叫嗅,在舌嘗味,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前五識叫了別,第六意識叫思量,第八意識叫含藏,都是自性的功德,都是我們自性本來就具有的如來德相,但是迷了,它就叫作八識。六根對六塵叫十二處,加上根塵相對,能分別了知的是六識,合起來為十八界,都是清淨的,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所以聽到「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法法不融通,不是亂學一通,而是要你知道一切法是稱性的、是一心的,沒有心外法,能與心為緣。法藏國師(即是賢首國師),他說:「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仍舊是心現的,如同夢中的境界全是心所變現,沒有心外的夢,也沒有心外的法,那你如何破除呢?

僧璨大師講的:「眼若不眠。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就是你睡著了作夢,眼若不眠,沒有夢境可得;心若不動念,萬法一如,沒有所謂多法、少法。所以佛才說:「更無少法可得」。又說:「一法即是一切法」。《華嚴經》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是實相,這樣就沒有無量法門了,這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你要是懂得,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即是自性佛道誓願成、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眾生你就度盡了,自性煩惱誓願斷,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沒有法跟法不能融通的,不能融通是我們自己心有對待,心有妄念,所以本來融通,本來互融互攝的,本來是絕待的,絕於對待,就是因為你動念,你有心,就造成了對立相、能所相,能所相互對待。所謂:「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只要無心便休,要是有心,任你用什麼方式,都斷不了煩惱、成不了菩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