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面對境界,星雲大師教導做人處事的態度


時間:2018/1/7 作者:仁德

我們每天張開眼睛後,生活的二六時中,總會面臨許多不圓滿的境界,歡喜或不歡喜,高興或悲傷,總會惹得我們身心紛擾難安。究竟臨事對人時,應抱持怎樣的態度呢?以下四點提供參考:

第一,出口傷人時要懂沉默

孫子云:「傷人之言,惡如利刃。」惡口如同一把利刃,不僅刺傷他人,也割傷自己。因此,說話應懂得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切莫因失言而取禍。相對的,面對他人惡言相向時,也要懂得沉默。沉默不是消極的抵抗,而是背後必有平靜的勇氣相伴,所以不會與之共舞。《荀子》有云:「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當沉默時應沉默,勿逞一時之快,釀成更大的傷害。

第二,對方無理時要能容忍

人我相處上,不免遇上無理的人,這時唯有容忍以待,才是最上策。《願體集》說得好:「世間無一處無拂意事、無一日無拂意事,惟度量寬宏,有受用處。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誠然如是,對無理的人,何妨多些寬諒,多些容忍呢!

第三,別人受難時要能體恤

佛教經典中,時常見到佛陀對臥病的弟子端藥倒茶,對愚笨的盤特關懷愛護,雪中送炭的關心,總能讓人得到鼓舞,振奮心志。所謂「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錦上添花固然有它的需要,然而體恤受難、失意、挫折的人,給予一臂之力、一句鼓舞的話、一些適時的探望,無疑是給予對方一劑強心針。

第四,不幸來臨時要有勇氣

生命中必定有挫折、災難時,在懷憂喪志時,在失落沉悶時,沮喪、不幸時,何妨來反思一下,如何提振信心與信念。古德有言:「從地倒還從地起,十方世界任悠遊」,挫折來時,提起勇氣不畏縮,發心立願不放棄,勇敢面對境界,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做人處事向來是一門難修的課題,也正如此,可以考驗我們內心面臨境界的力量有多少。能退一步的人,他的世界必定寬廣;能為他人著想的人,定能贏得大家的尊敬;抱持「你對我錯、你大我小」的態度,則事事自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以上四點,是境界來臨時面對的好方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