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彌陀疏鈔為何淨土宗祖師多以鈍根自量?


時間:2018/1/21 作者:淨土蓮開

袾宏,末法下凡,窮陬晚學。罔通玄理,素鄙空談。畫餅何益飢腸,燕石難誣賈目。

上明念佛獲如是益,不念佛招如是損。故述己意,惟崇念佛。今初先以鈍根自量也。末法,則生之不時。下凡,則報之不勝。窮陬,則見之不廣。晚學,則智之不深。事且未能,況復知理,明所言不足取信於人也。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段話蓮池大師首先是「愧己不德」。「袾宏」,就是他自己的名字。「末法下凡」,先定所處的是末法時期。

佛教化的時期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階段。正法,正者,證也,就是證果之證。正法一說有一千年,一說只有五百年。就是在正法之時,佛法有教有行,有理有果,教理行果都具足,這就叫「正」。

那麼「像法」呢?「像」就是相似的意思。如果正法是以現量智證實相理的話,那麼像法就是以比量智依稀仿佛地見道。像法一千年,有教有行,有理而無果證,這就是「像」。

到了「末法」的時候,那就是鬥爭堅固了,徒然地有教理,很難有果證,所以就叫「末」。

所以蓮池大師說,自己生在末法時代,是「下凡」。「下凡」就是具足煩惱,博地凡夫的意思。蓮池大師說這些就是想表明自己不是出生在正法、像法的時候,去聖時遙,有慚愧的意思在裡面了。

「窮陬晚學」,「窮陬」指代偏僻的地方。我們以為中國好像是地球的中心,其實站在佛法來看,地球的中心是在古印。我們中國屬於邊地——佛法不流通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震旦國屬於「窮陬」。

佛教是在佛法興起一千年後才傳到我們震旦國的。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們教內都有很強的邊地意識,就說明我們不能親炙聖賢,不能有多聞、多見這樣的條件。

「晚學」,就是蓮池大師說自己智慧不深,事相上的修持尚且難以做到,更何況理上的證悟呢。那麼這些都是愧己不德。

大家要注意鈔文中這句「故述己意,惟崇念佛。今初先以鈍根自量也」。這段話是蓮池大師敘說自己作《彌陀疏鈔》的大意,表明自己惟以推崇念佛為是,並以鈍根自量。

我們注意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以鈍根來自量大概是一個規律。

善導大師說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蓮池大師以鈍根自量;「名字位中真佛眼」,蕅益大師說自己最多是名字位,但煩惱都沒有伏住;印光大師一生也以常慚愧僧自居。

祖師們都以鈍根自量,這是有一些淨土宗情懷在裡面的。修淨土法門最怕認為自己修行多麼多麼厲害,這種人如果對自力很高舉的話,就很難去仰靠佛力。

但淨土法門是要仰靠佛力的,常常要把自己看成是鈍根之人,破見惑如斷破四十里的急流水,我們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破見惑、思惑。

我們自力怯弱,真像善導大師說的,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就是也靠自力修行,但是常沉沒於生死苦海之中,常流轉於三途惡道之內,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出離三界的「緣」。

這個「緣」就是他力——瀰漫於法界的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

那麼,佛種從緣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就是拯救眾生的強緣。而其實全體的佛力也就是自性之力,全他即自,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所以我們若以鈍根自量,就會一往情深地仰靠佛力,從而獲得這個「緣」,解決輪迴的問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