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袁盎以古鑒今勸諫漢文帝


時間:2018/1/30 作者:心愿

再來『漢文帝』,「漢文帝」是劉恆,西漢的皇帝,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叫薄姬。初封代王,他剛開始被封為代王,後來呂后死掉以後,大臣就誅殺這些呂后的家族,就迎接代王,迎接劉恆來擔任漢帝。

漢文帝的夫人,『衣不曳地』,穿衣服絕對不會拖到地上的,「帷帳無紋繡」。漢文帝專門都是以德,「專務以德化民」,「輕徭薄賦」就是減輕稅賦,「輕徭薄賦」,就減少動用民力來做勞動的工作,然後減輕稅賦,「與民休息」,讓民眾都能夠休養生息。提倡農耕,慢慢地經濟就漸次恢復了,社會就日趨安定。「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教」,開始從事教育的工作。他的兒子漢景帝遵循這個政策。所以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就漢文帝、漢景帝。在位二十三年,這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

『所幸夫人』,「幸」就是寵愛。「夫人」,漢文帝的夫人,他有兩個,一個是慎夫人,這個地方的夫人是指慎夫人。「慎夫人」,她是西漢邯鄲人,她是漢文帝的夫人,很受到寵愛。「在禁中」,就是在皇宮裡面,她常常跟漢文帝的皇后同席坐,平起平坐。有一天慎夫人就跟隨漢文帝,跟皇后「幸上林」。「上林」是古代宮苑的名稱。當時慎夫人跟著漢文帝跟皇后,登上上林苑的時候,中郎將袁盎就出來講話了。

這個袁盎就是非常有名的,「慈悲三昧水懺」裡面,造成晁錯斷頭的那個袁盎。他十世擔任國師,在唐懿宗的時候,到第十世的時候,已經是到唐懿宗了,皇帝疼他,賜他為國師,送給他沉香壇座。結果他在登座說法的時候,起了傲慢心,腳去撞到太師椅,結果長出人面瘡出來。還好他早年在佛寺裡面,照顧一個病苦的僧人,迦諾迦尊者,有告訴他,你將來有難的時候,到四川來找我。就是後來的「慈悲三昧水懺」的由來。

他就叫他到四川的彭州,來找迦諾迦尊者,後來洗了慈悲三昧水懺的三昧水,才把人面瘡冤業,十世的冤業。因為他十世袁盎都當國師,所以晁錯沒辦法復仇,一直到擔任國師的,這第十世的時候起了傲慢心,護法神退開,他才有辦法報仇。後來因為迦諾迦尊者,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再來的,調解他們這個冤業,這個就是袁盎。在漢朝那時候,所以當時要洗三昧水的時候,晁錯就跟他講,等一等,你先不要洗,你讀過《西漢書》嗎?袁盎說,我讀過。他說,你既然讀過,你曉不曉得袁盎殺晁錯的事情,害死晁錯的事情?袁盎說,我知道。他說,我就是晁錯,你是當時的袁盎。就這裡講,「中郎將袁盎」。

袁盎他引慎夫人坐下席,他就帶慎夫人,他說,妳坐下面那個位子,不是跟皇后平起平坐,並且「以尊卑失序非愛之而適禍之」之說來說文帝。他就告訴漢文帝說,尊卑要有序,你愛她反而是害她,告訴漢文帝。後來慎夫人非常高興,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這典故怎麼來呢?我解釋這個白話給各位聽,很有趣。在《史記·卷一百一》裡面提到,「袁盎列傳」裡面有提到這一段典故,這是真實的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警惕。老和尚講過,福報愈大愈容易造罪業。

漢文帝他帶著竇皇后、慎夫人乘輦,輦就是馬車。乘輦,乘馬車,同往上林苑游幸,去遊玩。由於慎夫人在宮中,常與皇后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慣例,上林苑的郎官按照慣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跟皇后對等的上席,就是跟皇后坐同一排。中郎將袁盎看到了,令內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到下席。這個就是要非常大的勇氣,袁盎他看到以後,馬上叫皇帝旁邊的侍者,就是太監,把慎夫人的椅子、座位撤到下面去,撤到下席。

慎夫人勃然大怒,慎夫人就很不高興了。欸,這個如果換成你的話,你會不會不高興呢?你本來坐在總統,坐在皇帝的旁邊,突然間把你撤到下席,你當然會生氣。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她不願意走到下面去坐。漢文帝也生氣了,漢文帝亦怒。這個會有殺頭之罪,砍頭。袁盎也是很有勇氣,他為了維持這個禮制。而且他也知道,他會以古鑒今,他真的是以古鑒今,袁盎不愧是有讀歷史的人。

漢文帝也生氣,乘輦回宮,乘馬車回去了,不看了,就回去了。袁盎還進一步進諫說,這是真的要很大勇氣,也要皇帝聽得進去。漢文帝還好是一個賢明的皇帝,很有度量,本來忠言就逆耳,他能夠察納雅言,這個就很不簡單了。怪不得會有文景之治,歷史上有文景之治,他也是有這個胸襟。

袁盎再進一步勸諫說了,臣聽說「尊卑有序則上下和」,「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這個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團體裡面,要怎麼能夠和合呢?要恭敬師長,要恭敬長輩,也就是長輩尊卑要有順序,那麼這裡麵團體就一團和氣,就是「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你尊卑要是沒有序,不講求倫理,上下就亂掉,就不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他說,皇帝你今天已經立了皇后了,你也把慎夫人當做妾了。「妾主豈可與同坐哉!」妾怎麼可以跟皇后坐在一起呢?「適所以失尊卑矣」,這樣就剛剛好失去尊卑的順序了。「且陛下幸之」,皇帝你很疼她,我知道。「即厚賜之」,你也給她一個很優厚的寵賜。「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你這麼愛慎夫人,你正好是害她。「陛下獨不見『人彘』」,他說,皇帝,你難道不知道人彘這個歷史公案嗎?

什麼叫「人彘」?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有這一段典故很精采。文昌帝君有一世在天宮,在天上,看到秦朝那時候暴政,秦國的暴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麼文昌帝君生了一個悲心,想來挽救這些萬民,所以他就下凡到人間來,他投胎給誰呢?他投胎到漢高祖赤帝子的兒子。當時漢高祖的寵妃就是戚夫人,漢高祖的太太,皇后叫呂后。當時漢高祖就冷落了呂后,特別寵幸戚夫人,結果最後是害死戚夫人。漢高祖死掉以後,呂后就把戚夫人抓起來,砍斷她的手足,用藥把戚夫人變成啞掉,變成啞巴,讓她喝啞藥。把她的眼睛,把她的耳朵都毀掉,把她當成什麼呢?把她丟在廁所裡面,把她當成人彘,彘就是豬,讓她過豬的生活。當時非常地殘忍,連呂后的兒子都看不下去,惠帝都看不下去,離家出走。呂后的兒子非常同情如意太子。如意太子就是戚夫人跟漢高祖所生的兒子。後來當時如意看到她的母親戚夫人被呂后害死,非常地含恨,報復心就出來說,我要變成一條大蛇把妳吞掉。

後來到第二世的時候,呂后的福報沒有用完,呂后投胎到東海之濱,那一世也姓呂,她當了當地的縣長,縣令。呂后的姪子投生到東海之濱,變成呂后的一匹愛馬,到畜生道去了。那麼戚夫人因為福報用盡了,她也投胎到東海之濱,也跟呂后同一個地點,冤家路窄,到東海之濱。呂后她福報還沒用完,所以她當縣令了。她的姪子造了很多殺業,投生到畜生道,變成她的一匹愛馬,也給她騎。那麼當時的如意太子,他算是累世有修行,但是他在他母親臨終的時候,他產生惡願,他說要變成一條大蛇,要吞食這個呂后。結果他後來投生到什麼?他也投生當成一條龍王,一條大蛇,因為情執難斷嘛。

戚夫人到那一世的時候,因為福報用盡,就投胎到東海之濱,當非常窮苦的一個農村婦,也是姓張。我們知道文昌帝君累世都姓張。那麼戚夫人到第二世的時候,變成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婦以後,她的丈夫以割草為生,但是長年都沒有生小孩。戚夫人就跟她的丈夫,農夫,到野外去割草。因為想求兒子,就向上天祈願,她說,哎呀,上天如果你憐憫我,你賜一個兒子給我,不管長出任何東西我都要養牠。動了這個念頭,就情執。

因為她前世是如意太子的媽媽戚夫人,所以那個情執都還在,她一動念,如意太子就知道了,他的神識就準備要投胎下來。可是投胎下來,因為她不能懷孕,戚夫人當時講一句話,她說,只要在石頭下面,這一滴血下去,只要這一滴血下去,不管長出任何動物我都要養牠,把牠當成自己的兒子來養牠。結果那一滴血滴下去,在那個石頭底下長出一條金色的小龍,就是小蛇,但是牠會長出四腳,會長腳出來。

後來慢慢長大以後,會吃附近農舍裡面,農村的這些雞鴨牛羊,這些大動物。因為愈長愈大,變成小龍王了,小龍了。小龍以後,牠因為前世有修,牠會興風作浪,會興風作雨。牠本來是向玉帝告狀要報仇,但是來不及告狀,牠引用海水直接倒灌,淹死了整個縣城裡面,淹死了呂后,就真的要報仇。當時縣長的坐騎,就是那一匹馬,就是呂后的姪子投胎變馬,被這隻龍吃掉,牠就真的來報仇。那後來因為牠會呼風喚雨,牠會變化莫測,有一天變成一個讀書人。因為牠的爸爸媽媽,牠的父母就是這對農夫夫婦,姓張的這個農夫夫婦,這個夫妻養了這一隻大龍,咬死了很多動物,人家告到縣府那邊去,包括縣令的愛馬都被吃掉了,所以非常地生氣,把這姓張的兩個老農夫農婦,把他抓起來,關起來。

那麼如意太子當時已經變成一條龍了,牠就變成、化身成一個讀書人,去警告縣令,把牠的父母農夫農婦放走。呂后後身的縣令就呵斥他說,你裝神弄鬼。但是這個讀書人就講一句話,他說,你面有死氣,就是說這個縣令的臉上已經有死氣了,你死期到了,就隔沒多久,牠就呼風喚雨,引進海水倒灌,把整個縣都淹沒掉,淹死兩千多人。裡面除了有些過去生跟牠有冤讎以外,其他兩千多人都是冤死的,最後他要還這個命債。

這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非常精采,有這一段故事,就講如意太子他變成畜生道,又變成小龍。然後到三國時代,到三國時代的時候,就是劉備、曹操、孫權那個時代的時候。他後來到那一世的時候,他再轉世的時候,他就變成一個將軍,然後帶部隊去攻打諸葛亮的兒子。在攻打四川的時候,他被萬箭穿心死掉,還這一世淹死縣城的命債,這因果真的是非常可怕。就講到這一段叫「人彘」,就是袁盎告訴漢文帝說,難道你沒有讀到漢高祖跟呂后跟戚夫人這個歷史恩怨嗎?

這個歷史一講出來,這個因果一講出來,老和尚講,因果一講出來,沒有一個人不好好修倫理道德了。只要跟他講因果,他就會好好修倫理道德,如果他不明白因果,他都不修倫理道德了,這老和尚講的。欸,果然沒錯,漢文帝一聽到這個歷史的因果故事,嚇到了。他覺得袁盎說的話很有道理,就告訴慎夫人說,你絶對不能變成戚夫人,歷史上的戚夫人,竇皇后變成以前的呂后了。慎夫人後來一聽到這因果,那個心中的怒氣就降下來,息怒了,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這個叫做「漢文帝所幸夫人」,這有典故的。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九八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