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法語:2014淨土大經科注,法語菁華錄(十六)


時間:2018/1/31 作者:長存善心

1 持戒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圓滿一切戒律;不怕苦,願意吃苦。看到享受他不滿意,一生從來沒有看到他有不高興的時候,只有一次你看到他板著面孔。那是為什麼事情?一百一十二歲的生日,這些在家居士們在來佛寺為老人慶生,做了一桌菜。他看到很不滿意,一口也沒吃,板著面孔,這是從來沒見過的。最後他還是吃一點什麼芝痲拌麵條,很簡單。那個不願意、不希望他們這麼做法,這是持戒,以苦為師。

2 苦在他來說歡喜,他不以為苦,看到眾生每天大吃大喝,他起他的慈悲心,那真苦,那是造業。你看他看人在一起吃飯,看到人家碗裡菜、米飯掉到地下,把它撿上來吃掉,老和尚歡喜。他說你曉得嗎?你這一粒米不願意糟蹋,一滴水不願意糟蹋,這是積多大的福德。福從哪來的?福從這來的,節儉來的,一點都不浪費。農村裡頭沒有自來水,對用水很節省,不浪費,洗臉都是用小盆,不用大臉盆。惜福,真的要學。《無量壽經》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全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要給人做好樣子,掉到地上不要怕髒,老和尚就這麼吃掉的。

3 六道輪迴的眾生迷得深,不知道因果、不知道聖教,自以為是,天天造業自己不曉得。這叫可憐憫者,世間可憐沒有比這更可憐的,我們一定要知道。人有生決定有死,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個大問題,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我們今天有緣遇到淨宗,遇到阿彌陀佛,這個緣無比殊勝。縱然我們造了五逆十惡的罪業,必定墮地獄,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救,只要真信切願,一心專念,分秒必爭,你的業障全消掉了,極樂世界成就了。身體是假的,當然不能糟蹋它,但是也無需要過分的去愛惜它;愛惜它,養成這個習慣,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增長身見。身見是五種見惑裡頭第一個,你這個身丟不掉,丟不掉是什麼?脫離不了輪迴,痲煩在這裡。身體不要了,不去想它,證須陀洹果。

4 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求生淨土,沒有別的念頭,沒有別的擔心,統統能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這一句佛號,其他的不聞不問,只要把這一句佛號抓住就行了、就對了。其他的,《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舍掉了,非法是世間法,更要放下。

5 早晚要拜佛、要念佛、要經行。經行我講散步,現在人講運動,畢竟這是個身體,身體需要運動,需要活動,活就要動,不動就不能活了。拜佛是動,繞佛是動,我們有這兩樣就夠了,這兩種運動就夠了,時間愈長愈好。那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徹底放下。我們的依靠是誰?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佛菩薩知道,常寂光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真乾,佛真加持,這一定的道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不能不知道。

6 學佛,佛家講修行,行是行為,行為很多,無量無邊,不出三大類。第一個是念頭,念頭是心的行為,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思想是屬於心的行為;言語是屬於口的行為;動作是屬於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這三大類,叫身語意,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行為錯誤,不正,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

7 我們如果是在生活當中,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佛。所以佛在哪裡?佛就在現前。你能真正做到,見色聞聲、嗅香嘗味,六根在六塵上起作用真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如來;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三個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那就是六道眾生。

8 學佛為的是什麼?方老師告訴我,「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很讓人動心,我被他這句話引過來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難,是不是真的?真的,我做證明,我從二十六歲接觸之後,這六十三年過的日子,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什麼?清淨、平等、覺悟。這個享受不是有身分、有地位、有財富,不是,與這個毫不相關,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多自在、多快樂!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我們還沒有斷乾淨,跟一般人比,我們沒有了,我們還有習氣,見思煩惱的習氣。可是習氣起現行,我們決定控制得住,就是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不會發作出來,喜怒哀樂。儒家講中庸之道,決定不會過分,恰到好處,他就能收斂,不像一般人,他不能收斂。這是人生真正的享受,對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9 求往生,一句佛號就夠了,佛法不礙世間法,在世間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心裡頭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工作的時候,全心全力去做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之後佛號提起來,真念佛人,真能往生。

10 我們的修行,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當然有,那個太高了,我們做不到。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到最後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那你就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這個世間一切所有都是虛幻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名利夾雜在裡頭,那就是造業。善的業三善道果報,不善的業三惡道果報,很可怕,這個要提高警覺。

11 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什麼?這不造業,這叫淨業,自己完全放下了,絕對沒有名聞利養的想法。在這個世間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所以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幫助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叫得究竟樂。這個功德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幫助一個人功德就不得了,要幫助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幾萬人,那個功德跟佛就平等。所以有機會要做。

12 今天蓋寺廟,花那麼多錢埋在土地上,不值得。應該幹什麼?建電視台。建一個電視台,請法師天天來講經說法,全世界都聽到。這個功德,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跟你相比,不但人間不能相比,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好!我們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就跟湯恩比所說的,湯恩比說的話我們很感動,他說的真話。如何能夠防止這個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防止法?那就是真正從教育下手。

13 現在佛教,在社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看不見了,我們這麼多年走這個路子。第二種,變成宗教了,經懺佛事、法會,搞這個了,這是宗教。第三種,學術,在大學裡面開課。我在早年還教了四年,文化大學教了四年,變成學術,學術的佛法。以後又出現到,還有企業的,像連鎖店一樣,在世界上到處都有它的分店,但是沒有講經教學,都是帶著信徒懺悔、拜拜,搞這些事情。另外一種,還有旅遊的佛教,專門做觀光旅遊的。我都不反對。末後一個,邪教,那是錯誤的,打著佛教的招牌不乾好事,滿足他個人的企圖。這個現在雖然得一點好處,未來的果報很可怕,必定是三途。所以六種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學什麼。

14 命里沒有,用什麼方法也得不到;命里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攔也攔不住。佛教傳到中國,把這個問題為我們解決了,如果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以為富貴是憑自己頭腦、憑自己的技巧可以能夠獲得,在佛法、在中國聖賢教誨裡面都不承認。特別佛講得清楚,世間人希求的富貴、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世間人求的。一直到今天,今天世間人大概只有這種欲望,我要錢、我要聰明智慧、我要健康長壽。佛告訴我們,這三種都屬於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布施。

15 佛教人,你要想發財,你沒有財,財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我命中財庫空空,李嘉誠財庫是滿的,我的財庫裡頭空的,一文也沒有,那一生要過貧窮的生活。章嘉大師教我一定要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那個時候我沒錢,生活都非常艱難,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沒有問題;一塊錢有沒有?還可以。他就告訴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修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常存布施的心,有多少布施多少。我聽話,我真照乾,果然沒錯,真的愈施愈多。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於教學,開悟之後就教學。教學是三種布施都有,你用你的體力、用你的精神、用你的時間,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比外財布施的功德還要殊勝,能得外財,很殊勝。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有效果。

16 我這一生全是阿彌陀佛照顧的、阿彌陀佛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來成就我的。所以我什麼都能接受,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都歡喜;無論什麼人,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幫助我、成就我。我們對世法一無所求,唯一想求的就是天天祈求阿彌陀佛來帶我到極樂世界。

17 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六道輪迴真有,到你自己親自見到,你完全相信,再不懷疑了。這個時候要提高警覺,世間財色名利、五欲六塵現在你面前,你要是一動心,就退轉了,非常可怕。怎麼辦?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它抵住,念念阿彌陀佛,我們就能夠如如不動。再想到經上教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於虛妄的境界決定不理會它,不生歡喜心也不生怨恨心,保持清淨平等覺就對了。時候到了佛一定來接引我,心就安了,心就定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18 持戒,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覺得自己很不錯,看到別人沒有持戒,笑話別人,拿著戒律去量別人,那叫造業。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為什麼?他心都在外面飄,他怎麼會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錯了,拿著戒律天天去批評別人,你說他造業多重。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充滿了智慧。海賢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讚嘆別人,他沒有批評過別人、沒有毀謗過別人,這是真正持戒的人。

19 定的目的是什麼?定的目的就是開慧,就是大徹大悟。到什麼樣程度的定功就開悟?定是什麼?怎麼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是如來的定,究竟圓滿的大定;不分別不執著,菩薩的大定;只有不執著,阿羅漢的大定。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自己讚嘆自己,毀謗別人,這人有沒有持戒?沒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來的戒?持戒的人心清淨、染污少,他雖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還嚴重,搞錯了!

20 學戒律決定不能輕慢人。不管這個人有沒有德行,都不可以輕慢,為什麼?持戒要把傲慢斷掉。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所謂地獄五條根,一定要把它斷盡。怎麼會可以有這種念頭?要去考考別人,要在他面前誇耀自己持戒精嚴,要來表演這個。這都屬於貢高我慢,都是錯誤。持戒的人心清淨平等,沒有染污,沒有動搖。

21 我們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沒有香花、沒有燈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麼?代表心。水要乾淨,代表清淨心;水平沒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淨心、平等心,這是戒的成就。我們要想想,我們的心清淨沒有?還有是非人我,不清淨;還有高下,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這個戒是白修了,哪有這種道理!

22 在我們現代,學戒律的果清法師我很佩服他,為什麼?他沒有這些毛病。他對初學,初學不懂戒律,他沒有輕慢心。為什麼沒有輕慢?他沒有學過,沒有學過就不能責備他。這是什麼?這叫慈悲。自己怎麼辦?做好榜樣給他看,這是教化他,教化沒有貢高我慢的念頭在裡頭。像海賢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嚴,他沒有著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淨平等,那就是戒成就。這個道理要懂,不懂的時候,學戒律,不知不覺造更重的罪業,那錯了。在中國古時候,一個讀書人懂禮,不明禮,還有貢高的習氣,你的書就白讀了。

23 為什麼學生對老師要恭敬?對老師恭敬,不是老師要求他恭敬。你要對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這個意思。聖教,聖賢教學,心理的教學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誠心起作用就有恭敬,真誠裡頭決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聽懂了、聽明白了。沒有誠意,耳邊風,沒聽懂,你不能接受,老師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師常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個經教字字句句有無量義,那要用什麼?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24 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把事實真相想錯了、看錯了,於是說錯了、做錯了,這一身的業障,業障就是這麼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可以不造業。業有善惡,善業三善道的果報,惡業三惡道的果報,六道是我們自己心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如果了解事實真相,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心上沒有,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斷惡,也不著斷惡的相。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這是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25 佛法教學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八苦,沒有;得樂,真得樂。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笑咪咪的,一團歡喜,所以男女老少、出家在家,見到他沒有不生歡喜心的。一百一十二歲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人伺候,我們這個世間人,七老八十就需要別人照顧了,沒人照顧不行。這叫離苦得樂,從這兒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事情,世間貧富貴賤都不能免,淨土法門統統給你免了。老和尚他們是身教,比言教的效果更大。我們天天在講經教學,言教,要有身教的人來做證明,大家相信,這問題才能解決。

26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講經教學錄成的光碟、做成的隨身聽,成本很低,有聲音、有文字。一個道場,每天到時候我們就來放,播放,歡迎大家來聽,一起學習。往後講經的人愈來愈少,光碟會起很大的作用,希望每個道場,每位法師、大德講經統統留下光碟。光碟好好的整理,將來都是教材,佛學院的教學肯定是以這個時代的光碟做為基礎。

27 我們這輩子要沒有一點成就,不能夠把古聖的絕學傳下去,我們怎麼對得起祖宗?怎麼對得起後代?承先啟後的大事我們要承擔起來,不承擔也得要承擔,沒話說。要學佛陀,長時間為人民說經講道,這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但是活一天干一天,報佛恩。

法語恭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130--140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