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花甲之年始專修,印祖親證中上品


時間:2018/2/4 作者:淨土解行

沙健庵居士,名元炳,江蘇如皋人,德才兼備,不慕虛榮,他放著太史不當,回家侍奉雙親,恪盡孝道。最初他也不了解佛法,和一般讀書人一樣,以為佛法對於國家人民,並無益處。辛亥革命後,他感覺苦悶無聊,產生了出世的想法。於是,取出佛經試著閱讀,一展開,發現佛經內容圓融超脫,義理精微絕妙,才明白佛是大聖人,佛的教誨不可思議。頓時如同走出幽谷,得見天日,不禁喜極而泣,悔恨自己這麼多年來虛度光陰,從此潛心研究佛典,受持讀誦,希望能親證本有佛性,不再入輪迴。

民國十二年,沙健庵已是花甲之年,厭世之心日益迫切,正好諦閒法師到如皋開講《彌陀經要解》,他前往聽經。終於懂得淨土法門橫超三界,普被三根,上自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小乘凡夫,仰仗阿彌陀佛的慈力,都能當生了脫,出離娑婆,同登極樂。從此,沙健庵專修淨業求生極樂。

第二年,崔益榮歸依印光大師,和大師講起沙居士的學問和修持,大師贈給沙居士《文鈔》。第二年,又有居士帶來沙健庵寫的《斥喪中食肉飲酒論》,大師一看,文章引經據典,說理透徹,知道沙居士學問深厚,一心向佛,雖不曾相見,彼此心心相印。印光大師到上海,沙健庵想去見面,可惜有病不能出門,心中一直期待日後再上普陀山求法,可惜直到臨終,也未能成行,沙健庵在彌留之際向朋友道出心中的遺憾。大師聽說後這樣講:「沙健庵既然已往生西方,面見彌陀,與海會聖眾共處,沒見到我這麼一個粥飯僧,有什麼好遺憾的。」

之後,沙健庵左腋長了個腫瘤,又咳血,到了冬天病情加重,遍訪中西醫,都回天無術。大師認為,這是因為他修行的功夫,轉重報後報,為輕報現報,以此了結宿業。

寒冬臘月,沙健庵已是臥床不起,將生平著作,交託給門人項本源、黃文浚,略微囑咐了家事。同時,他想起自己曾對於將廣福寺改為會所,並遷移佛像一事,表示過贊成,此刻深深懺悔,交代兒子拿出三千金,將東門的廣慧庵擴建成佛殿,以此贖罪。又要求家中眷屬,日夜輪班,在床前念佛,直到臨終,不準預先擦洗換衣,也不準哭泣。自己死後穿布衣,不能用綾羅綢緞,喪事期間,無論祭祀招待客人,一律不用酒肉。他嚴肅地說:「我特地寫過文章,批評錯誤的世俗風氣,你們可不要隨順壞習俗,陷我於罪過。」同時,他還要求家人為他請來僧人助念,決心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沙健庵在床前擺設香案,供奉阿彌陀佛接引像,面對著佛的慈容,口裡念佛,心中憶佛,專心致志,絕口不提其他事。二十四日晚上,他的病情更加沉重,僧眾都來助念,沙居士正念分明,跟著大家或出聲念,或默念,直到二十六日,雖然不再出聲,口裡仍在不停默念。午後,他呼吸急促,家人及僧眾大聲念佛,黃昏時分,沙健庵去世。室內有陣陣異香,眾人念佛更加起勁,過了二個時辰,頭頂仍然是熱的。大家一直念佛到天亮,這才為他擦洗換衣服,多虧他的子孫能奉命行事,這才是真正的孝。

印光大師認為,沙居士宿根深厚,見地高超,言行一致,根據他多年來的修持,以及平生的信願,看他臨終的情形,應當是中品上生。因為他孝養父母,慈悲濟世,具足真信實願,攝心淨念。一旦往生,必定不退,證無生忍,漸次修習,直至圓滿菩提。

——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沙健庵居士往生記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