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老法師對每好矜誇,常行妬忌的開示


時間:2018/2/9 作者:心愿

好,我們看這一句經文,「每好矜誇,常行妬忌」,老法師的開示。

老法師開示的第一點,老法師說,《感應篇》裡面有引用「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婦,皆謂一能勝予,而鑿龍門,排伊闕,地平天成,功被萬世;周公不驕不吝,勞謙下士,而東征破斧,卒安周室。」這是引用古書、引用古人的事跡來證明,後面做個結論,「故曰:真正大聖大賢,都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有沒有呢?不可能沒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如果真正把這個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根柢。如果心裏面還擺不平,必須知道我們在德行上沒有根、沒有本。換句話說,無論是求學、修道都是嚴重的障礙。總的來說,這教我們謙虛恭敬要從謙敬裡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第二點,老法師說,『妬忌者男女俱有』,這是人之常情。『男子見人功名則妬,見人富貴則妬』,地位接近自己,妒忌心生起來,怕別人把自己擠下去,才勝己也嫉妒。這裡有個總結就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淺所使」。老法師說,心量太小,不能容人,這都是學沒有根基,學不得受用。真正學問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講的,不但沒有嫉妒、沒有傲慢,謙虛還能夠修隨喜功德,看到才幹比我高的,決定能夠讓賢不會去競爭的。你做得比我好,我應當讓你,權位都讓給你。為什麼?人民得福,社會得福。能夠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人民想,你就會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大德,這是大成就。為什麼?別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這個權位不肯讓人,害眾生,你想想因果,因果就是墮地獄。能讓給別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

第三點,老法師說,在佛門裡面,我們看《六祖壇經》裡面,印宗法師為六祖大師剃度,當時六祖大師是一個居士身,印宗大師在講《涅槃經》。老法師說,印宗跟六祖大師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印宗當時在南方算是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眾不知道多少,遇到六祖大師之後,他給六祖大師剃度,印宗是六祖大師的剃度師,他知道惠能大師的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後,他反過來拜六祖大師為老師,為他的師父,把地位讓給他,讓六祖大師在南方教化一切眾生。你們想想,那個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呢?還是印宗法師的成就?實實在在地說,從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師的成就,從實質上來看是印宗法師的成就。

所以老法師說,印宗法師其實也是在表演,他是菩薩乘願再來,他是來成就六祖大師,所以沒有印宗法師就沒有今天的六祖大師。所以老法師說,印宗大師印宗法師決不在惠能大師之下,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做不到的。世間法裡面,我們也看到古時候管仲跟鮑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實是鮑叔牙的成就。因為是鮑叔牙讓賢,自己還不費功夫,別人替他做了,因為管仲後來做宰相,做齊國的宰相,是鮑叔牙推薦的,本來管仲是一個犯人,是個有罪之人。所以老和尚說,這個才是真正的真實成就,真正是真實的成就。佛教我們要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驕慢、嫉妒這個毛病。我們現前的社會裡面,無論在世間法、在佛法,總是占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這是絕大的錯誤。

第四,老法師說,他在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老法師在講經的時候特別常常提到,四十歲以前認真努力學習。四十歲到六十歲應當要修福,為僧團服務,擔任僧團的執事,為大眾服務。六十歲以後要修慧,把自己的生死大事辦好,充其量講經教學,一切行政事務完全放下來,使這個僧團領導層永遠年輕化。古代退休是七十歲,但是對於修道人來說,七十歲太晚,應當六十歲就退休,全心全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了生死這件事情,但是可以做傳道、教學、講經,自己好好地修行,要為來生著想。

老法師說,要把這個位子讓給其他人,讓給年輕人,這個不讓的念頭,這個行為就會墮三惡道,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所以老法師說,出家的意義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這叫出家。出家再去建設道場,你出了小家,結果進了一個大家。你怎么能夠解脫呢?你的心怎么能夠清淨呢?怎么能夠與道相應呢?以上是老法師鼓勵我們,要效法印宗大師還有六祖大師,印宗大師為六祖大師剃度的這樣的一個德行,這個是真正的德行,是得到真實的利益。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三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