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中國禪宗第四祖道信大師的故事


時間:2018/2/13 作者:心愿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

這個就是指道信禪師為鄉民祈雨的故事。因為鄉民用拜三牲,用殺生來祈求上天降雨。道信大師,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位在中國禪宗第四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位禪師,我們來特別介紹他一下。禪宗一共有六祖,達摩祖師如果是按照從印度開始起算的話,達摩祖師是第二十八祖,到中國來以後是禪宗的初祖。二祖就是慧可大師,就是神光法師,斷臂求法的神光法師。三祖叫僧璨大師,四祖就是道信大師,五祖就是弘忍大師,六祖就是惠能大師。這六位大師影響中國的禪宗,乃至於其他各宗,影響非常地深遠。因為達摩祖師說,「一花開五葉」,到六祖的時候就不再傳了,就不再傳衣缽了。

我們來介紹道信法師,道信法師他在圓寂的時候講的法語,叫「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一切諸法,悉皆解脫」的意思是說,因為我們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諸法,悉皆解脫」。道信大師他在唐高宗永徽辛亥歲九月四日坐化,他最後圓寂的法語,圓寂時候所開示的法語,就是「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道信大師生在陳國太建十二年,就隋朝的時候,隋朝開皇前一年,公元五八○年,他俗姓姓司馬,世居河內,後來遷徙到蘄州廣濟縣,蘄州廣濟縣在今天的湖北省廣濟縣。

根據《景德傳燈錄•卷三》記載,道信大師在年幼的時候,就非常嚮往空宗諸解脫門而出家。空宗,就是我們講的解脫的法門,就是性宗。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那時候環境很複雜,常常會有政變,朝代更迭得很厲害,世態紛亂無常,也就等於兵荒馬亂的時代,道信大師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長大。

當時的南朝佛教非常地興盛,根據歷史記載,陳代有寺廟一千兩百三十二所,僧尼有三萬兩千多人。文武百官跟文人學士,大都崇信佛教。但是當時許多道場的道風都式微了,僧團的規矩也蕩然無存。僧眾們只為了生活奔波忙碌,只求三餐溫飽。說不上解脫,了脫生死,更談不上弘法利生的度眾願行。道信大師他從小,剛才講說他欣慕佛法的道理,所以他出生的時候,就跟平常人不一樣,「超異常人」。

他對佛法信解的表現,就彷彿他宿世裡面有薰習般若。所以他剛開始出家修行的時候,他沒有碰到善知識的引導,但是他自己本身很潔身自愛,而且「密懷齋檢,莊嚴戒行」。他這種「清淨的行者風範」,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在「隋開皇十二年」,道信大師當時是十四歲,才十四歲而已,他來到舒州皖公山禮拜三祖僧璨大師。他們師徒對話都很特別。禪宗這幾位祖師,見到他們師父的對話,都非常非常地不一樣,都不一樣。

像我們知道六祖大師見到五祖弘忍大師。我們知道六祖大師是挑柴到客棧去嘛,聽到客人在誦《金剛經》,誦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頓脫,明心見性,徹悟了,所以證明開悟非關文字。當時他問說,這位客人所誦的《金剛經》,從哪裡來的?客人就跟他講說,他是去禮拜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勸他們誦《金剛經》就可以見性了。當時六祖大師,惠能大師他聽了以後他就覺得他很嚮往。這個客人就出了十兩銀子,做為他母親的衣糧,他才有辦法安心的去禮拜他的師父弘忍大師。

因為他走了三十幾天才到達湖北的廣濟縣,就蘄州那個地方,禮拜五祖。五祖就問他了,他問惠能大師說,「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他說,你是哪裡人?想來做什麼?惠能大師回答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這個就是他們上根利智的這種修行人,你看他們一講出來,就從自性流露,「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弘忍大師就說了,「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獦獠」就是我們現在講,就是比較沒有文化的民族。「若為堪作佛?」你怎么可能會成佛呢?

惠能大師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一語就道破了,你住北方,我住南方,人雖有南北,但佛性沒有南北啊,佛性沒有去來啊,佛性本不動搖啊,本自具足,人人皆有啊。這佛陀說的啊,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在家裡也是用這個見性、用這個聞性啊,你的第一念亘古亘今,從來都永不變異,不可破壞,永遠都沒有變啊。所以他說什麼?他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沒有南北,佛性不分南北。獦獠跟你和尚不同,佛性有何不同?這個就是六祖大師見到五祖弘忍大師他們的對話。

同樣的情形,四祖道信大師見了三祖僧璨大師,也是這樣的一個精采的對話。然後道信大師那時候才十四歲而已啦。他就跟三祖僧璨大師說,「願和尚慈悲,教授解脫的法門。」你教我怎么解脫啦,我煩惱放不下來啦,才要解脫嘛。比如說我很容易執著啦,我很容易起貪愛啦,請師父你給我解脫法門。我們一般人都是這樣,請師父你給我加持,師父你給我摸摸頭,我煩惱就會放下來,你給我灌頂一下,好不好?很多蓮友都這樣啊,他相信師父給他摸頭才會感應,才會把執著放下來,幾乎我看到很多蓮友都這樣。

所以我常常在笑說,比如說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向往日本的歌星啦、影星啦,或是韓國的歌星、影星啦。這學佛人裡面也有,我們講說這追星族啊。你看到蔡禮旭老師,到哪兒都被包圍,淨空法師到哪裡的話,都是人山人海。這就是什麼?跟這個道信大師見到三祖僧璨大師一樣,請師父給我解脫法門。三祖就說了,什麼綁縛你?就是誰綁你啊?你說你很痛苦、你很煩惱,那誰讓你痛苦、煩惱呢?這意思是一樣啊。什麼綁縛你啊?誰綁你啊?道信大師回答說,沒有人綁我啊,沒有人綁縛我啊,他說,沒有人綁我,對啊。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一切法心想生,你生起嫉妒心,那瞋心就生出來了,怨恨心就生出來了。遇到逆境就起瞋恨心,遇到順境就起貪愛心,自己不能做主。三祖僧璨大師說,那么何必又更求解脫呢?既然沒有人綁你,那何必還求一個解脫法門?因為你想要一個解脫法門,就是心外求法,我們說法外無心,心外無法。所以佛法是內典,是向內求,不是向外求。你只要放下執著,菩提就現出來。我們現在是真妄和合,妄就是阿賴耶識,真就是如來藏。現在還沒有開悟以前,是真妄和合。第一念都是真如起用,但是第二念就變成阿賴耶了,毛病習氣就出來。

所以四祖道信大師,就見了三祖僧璨大師,這樣一個精彩對話。在三祖幾句話的啟發之下,道信大師豁然大悟,十四歲而已。所以你要自己給自己解脫法門,你自己放下執著,就是自己給自己解脫法門,什麼解脫?你的心解脫了。從此他就隨侍在三祖的左右,嗣承三祖的道風,專注的修行。而且他是不倒單的,「脅不至席六十年」,「脅不至席」就是他是不倒單的,跟廣欽老和尚一樣,不躺下去睡覺的。這種脅不至席的,都有很深的禪定。

「三祖屢次加以勘驗」,他要勘驗到底四祖道信大師有沒有開悟啊。他知道道信大師根器因緣已經成熟了,便傳衣缽給他,傳衣缽的時候就說了一首偈語,古來祖師傳衣缽都會說一句法語。僧璨大師說,「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這個禪宗的法語境界非常地高,我們還沒有開悟,我們沒有辦法去解釋祖師的這種開悟偈,這句法語它的整個精神就是本自清淨,因為「華地盡無生」。從此以後道信大師接引群品,接引眾生,廣開禪門,是為禪宗第四祖。

當時因為在隋朝的時候,出家做出家人,出家為僧要有一定的制度,按照國家的規定,他是要經過國家定期考選。所以這以前朝廷是很有制度的,是到清朝的時候才廢除的,很可惜。所以老法師說,以前叢林裡面的法師都會講經,因為他是經過考試的,而不是說你隨便就可以出家的,當時是要經過考核,通過考核以後才可以剃度出家。然後就由國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去修行,然後才真正入了僧籍,就是僧人的名冊裡面。

道信大師他剛入佛門的時候,「正值國家兵荒馬亂,人民流離失所」。所以他因緣際會,並沒有得到國家剃度的允許,沒有一個合法的身分,但是他要弘法,他要大行弘化,他要有合法的身分才可以啊。所以他參加考試,他到吉州去受戒,按照國家的分配就住在吉州。在隋朝大業十三年,道信大師領眾到吉州,適逢盜賊圍城,歷經七十天,城內已經泉井幹涸,就是說已經沒有水可以喝了,而且兵糧都已經斷絕了,大家非常地憂心害怕。當時城內的四祖道信大師就領眾,帶大家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他們禪宗祖師,像六祖大師也是一樣,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智慧登彼岸。摩訶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登彼岸,大智慧登彼岸,摩訶般若波羅蜜。

這個時候城中民眾人人一心,意志堅定的、真誠的持誦,城外的盜賊遙望這個城中,看到城上好像有神兵守護,心生畏懼。他說,城中一定有異人,我們不可以冒然進攻,後來就退了,退下來以後就解圍了。這個地方就是道信大師,當時民眾他們想要祈雨,等一下我們再來介紹他怎么去教民眾祈雨,我們先把道信大師介紹完。

四祖道信大師後來遊學到南方近二十年,他也接觸到三論宗,還有天台宗,跟這些能夠融合無礙。在唐武德七年,他返回蘄州,住在破頭山,破頭山就是在蘄州黃梅縣雙峰山。他就在黃梅縣的路上,遇到一個小孩,這個就是五祖出現了,弘忍大師出現。弘忍大師碰到他的師父的時候,也是小孩,道信大師碰到他的師父的時候是十四歲,十四歲那時候就問他師父,給他解脫法門了。五祖弘忍大師也是很特別,他見到道信大師,道信大師觀察這個小孩子的骨相特別,跟人家不一樣,很奇秀,「異乎常童」,就是跟一般孩童不一樣。

道信大師就問他了,你姓什麼?孩童回答說,姓是有,但不是常姓。你姓什麼?這個是禪宗有時候就是一語雙關,你姓什麼?小孩子回答說,姓是有,但不是常姓。他馬上領悟說,我本有自性,我自性是佛,喔,不是平常這邊,姓黃啦、姓張啦、姓李。但不是常姓,姓是有。四祖就問了,是什麼姓?「回答說,『是佛性。』」姓名的姓跟自性的性,當然這個在正體字是不同,一個是女字旁,一個是心字旁這個性。四祖又問了,你沒有姓嗎?就是你俗家沒有姓嗎?五祖弘忍大師回答說,「性空,故無。」

五祖弘忍大師,他從小根基就非常地利,他知道為什麼叫性空?因為我們這一念心,就《金剛經》裡面講,無實無虛,真空妙有。性空,就是真空,真空它能生出妙有。所以我們的性體是實相,是無相無不相,所以無相它是性空,無不相就妙有。所以性空就是,我們的自性是真空妙有。他這個「故無」,就是指離一切相,不是說沒有自性,「故無」就是離一切相。四祖默識這個孩童是個法器,而且他跟他宿世有因緣,便收為弟子,最後付法傳衣給他,就是傳衣缽給他。他的傳法偈是,「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這個孩童就是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當時道信大師住在雙峰山的時候,弘揚禪法的時候,來向他求法的學人很多,「僧侶如雲」,大師都能夠隨機度化,「為四眾弟子解諸迷津,無有疲厭」。有一天他就告訴大眾啦,他說,「我在武德中游廬山」,武德是唐朝那個時候的年號,「登絕頂時,望向破頭山,見到紫雲如蓋,下有白氣,向橫分成六道」,你們知道代表什麼嗎?古代這些德行很高的修行人,他們都不是普通人物。你說世俗的這一種,觀風水好不好啦,能夠觀氣啦,你想想看,道信禪師就有這個能力了。

他說,他去登頂的時候,游廬山頂端的時候,他看到破頭山,就是現在他住的雙峰山這個地方,看到紫雲如蓋,上面有紫氣,下面有白氣,向橫分成六道,你們知道這是代表什麼嗎?大家都答不出來,只有弘忍大師講一句話,難道是和尚日後你的這個法脈,會再分另外一支出去嗎?四祖說,對。那么四祖知道他因緣到了,他就親自去拜訪住在牛頭山的法融禪師。當然法融禪師是他,後來他也傳法給他,他跟他也是有緣。但是法融禪師他是另外單獨立一個牛頭禪,因為他住在牛頭山嘛,他立的禪法叫牛頭禪,這在禪宗裡面很有名的牛頭禪。

法融禪師初見四祖就問道,「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他說,我們的心,既然是本自具足,那么哪一個心才是佛呢?什麼才是心呢?其實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這一念心的體相用,它是一如的。所以你覓心體了不可得,但是作用恆河沙。你在問當下這個心,什麼是心的時候,什麼是佛的時候,其實它本來就是佛,假名為心,方便權說,就是說這是心,這是真如心,這是清淨心。因為它本來就是佛,它不可思、不可議的,它超情離見的,所以禪宗裡面講叫離心意識參,你在想說這是什麼心的時候,它已經是污染了。

所以法融禪師問四祖,就這樣問了,「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四祖說,『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非心」就是空,你既然能夠悟入的話,就不需要再問佛在哪裡,你現在當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佛啊。你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你那個見聞覺知起作用,那個就是佛啊,去哪裡再找佛呢?這個就是「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你要問佛在哪裡?當下這個心體就是啦,還要問這是什麼心呢?「問佛非不心」。法融禪師說,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如何對治呢?因為那是直下會取的,在禪宗裡面,他們開悟的大修行人,他都是直下會取的。就是我們《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道信大師就跟法融禪師講說,我受僧璨大師的頓教法門,我今天付囑於你,你要信受我的叮囑,「只住此山」,日後有五人傳承你的法要,有五人會傳你的法,「弘化一方」。四祖付法以後返回破頭山,就是雙峰山,終老,世壽七十二歲,建塔在東山黃梅寺。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比較特別,就是在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聽說道信大師的道風非常殊勝,三次皇帝下旨要道信大師到京城去見唐太宗。道信大師都上表辭謝,就是回信給皇帝說他不去了,皇帝就再派特使,再下去請道信大師。他們古代這些皇帝都很有智慧,都會親近大善知識,親近這些聖賢,而且會邀請來接受供養,然後為他說法。

因為道信大師不去了,皇帝就再派特使,然後傳話給道信大師說,「謂若不起,命取首級。」你如果不來的話,就砍你的頭,「命取首級」。結果特使一到,師伸頸就刃,道信大師就把頭伸出來說,你要砍頭,你就砍頭,「師伸頸就刃,神色儼然」。「神色」就是他的臉色。「儼然」就是非常清淨自在,沒有任何恐懼憂愁。這是已經證悟的人,他就是不一樣,生死自在,沒有恐怖顛倒。

那個特使就覺得很特別,他說,哎呀,這個法師這不怕死的呢。「使者異之,還入奏」,就回朝廷,把這個情形奏給皇帝知道。跟那個永明延壽大師一樣,他雖然用庫錢,就是公款去放生,後來吳越王要砍他的頭的時候,錢俶要砍他的頭的時候。特別派那個劊子手說,你看永明大師的臉色,如果他有戚容,就是他很悲傷憂淒,很害怕的時候,你就砍下去,為什麼?就表示他有貪愛嘛,他有貪生怕死嘛,他沒有開悟啊。他說,如果不是的話,那刀下留人。最後永明大師說,我用這些庫錢,買了這么多物命放生,我現在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太好,太好了,後來皇帝就變成護持他了。這個道信大師也是一樣,要砍他的頭,他沒有畏懼。這個使者就回到朝廷,就奏請皇帝了,皇帝更加的讚嘆、尊敬,然後送給他珍貴的繒服。

在永徽二年,也有說永徽元年,道信大師就「垂誡門人」,就告訴他的弟子,他準備要圓寂,要往生了,「安坐而寂」。往生以後就建塔在東山黃梅寺,所以再加上弘忍大師,也是居住在黃梅東山弘傳禪法。所以世間人都稱道信大師跟弘忍大師的道法,叫東山法門。道信大師也可以講東山法門的初祖,破頭山後來改成雙峰山,世人稱大師叫雙峰道信。在大曆年中,唐代宗再追封他為大醫禪師。他本身寫的著作裡面,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還有《菩薩戒作法》等書,這是特別在這邊介紹道信大師。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這是在蓮池大師放生圖說,「信師去牲禱神」,這個公案裡面所寫的。有一次剛好碰到旱災荒年,五穀不生,人民面臨饑荒,惶恐不安,紛紛議論要宰殺牲畜,要祭天請求降雨。道信大師看到人民這樣愚痴的作法,深生憐憫,於是對眾人說了,你殺害牲畜,祈求降雨,是悖逆天理,殘暴的愚昧行為。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們這樣的作法不但求不到雨,反而造罪,會招來災殃。你們若能夠釋放牲畜不殺,我自當為大家祈雨。人民聽了以後,覺得很有道理,都願照大師的話,釋放這些牲畜,不殺生祭祀。於是大師便擺香壇,精誠祈禱,甘雨果然立刻下降,人民興高采烈。

當時道信大師他怎么帶他們去祈雨呢?他率眾還有僧侶,一面念《楞伽經》跟《般若經》,一方面上太平山采這些苦菜。他叫這些民眾一方面祈雨,二方面,其實道信大師也滿科學的,很符合科學喔。他叫民眾上橫崗山,去采苦菜跟米菊下來,而且他還教這些百姓砍柴曬乾,點火燃燒,使煙霧瀰漫在天空中,就好像我們現在講的造人造雨。他迫使冷空氣下降,一個星期以後大雨傾盆,百姓稱奇,感念四祖。

你看他也用他的真誠心,不殺牲畜,祈求上天慈悲下甘露。同時他又教百姓,把砍樹的柴曬乾以後,然後點火燃燒,讓煙霧瀰漫天空,迫使冷空氣下降,一個星期以後下大雨。這些修行境界非常高的祖師,都有這個能力,當時蓮池大師也是這樣,也是鬧乾旱,那縣令也是沒有辦法,因為乾旱太久了,民眾民不聊生。縣令就是祈求蓮池大師,蓮池大師說,我不會祈雨啊,我只會念佛啊。縣令說,那你就念佛,帶著我們念佛啊。蓮池大師就拿個木魚,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走在田埂間,他走到哪裡,雨下到哪裡。龍王都是擁護這些有修有證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這些大菩薩。這個是「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八三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