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告訴你什麼是愛情的真相?


時間:2018/2/14 作者:仁德

常常有人為愛情而苦惱,來找我傾訴,問我佛法對愛情怎樣看,渴望從佛法中獲得幫助。我告訴他們,佛法對愛情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因為佛法的任務是解決眾生的煩惱和痛苦,而愛情導致的痛苦是眾生的主要痛苦之一。在這個世界上,最難割捨的就是男女之情,最難放下的就是對愛情的渴望。近代西藏佛教大德根敦群培說過:

所有色相當中,對於男人來說,最美的色相就是女人,對於女人來說,最美的色相就是男人,除此之外,沒有更美的了。所有聲音當中,在男人的耳邊,最動聽的就是女人的聲音,在女人的耳邊,最動聽的就是男人的聲音,除此之外,沒有更動聽的了。沒有一個不喜歡女人的男人,也沒有一個不喜歡男人的女人。就算表面上假裝,但實際上所有人最愛的就是這個。

愛情與每個人的情感生活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但我們往往沉迷於愛情,卻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佛法並不反對愛情,但強調的是要學會真正去愛。真正的愛不是自私、不是狹隘、不是愚昧,真正的愛是奉獻、是包容、是溫暖、是智慧。有了真正的愛,婚姻才會幸福,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美滿。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愛的真諦,敞開心扉,將真愛的能量釋放,那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會變成情人節。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愛情而痛苦不已。怎樣從愛情的痛苦中解脫呢?

我們首先要了解愛情的痛苦從哪裡來,才能結束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凡是有愛情的地方就有痛苦糾結,凡是有愛情的地方就有太多的想不通、放不下。愛情的痛苦究竟從哪裡來呢?愛情的痛苦來自三個因素:我們所愛的對象、我們的心、戀愛中的快樂。這三者都是虛幻、顛倒的,導致了愛情的痛苦。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當我們談戀愛時,覺得自己的愛人是最完美的,這本身就是錯誤、顛倒的認識。

從世間的層面看,我們所愛的對象是由五蘊,也就是色、受、想、行、識組合成的一個血肉之軀,無論身體還是思想,都是無明的產物。人的身體裡充滿三十六種不淨物,自身就是一個移動的垃圾桶,所以才需要洗澡來清潔身體產生的污垢,需要香水來遮掩身體產生的臭味。“情人眼裡出西施”,是因為男女剛剛認識的時候,只看到精心打扮後的對方。如果我們喜歡一個女人,我們是喜歡她美麗的衣服、精緻的妝容、芬芳的香水,還是喜歡她本人?如果我們喜歡她本人,那么當她死去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時,我們也應該喜歡她,可是事實上,那時我們心中只有恐懼和厭惡。

我們所愛的對象不僅身體不完美,思想也不完美。他/她的心中充滿七情六慾、充滿貪嗔痴煩惱。他是眾生中的一員,一直在輪迴中流轉漂泊,那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壞習慣,是無始以來種下的習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談何容易。所以無論談戀愛的時候感覺他多么完美,他所有的陋習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暴露,就像紙包不住火一樣。同時,我們自己在對方眼中也是如此。最初的新鮮感褪去之後,雙方各自的缺點就會越來越突出:抽菸、喝酒、暴躁、懶惰、敗家等等,彼此當然會受不了,這時腦子裡盤旋的可能只有兩個字:“分手”。

從究竟的層面來說,我們所愛的完美對象只是一個假相,本質上超越二元對立,不存在完美或不完美,正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二,我們愛對方的心是無明、自私、貪婪的,所以越陷入愛情,就越自私,越互相傷害。

我們的心充滿了欲望、自私、貪婪以及執著,其中無明和欲望是讓我們陷入愛情的主要推手。我們這顆無明的心難以看到對方的真相,再加上欲望的習氣非常可怕,在欲望的強大推動之下,男女之間就產生了強烈的相互吸引。

打個比方說,這好像一塊變質的肉,被加入很多調料去遮掩它的臭味,再經過各種加工,於是變得色香誘人。如果你有吃肉的欲望,又無法識別它內部的腐爛,你一定會對這塊肉充滿渴望,恨不得馬上一口吃掉。至於它腐爛的本質,只有等你吃到口中的時候,甚至吃進肚裡導致上吐下瀉的時候,才會明白。

世間男女“你愛我”、“我愛你”的這個“愛”,由無明、自私、欲望這三者聯手打造。有時我們自以為對別人很好,其實裡面摻雜了很多虛假自私的成分。當對方能夠滿足自己欲望的時候,我們就愛;一旦有一點點的不滿足、不如意,我們馬上就會起煩惱,甚至後悔不已:“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他!”於是忍不住再去追求新的戀情,好讓欲望得到滿足。然而,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一個欲望會引發另一個欲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我們經常見到,一個先生有好幾個“太太”,或者一個女士有好幾個“老公”,可他們還是不幸福。

世間的愛情越強烈,隨之而來的嗔恨往往也就越大,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最熱烈的戀愛,會有最冷漠的結局。”當我們愛極了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把所有的錢財、心血、精力都花在他身上,一旦他移情別戀,我們對他的嗔恨,也會勝過對其他任何人的嗔恨。因為愛得太深,由愛導致的嗔恨也特別可怕。比如,看到普通的男女在一起,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但如果看到自己喜愛的女人或男人跟異性在一起,哪怕是正常交往,我們心中都會不舒服,愛得越強烈就越希望獨占對方,恨不得她/他永遠不要再次見到這個異性。很多戀人都是這樣,曾經愛得如膠似漆、寸步不離,一旦感情出了問題,彼此就成為仇人。世間的愛就像蹺蹺板一樣,一不小心、不謹慎,就可能引發矛盾:小到家庭矛盾,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皆有可能。古代有很多“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其實並非純粹杜撰,很多真實的殺戮乃至戰爭都是由男女間的愛恨情仇所引發。

第三、我們在愛情中感受到的快樂也不是真實的,它的本質其實是痛苦。

人們常常把戀愛當成是最大的快樂,而佛陀告訴我們“有漏皆苦”,意思是說這樣的快樂並非真實、永恆,越追求越會導致痛苦,因為它的本質就是痛苦。佛法中把這種痛苦稱為“行苦”,也就是凡夫不易察覺的苦。聖者能夠非常清楚地感受這樣的痛苦,就好像一根毛進入到眼睛裡一樣敏感,這就是“以苦為苦”。而凡夫由於無明,無法感受到這種痛苦,好比是一根毛放到手上一樣沒有感覺。我們不僅感覺不到痛苦,反而把男歡女愛當成是真正的快樂,這就是“四顛倒”之一的“以苦為樂”。最可怕的是,當我們執迷不悟地追求這種虛假的快樂時,不知不覺欲望就會發展到極限,造下很多不可思議的惡業,導致永無止息的痛苦。

雖然愛情的本質是苦,如果能夠在結婚之後長久相伴直到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種溫暖。我們怎樣獲得幸福穩定的婚姻呢?

青年男女在選擇對象的時候,最好慎重考慮,相處和觀察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再決定是否結婚。一定要考慮雙方是否彼此理解,是否志同道合。經過這樣謹慎的選擇,以後的婚姻穩定就比較有保障。

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都不斷提高修養,具備生活智慧。兩個人在一起,分寸很重要,不能隨心所欲,如果沒有規則,沒有底線,一定會導致不和。有時,婚姻中的某一方非常負責任,非常包容,反而導致另一方過於放縱,養成不好的習慣,長此以往,負責任的那一方肯定堅持不下去。所以,兩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維,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彼此關愛。

我們所愛的人就像旅途中的旅伴,雖然大家一路同行,但誰也不知道旅伴什麼時候就會到站、什麼時候就會離去。在這短暫無常的相聚中,彼此之間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相處,不應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或發生矛盾,否則一旦離別,我們一定會非常後悔:在相處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善待他?為什麼沒有包容她?

最好的愛情之道、夫妻之道是既懂得珍惜、又不過分貪執,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樣,細水長流,平平淡淡才是真愛。

如果婚姻非常不幸福,可以彼此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冷靜地想清楚誰對誰錯,誰愛誰不愛,千萬不要過得生不如死還硬撐,那樣會造很多惡業。如果實在無可挽回、提出離婚,一定要做到問心無愧,知道自己是真的盡力了。

既然愛情的快樂是短暫、虛幻、不可靠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快樂在哪裡呢?

如果我們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要追求與真正的幸福相一致的目標。

讓我們來打個比方,當我們認為雪山是白色的時候,我們對雪山的認識和雪山的本質是一致的,那么以雪山為目標去追尋白色就一定會有結果,一定能如願以償。當我們認為天上的彩虹是真實的時候,我們對彩虹的認識和彩虹的本質是不一致的,因為天上的彩虹並不是真實的,而我們把它當作真實的東西。

世間的愛情,就好像以天上的彩虹為目標來追尋,不論我們怎樣苦苦追求,都無法達到目標。

有一種愛,達到了真愛的頂峰,既無私又智慧,既清淨又圓滿,這就是佛菩薩對眾生的愛。

佛陀在因地時,為了度化僅僅一位眾生,哪怕自己被挖去雙眼、奪去妻兒,甚至被砍掉頭顱,都心甘情願、沒有絲毫的後悔之心。從前在藏地,為了度化眾生,空行母會化身為妓女。她一生之中接觸的男人們最後都得到了解脫。佛陀和空行母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他們在本質上是美好、清淨、圓滿的,他們的身體、語言、思想等等一切都是智慧的產物。這樣的愛,結局一定是幸福圓滿的。

凡夫之間的“愛”與佛菩薩對眾生的“愛”雖然是同一個字,但它們的本質卻截然不同。由於凡夫的我執和自私的緣故,世間之愛越大,伴隨的嗔恨越大;由於佛菩薩的無私和無我的緣故,佛法之中的愛越大,產生的智慧越大。

當我們把佛菩薩的功德、解脫的快樂作為追求的目標時,就好像以雪山為目標追尋白色,不論冬天還是夏天,不論在遠處還是近處看,雪山都是晶瑩潔白的。也就是說,我們追求的目標和事實是一致的:我們認為佛菩薩是美好清淨的,佛菩薩確實是美好清淨的;我們認為佛菩薩是具備無量功德的,佛菩薩確實是具備無量功德的;我們認為解脫是快樂的,解脫確實是快樂的。或許剛開始學佛時,我們對佛菩薩只是產生了一點點的信心,但在修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原來佛菩薩這么偉大,當初了解的只是皮毛而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佛菩薩的功德本來具足,所以我們會越追求越歡喜,越追求越得到快樂。

佛法告訴我們,世間愛情的快樂是眼前的、暫時的、虛幻的,而解脫的快樂是長遠的、永恆的、真實的;世間愛情是無明的、自私的、有限的,而佛菩薩的愛是智慧的、無私的、無限的。了解這一點,我們對愛人的情感不必熾烈如火,失去愛情時也不必仇深似海。相聚時好好珍惜,分手時一切隨緣。短暫的人生路途中,讓我們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過快樂的日子,從關愛家人開始,讓內心已經具備的愛的種子慢慢發芽、開花、結果,漸漸對一切眾生生起平等博大的愛心。正如一位噶舉大德所說:

有伴侶的人,擴大對伴侶的感情,就成為對眾生的愛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會自然影響伴侶,當一個太太非常慈悲,她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園裡澆水,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很溫馨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