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往生極樂世界,乘願再來,才有能力幫助對方


時間:2018/2/23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凡是眾生都有感情,從有感情開始,必得要享受變化,有聚合便有分離,這是世間的常態。那天我看見一個老菩薩很會念佛,念珠都發亮啊!我說老菩薩,你現在好好念佛,不要煩惱,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趁你現在身體健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人不一定要活很久,我這樣跟他說。結果呢,他流眼淚了,他說:師父!你剛才看見了嗎?那一個中年人是我兒子,其他的孩子都是醫生,每天忙碌,甚至去了美國,這孩子自閉症,不跟人講話,也不娶妻,我現在很煩惱他,我若死了,以後誰來照顧他?我心想:壞了!各位,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虔誠念佛,但無法往生的原因,想到兒子流眼淚,放不下呀!我說:老菩薩,你不要顧慮他,不會有事的,你這么執著他,以後去不了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不光你兒子會生病,你向外面看去,那么多人受苦,孩子有孩子的因緣,你只要往生極樂世界,乘願再來,才有能力幫助對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執著有我愛的、我不愛的,因此而有貪瞋痴,起種種煩惱分別。造業的時候大家沒感覺,但受報的時候就苦了!沒有人逃脫得了,即使佛也不例外,各位,佛陀只要示現肉身,一樣要接受業報的。有一次佛接受一位國王的招待,但宿世的業報現前了。國王竟忘了佛陀要來應供,出門去了,造成佛陀及所有僧眾三個月沒東西吃,怎么辦?只好吃馬麥,大家很可憐,阿羅漢吃這個,佛陀也吃這個,但佛陀很自在,好象吃山珍海味一樣。那時候,舍利弗尊者就問說:佛啊,這種米糠你吃得下去喔,這位施主太不應該!佛說:很好吃啊,你們不相信嗎?於是佛將一些吃過的殘食交給他,舍利弗一吃,驚訝不已,「佛啊!我從出世以來,不曾吃過這么美味的東西。」各位,一切食物對佛而言都是最美味的,這叫「味上味相」。但是對其他人就不一樣了,阿羅漢雖然也得解脫,但是功德不圓滿,所以他感覺馬麥很難吃。而佛已經功德圓滿,雖然他示現業報,但一切都是為了教化眾生,佛是不會受苦的,聖者的境界畢竟不同。

有一次,他方淨土有個菩薩,叫扎巴菩薩,他為了參訪釋迦牟尼佛而來到閻浮提,扎巴菩薩向佛說:佛啊,原來你們閻浮提世界也那么莊嚴清淨啊!舍利弗在旁邊聽了,覺得很納悶:明明是五濁惡世,為什麼說是清淨的呢?佛知道舍利弗的疑問,就用神通加持他,讓他看見這個世界的清淨相。「舍利弗!你現在看見了嗎?這世界是清淨的?還是污濁的?」舍利弗一看,原來這世界原本是那么清淨,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佛說:二乘人因為厭離心重,所以看這個世界是骯髒的!這也就是「萬法唯心造」的道理,世間是唯心所現,只要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必定跟著改變,這是正報與依報相互對應的道理。

在印度有個真實的故事,從前在那爛陀大學有一位月稱大師,他告訴這些每天研究學問的老師、學生:你們好好讀書,我負責供養你們牛奶,大家不必擔心飲食的問題。從那天開始,月稱大師每天叫人送來很多牛奶,喝也喝不完。有人覺得奇怪,月稱大師自己是個修行人,他哪有辦法拿到那么多牛奶,而且源源不絕?於是有人跑到月稱大師的地方,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家等了一整天,既沒有看見月稱大師出門,也沒看見有人送來,大家進去一看,只見牆壁上畫了很多牛,大家非常納悶地問:法師啊,你的牛奶究竟從哪來的?月稱大師指著牆上說:牛在那裡啊!各位,了解嗎?對我們來講,它是圖畫;對一個證得空性的人而言,圖畫中的牛可以是真牛,也可以擠出牛奶,聖者的境界超越了對立,所以能變現萬法,以幻化的牛奶供養幻化的眾生。

眾生所受的苦都是從妄想分別中產生的。那一天有人問:師父,今天是選舉的日子,辦八關齋妥當嗎?我說,更需要辦,選舉是一種對立的心態,造成社會紛紛擾擾,對立、分裂、咒罵,這時候我們更要受持清淨齋戒,回向給這個社會,希望世間沒有對立,也沒有戰爭,希望大家學習佛陀的慈悲,這叫生命的選舉,承認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承認一切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去除分別對立。

有關八關齋戒開導的部份,大家看第十一頁,「善男子,善女人等,汝等既殷勤懇請」。我們今日持戒必須求戒,戒從哪裡來?從持戒圓滿的出家眾來,所以以下說:「可爾,可以為汝等作八戒本師,所有語言聽我開導。夫戒者,如來利益眾生之首務。」各位要知道,在尚未解脫之前,人人業報不同--好運、壞運、長壽、短壽。有人天生很聰明,我們很羨慕,那是因為他恭敬三寶,所以智慧比別人高。有的人天生就笨笨的,跟他講了幾遍,還聽不懂,到底是受到什麼煩惱習氣的障礙,必須自己去觀察檢討。

很多人喜歡拜自己的上師,看見其他出家人,理都不理。喜歡淨土經典,或是喜歡密乘的經典,對其他的經典不尊敬,也不喜歡看,有輕慢心,這樣一輩子不會開智慧,乃至有障礙,這方面一定要非常注意。對三寶有真正恭敬心的人,自然對眾生有平等的慈悲,很自然的。佛說:如來以利生為首務,叫我們要持戒,戒是什麼意思?好的行為,利益眾生的行為,不傷害眾生的行為都是戒,戒有所謂「止持、作持」。不應該作而作是犯戒,該作而沒去作,也是犯戒。

今天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作別人學習的模範,必需以持戒作基礎,所謂「三機等踐,七眾通收」。不管是修人天法,或為解脫而修出世法,或為眾生而修菩薩法,都必須以持戒作基礎,不分在家、出家,叫「七眾通收」。因為持清淨戒而解脫生死,這種覺悟稱為「菩提」。共有三種,第一,叫聲聞菩提,以證得四聖諦的阿羅漢作為代表;再來,緣覺菩提,指的是體悟十二因緣的獨覺聖者;大乘佛法是什麼?圓滿菩提,也叫佛菩提,也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修行的終極目標。大乘佛法中,顯教的的修行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另一種是密教的勝觀,經過持咒、灌頂,以種種大手印,大圓滿的修行而快速成佛。所以中國佛教最好,因為什麼?顯密雙修,經咒共持。各位剛才施食也好,灑淨也好,都有念咒,是嗎?差別在於我們持咒的時候,道次第沒有真實了解,以後若有機會,應該把持咒該有的前行、正行,及正式的儀軌作個全盤了解,以便得到快速的成就。

再來,所謂「五乘運載,戒為軸轄」。一般而言,修行分成五個階段,好象從一樓到五樓--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乘。要爬到五樓必須從一樓開始,以下士道、中士道作基礎,以增上心、出離心作基本,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圓滿成佛,所以稱之為五乘共法,五乘的行者都要持戒,所以說「萬善克備,戒為基本」。今天我們傳授八戒,各位必須了解,依據《優婆塞戒經》所說,受八關齋戒的過程本來不是這樣的,是一個法師對一個戒子,一次傳一個,一一傳授。因為《優婆塞戒經》著重於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所以這方面有嚴格的規定。但大部份的經論,尤其《俱舍論》主張可以開緣,傳授八關齋戒可以一人傳多人,若是三壇大戒又不同了。三壇大戒是一個一個來,最多三個出家人一起入壇,不能一次成千上百個人。主張一一傳授是代表慎重,使對方得到圓滿的戒體。

八關齋戒也叫八關齋,所謂「關者、禁閉」,要禁止八種事情不能做。所謂「齋者,齊義」,在外相是過午不食,內心是清淨的,所以「八事助成清淨齋體故,由其八事齋體共相支持,又名八支齋法,須知齋亦名戒。」所謂:心中無非,自性淨,齋名為清淨;戒就是不起貪瞋痴,不污染,名為戒。所謂「佛所制定故」,這是說明這種戒法不是外道所制的,每一種宗教都有他們的戒法,甚至也有持齋,但那種齋戒與解脫毫不相干。而佛所制定的戒律,再再使行者趣向解脫,趣向清淨。

其次說明:「戒亦名齋,齊身口意三業故」。這是制止身體的行為不惱害眾生,整齊而無穢惡。所謂「口業齊」,這是制止我們的言語造作種種過失。所謂「心業齊」,這是制止我們的心念不起貪瞋痴煩惱。所以各位一進入佛堂,最好就念念「唵阿吽」,這個「唵阿吽」有身軀清淨、語言清淨、心意清淨的深層意義;也可以觀想白色的光,紅色的光,藍色的光,將我們凡夫的身口意轉化成佛菩薩的身口意。通常咒語的頭一個字,譬如:唵嘛呢唄美吽的「唵」即代表「唵阿吽」,它可以將凡夫的五毒轉成佛菩薩的五智,乃至得到五方佛的加持,所以每個咒語前面都有清淨的轉化。

各位今天受了齋戒之後,以後要注意持戒的日子,每個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末後兩天,中國人又加上初一,最少就有七天,這幾天以八戒約束我們的身口意。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那天跟你先生或太太說,不好意思,我今天作菩薩,必須全斷淫慾;第四、不妄語、不造口業;第五、不飲酒;第六、不化妝,齋戒日那天不化妝,不可以愛漂亮,不以香花瓔珞香油塗身;第七、不享受,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唱歌跳舞,不看電視節目;第八、離非時食,那天不但吃素,而且過午不食。像我們今日正式八關齋戒,各位必須要過午不食,以這樣的清淨因而獲得清淨之果,乃至成為往生淨土、解脫生死痛苦的正因。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