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要把經論種種發明,給諸位說,名為妄想


時間:2018/3/6 作者:佛前明燈

佛在《金剛經》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虛妄。我們對這個道理是真懂還是假懂?真懂了,在萬相當中受用自在,心地裡面決定不沾染。《華嚴》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禪宗所謂「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都是說這個境界,這是真正明了這個道理,看破了。現在我們看法怎麼樣?經裡面講的,我們的看法,觀見是見、觀塵是塵,無論你怎麼樣發明,種種發明,你在那裡研究、你在那裡解說、你在那裡分析,總是妄想。世間的宗教、世間的學術,我們跟他這樣講法,他當然不服氣,「只有你是真的,我們都是妄想」,他當然不服氣。可是真相究竟有幾個人能見到?太少太少了。能見到這個真相的人,能夠相信佛所講的道理的人,沒有疑惑,正是《金剛經》所講的,這個人絕不是三四五佛處所種善根,而是千萬無量佛所種的善根,實在是善根深厚之人,聽聽佛講的話,想想有道理,能夠接受不會反對。這個道理諸位果然要是悟了,你平素用功就不一樣,你的修學用功是直接的;不了解這個道理,你用功是間接的。直接的來得快,當中沒有障礙、沒有葛藤;不明真相,用功夫是走迂迴的路子,當中是彎彎曲曲,那要吃盡許多冤枉苦頭,要走多少岔路,痲煩是很大。

悟了這個道理以後,你就曉得此地講的「種種發明名為妄想」。我們先不談世間,為什麼?世間一切宗教、一切學術,我們學佛的人感覺得佛法已經太多,這一生看不完、念不完了,哪裡還有時間去看外道的東西?就是佛經本身上來說,你要把經論種種發明,給諸位說,也名為妄想,這是說到切身的問題。所以說佛經,你們要是在那裡苦苦去研究,去翻註解鑽故紙,那你就好好的記住這兩句話,「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換句話說,真正用功怎麼用功法?諸位看看古人,古人真正用功是什麼?讀經,一天讀一部《楞嚴》、一天讀一部《法華》,不去研究,也不去看註解,一天一部你讀上三年,三年就一千多部,一年三百六十部,你會開悟,你的路子走對了!悟了以後,你再來講《法華經》、講《楞嚴經》,活的不是死的。你再看人注子,眼睛都放光,為什麼?一看到古人注子,哪個地方他有悟處,哪個地方他悟得還不透徹,立刻就明了。自己不悟,眼睛是瞎的,跟著人家後面走,被別人牽著鼻子跑。人家註解的,註解你還是看不懂,不要自己以為懂了,這一句我也懂、那一句我也懂,我也曉得怎麼講,結果你所講的全是妄想。

我教給諸位的都是真話,我希望大家快點成佛,大家成佛,眾生才有救。我在這裡講經,也是給諸位一點安慰,諸位在用功的時候,給諸位做一個調劑,不感覺得用功枯燥無味。所以我一再說,你們聽經要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不要去分別,不要打妄想。懂了就懂了,不懂也不要理會,不懂也不要存疑,「這個放在那裡我慢慢再研究」,用不著,不必理會,調過頭來還是用功,用功就是背誦經典。除了什麼?咱們沒有開悟之前,人家要來請我們講個開示、講部經,平常也得應酬應酬,這時候找幾本參考書來研究研究,應付一下,自利利他,除此以外功力都要用在背誦上。所以我們看看古人那些模範,自己要覺悟。不但是佛法,世間法也不例外,修行最重要的綱領,世法裡面講「誠意正心」,這就是學問,將來講到《論語》的時候給諸位來細說這問題。大乘佛法的基礎就是菩提心,我們不曉得講過多少遍?展開《華嚴》看看,十住菩薩修直心,十行菩薩修深心,十回向菩薩修大悲心,三心圓滿就登地稱之為摩訶薩。直心是什麼?就是至誠心。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至誠心」,至誠心就是直心。所以《楞嚴經》上佛跟阿難說,你要想研究無上菩提,必須心直言直,中間永無委曲相才能辦到。這就說得很清楚,無上菩提是建立在直心的基礎上,心直,言就直,言直就是沒有妄語,這是入道的最初方便。我們要不能從這個地方覺悟,還是天天在妄想裡頭打圈圈,如何能鑽得出妄想的範圍?成天干假的,不乾真的,自己怎麼會有心得?

再給諸位說,有心得就是有受用處,法喜充滿;沒有心得,這個心沒有主宰,渺渺茫茫,我們一般人講空洞,心裏面空洞,讀得再多、記得再多,心還是空洞,為什麼?全是別人的。好像我這個房子,裡面是裝了不少東西,全是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東西雖然很多,不是自己的,心還是不踏實,還是沒有依靠;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自己東西是真正有心得。心得是什麼?心得從老實當中去修學,真實地方去修學。首先要修的是至誠心,直心就是至誠心,我平常把它講作平等心,至誠就是平等,不平等沒有至誠,誠到了極處是平等的。諸位能夠把這個重心抓到,你修的什麼?我修的平等心、我修的至誠心,就對了,你跟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完全是一個路子、一個方向。八萬四千法門那是方法,目標方向是一個,那些是方法,方法隨便你取用,只要方向目標不錯,決定可以達到。迷失了這個方向,那就統在妄想里打轉,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種種發明統統叫妄想。這幾句經文你看要緊不要緊?你能把妄想放下,不執著、不分別,《壇經》裡面講的「前念不生」,前念不生就是放下。於一切法中沒有分別、沒有知見,這就是不生,有不生才有不滅,不滅是什麼?運用自在。見色聞聲,像六祖所說的「生八萬四千智慧」,六根接觸六塵都生智慧,這叫不滅。那個經擺在面前,他怎麼不圓、怎麼不透徹!還用得著去預備嗎?還用得著去翻那些參考書嗎?

摘自楞嚴經(第五十五集)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7-001-0055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