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如何把你自己完美的推銷出去


時間:2018/3/12 作者:東華禪寺

每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給知音,也就是能與自己相應的這個層次的人看的。高過你的人不需要你為他做,低於你的人也不需要你為他做。

釋迦牟尼佛經營的就是一種思想,一顆心。所以佛弟子,包括出家人,做事常常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做事不是出家人的專長,做人才是。當然,做人也體現在做事上。只有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發生在你我之間時,才能真正看清你和我。

無論做人還是完善人品人格,都離不開做事。只有在為人處事中才能修煉我們的善心,完善我們的心性,提升我們的境界。善良是要通過事情來體現的。

佛說,一個真正的佛子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下化眾生就是出去為人處事,普度眾生。這時候與其說你在傳播佛法,不如說你在流露、展現、傳播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像兩個來自同一個工廠的推銷員向你推銷一樣的佛像,A推銷員,你感覺他的人品很好,相信他承諾的售後服務,於是就買了他的佛像。而B推銷員給你的感覺不踏實,你沒有接受他這個人,自然也就不會接受他的產品。

推銷產品就是推銷自己的人品。同樣,推銷佛法也是在推銷自己的人品,或者說在推銷「我法」——「我」的法。別人不接受你的思想,不接受你的人品,也就不會接受你傳播給他們的佛法。所以,如果你在社會上碰了釘子,或者得不到他人的認可,不要抱怨,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佛成道後開始傳法度眾生時,最初講的是苦集滅道,講人生的各種苦。越講,身邊的人越少,最後沒人去聽他講法了。於是,佛陀調整講法的內容、思想和方式,再次開講——講常樂我淨,說人生是快樂的,告訴人們怎麼獲得喜悅和快樂。於是聽法的人越來越多。當眾生接受了常樂我淨的觀點後,佛就開始講大智慧的般若法了。

講到最後,煩惱和快樂都來自你本人,取決於你的思想境界,你的善心是否萌發,你做人的立足點是不是落在善良上。以索取的心態和方式做事肯定不會快樂,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佛教的六度般羅蜜首先講布施,不是僅僅讓你布施錢財,錢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難做到的布施是什麼?

答:尊嚴。

師:對,具體一點講就是面子。佛教說無畏布施最高。什麼是無畏布施?就是不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到了某個層次,物質方面我們都能超越,最難超越的還是自己的尊嚴、面子,也就是我執。

只有把面子、我執都布施出去,真正的境界、快樂才會建立起來。耶穌已經無我,不要尊嚴了,才會說:「你打我的左臉,我把右臉也轉過來讓你打。」你是否善良,是否有尊嚴,是否值得他人尊重,根據你的為人處事自有定論。

佛教有個始終不渝的觀點,要看一個人的人品、一個人的心,和他內在一切看不到的東西,只有在他做人做事的時候才能真正看到。佛教說心物一元。當你本能地,無所求地行善時,你就是在行無相布施,之後的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會隨之而突破。

對現代人而言,布施一點錢財可能都能做到,但布施時間就很難。再進一步,布施尊嚴就更難了。所以佛教說真正能做到「布施」這一法,後面的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比如父母總認為自己的話就是權威,子女要絕對服從,不能有異議。所以子女會希望自己趕快長大,也成家做父母,做權威,能夠說了算。一代一代都是如此,結果我們的我執越來越重。

但是,如果你懂得並能接受這些道理,就不會在乎誰說了算或者不算了。真正有自信又有實力的人,不需要去爭是否由自己說了算,自己是不是權威。每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給知音,也就是能與自己相應的這個層次的人看的。高過你的人不需要你為他做,低於你的人也不需要你為他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