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印祖釋《禪淨四料簡》 決行疑以導修(5)


時間:2018/3/28 作者:念佛好念佛妙

請掀開經本,請看論文。「彼曰,禪淨有無,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請詳訓釋。余曰,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觀經上品上生,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則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華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後,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好,先看這一段。下面是正式闡釋禪淨四料簡。上座比丘經過前面的一番問答之後,他就更為謙虛地說了,這個禪和淨以及有禪有淨、無禪無淨,通過上面的論主的闡釋,已經概略地知道了它的宗旨和意趣,那麼永明延壽大師四個偈子的義理、幽深的文句——「玄」就是義理幽深囉,請您詳細地加以有理有據的解釋。因這樣的請問,下面就分別把四偈來解答,所以就「余曰」。

首先是解釋「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虎本來勇猛,又戴上了雙角,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了。這個「戴角虎」——在明代有一位濟能禪師,作過一個《角虎集》,就是按這個為依據,把那些宗門開悟的祖師潛修淨土、弘揚淨土的語言摘錄下來——59位禪師的語言摘錄下來,就叫《角虎集》,就根據這個來的。那麼這樣的有禪有淨的人,現在這一世就能做人天的導師,下一生就能成佛作祖,他要包含著三個層面才夠這個資格。第一,他要徹悟禪宗,明心見性,這是最必要的前提。這個悟證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大徹大悟,不是一般依稀仿佛這樣的光影門頭的掠虛漢——不是這個,也更不是口頭禪。真是就像從黑暗當中到了太陽底下一樣,叫桶底脫落——這個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明什麼?明了我們心意識的這種緣生法——它自性本空,明了心的虛妄性、緣起法的這種空性,就見到了性,這個性是跟十方三世諸佛同一體性的法性,見到這個,就是到家了。(第二,)那麼明心見性之後,又能夠深入經藏,深入經藏就是完備地深刻地了知釋迦如來一代時教。法門的施設分權和實:權法就是三乘法,實法就是一乘法。由權顯實,由實開權,他這裡都是應眾生的根機加以施設的——要了解,就是知道眾生的病,也能知道藥方,也能夠應眾生的病來施設藥方,這些權實法門都要了解。第三個就是在佛的一代時教施設的種種法門當中,又能特別地拈出這個信願念佛求生一法,作為自己修行得利益以及普度一切眾生得利益的通途正行。這個「通途」就是表明這是常規的、永恆不變的一個法門。那念佛就是解脫的「正行」,其它的宗門、教下,包括修種種福德都是助行,把這個正和助關係搞清楚,來「自利利他」。

這種人就像《觀經》上品上生說的讀誦大乘經典,明了大乘圓教的教理,能夠解第一義空性,「解第一義」就是明心見性的意思。就是指這類人。這類人在六即佛當中稱為「名字即佛」,蕅益大師所示現的大徹大悟——他「名字位中真佛眼」,見解與佛同齊,就「有大智慧、大辯才」,一些邪正是非一到他眼前,就明明白白。所以這些邪魔外道,聞到這樣的有禪有淨的祖師大德,就會像百獸見到獅子一樣趕緊落荒而逃——聞名喪膽。這種祖師就像一隻老虎戴上了角,威猛沒有對手,而以他的慈悲、智慧來接引學人。這種祖師都會龍天推出,廣度眾生,有來參學的,隨著學人的根機來說法,如果是禪淨雙修根機的,就以禪淨雙修的法來接。這裡稍微辨識一下何為禪淨雙修。如果他原來就是在宗門下參禪的,那接引他也可以讓他繼續修這個法門,但是告訴他把參禪的這種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念信心回向也可以往生。還有就是參禪當下——叫做參究念佛,也不需要參其它的話頭,就把這一句阿彌陀佛作為話頭,如果參「念佛的是誰」,參究念佛和持名念佛,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你有疑,你就參;沒有疑,你就念——直接念。像死心新禪師也開示參禪的人:如果你起不了疑情,你就驀直去念——一直去念,念到一定的時候,忽然碰到關捩子也開悟了;那即便開不了悟,你帶著信願念佛的心,也能夠帶業往生,兩者不耽誤。但即便你參究念佛——因為參究念佛是以開悟作為目的的——你一定還有一個回嚮導歸,你光是參究作功夫(想)開悟,你不具足信願,那是往生不了的。你就參究到能夠得到功夫成片,乃至於功夫用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的程度,你不能夠去信願導歸,也往生不了。所以像蓮池大師,特別是蕅益大師判釋這個的時候,說這個參究念佛只是接引學人方法當中多的一個方法,但是跟直接信願持名相比,應該它是處在其次的位置上。應該以信願執持名號作為主要正行,所以這樣來說,應以專修淨土接引之,則以專修淨土接引之。這是對大多數四眾弟子很好的一個接引方法。專修就跟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越來越親切,如果夾雜著其它東西就比較疏遠,雖然也能回嚮往生,但是他紆曲。但眾生的根機不一,他好樂參究,這時候也不能廢止這麼一個法門。所以無論是中、下根,上根利智,在這樣的有禪有淨的祖師大德面前,都能夠得到他接引解脫的恩澤。所以這就是現世能做人天的導師,不僅人道的眾生,連鬼神道,連天道的眾生,都會受他德業智慧的感召。

這樣的一個祖師大德,臨命終時就能蒙阿彌陀佛願力接引,直接上品上生。你看宗門、教下的這些大祖師們都屬於有禪有淨的。你看這個省庵大師,他臨往生的一個偈子那真是反映他是上品往生: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哎,這個偈子就是把「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種理和事真正現量地給它證到了。唐代有個懷玉禪師,他一天是念五萬聲佛號,幾十年都是夜不倒單,所以他的志向就是要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什麼?是金剛台來接。結果等他臨命終時,這個佛菩薩都現在虛空裡面,從窗戶過來的菩薩(拿的)是銀蓮華,他看到就不滿意了,說:「我一生這麼精進努力,怎麼是銀蓮台?」就不肯上去。那佛是恆順眾生的,他不肯上去,馬上這個境界消失了。消失之後,懷玉禪師再精進努力念佛,一天十萬聲佛號念了二十一天。境界現前,這時候佛菩薩就來的更多了,境界更為富麗了,還有七寶宮殿,種種……觀世音、大勢至這時候是拿著金剛台來接的,所以他是含笑往生。當時這個地區的太守,還說了一個偈子來讚嘆懷玉禪師。

上品上生,就是一彈指間,時間非常短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去西方極樂世界,蓮華馬上綻開,見阿彌陀佛悟證無生法忍。這時候他「華開見佛悟無生」,最低限度也是證到了圓教初住位。圓教初住位就是破一品無明,如果根機更頓的,可以頓然超越十住、十行、十回向,到登地菩薩。像龍樹菩薩他一往生就是登地菩薩,那是大菩薩,還甚至有一下子就到等覺菩薩這個位子上。這是有禪有淨的這些祖師大德,就是這一念的心的這種往生的品位也是有差異的。好,那他有差異,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圓教初住大概是什麼境界呢?大家看這個《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觀世音菩薩以耳根圓通,入流亡所,破六結,證三空,這時候證到的是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顯現十四種無畏、三十二應,這個水平就是圓教初住的水平。那麼圓教初住的菩薩是破一品無明,證到一分法身,與十方諸佛叫同生性,他就證到了一分涅槃三德。就是在這一分的涅槃三德,在時空的境界當中,得到大自在、大解脫。由這個自在解脫的這種功德,就能夠在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八相成道——示現作佛。那二住菩薩能夠在一千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成佛,三住菩薩能夠在一萬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成佛,每上一個階梯,就增加十倍。這叫「位位倍勝」。直到(第)四十一個等覺位子上,他示現在無量的世界,示現無量的身,示現八相成道。所以就說,這叫來生就能作佛,就能作祖——「來生作佛祖」。

好,請看下面。「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複決志求生西方。以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客群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以極其猛烈,故能獲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預聖流,永不退轉。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言矣。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好,看這一段。這段是在四料簡當中,對我們末法眾生尤為關係密切的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沒有得到禪宗的開悟,但是有信願持名,這樣的人一萬個人修行,一萬個人去。這個「萬」,不是具體指一萬個人,這是(指)所有的,用這個「萬」表示多:所有的人這樣修,就所有的人這樣地去,沒有一個遺漏。如果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時候是自性彌陀了,這時候不僅是悟了,而且還證入到這樣的一個自性裡面,就「何愁不開悟」。這個偈子也告訴我們,末法時候的眾生,絕大多數是到極樂世界去開悟的。

所以下面印祖對這個偈子說得很詳明,同時把淨土往生一法的基本的道理,在這裡非常平白地顯示出來。這樣的人——業力凡夫,他也修行,他也接觸禪宗——宗門教下(都)接觸,但是最終沒有明心見性;雖然心地不明,但是他仰信淨土法門,知道自己是罪業生死凡夫,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悟證,所以決志要信願持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在淨土宗當中,他有信願持名,具足往生的三資糧。好,那這樁事情能不能解決問題呢?管不管用呢?那一定會產生殊勝的作用的,淨土法門的殊勝的利益,是來自於阿彌陀佛。一個淨業行人要對淨土法門產生信心,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他對我們意味著什麼?他做了什麼?他有什麼功德?在淨土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裡面,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以前,在娑婆世界做大國王,聞世自在王(佛)講經說法就明心見性了——一聞法他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悟明本心之後,當下他就發大菩提心,菩提心發起來之後,他就「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就是這位法藏比丘,他發起了一個殊勝的大願:要快速地成佛——快速地令眾生成佛。為了滿足讓九法界眾生快速成佛的大願,他要建立一個超勝十方諸佛的淨土,來攝受安立無量眾生在淨土當中快速成佛。這就是他四十八大願的綱宗,就發了這個大願。當這個大願發起來的時候,世自在王佛非常讚嘆,在佛的果地上又加持他。好,最後終於經過無量劫地積功累德,圓滿了大願,在果地上就有著力量。原來因地是願,果地上就有力,叫願力。願力呢,就在輻射九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來攝受一切眾生。這個攝客群生不僅(是)人道的眾生,包括九法界的眾生——包括地獄的眾生,包括蜎飛蠕動的眾生。好,那麼這樁事情——佛救度我們的功德,已經完成了,現量地就在整個法界了,包括我們在這裡聽聞淨土法門的當下,都有著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對我們的加持。他就在我們的念頭裡——無所不在,來攝受我們,只要我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願力就在攝受我們。

好,那麼阿彌陀佛跟我們什麼關係呢?她就是一個慈悲的母親,這個母親在憶念她的兒子。這個兒子本來應該在她身邊,但是舍母逃逸,到三界六道流浪去了——做浪子去了,做乞丐去了,隨時要掉到三惡道的火坑、深淵裡面去哪。那麼這麼一個慈悲的母親,憶念她的兒子將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大家都做過父母,看到你的子女在井邊玩的時候,在懸崖峭壁——在那裡玩的時候,不知道危險的時候,你這時候對子女是什麼心情呢?那種憶念:叫他趕快回來,趕快離開危險的地方啊。但是這個兒子不聽話呀,雖然不聽話她還在憶念哪。但這種憶念、不聽話,她——這個母親十劫以來都在憶念兒子,兒子十劫以來都不憶念母親。如果我們當下在流浪的時候——身心憔悴之餘,忽然接到了一封母親的信,知道還有個母親,知道她在掛念我們,知道母親的地方很好,(而)在外面流浪得很痛苦,哎,這時候他就想到:「我也要回家,我要回到母親的地方。」這就是一念的信心產生出來了。好,那麼這樣的眾生如果一念回光,就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那麼這個母親一直在憶念我們,這個兒子一旦憶念母親,這母子天性相感哪,他就能夠感應道交。所以我們建立信願,懇切地去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一定能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感應道交。

大家注意,這個「感應道交」是淨土法門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這就是我們這些流浪的子女,跟阿彌陀佛慈母之間的互動。感是來自凡夫眾生層面,我們能夠信願持名,這叫能感之機——有這個能感之機。我們有佛性,在受苦的時候會激發我們的厭離心,這就是能感的一個契機。那麼阿彌陀佛為什麼建四十八大願?為什麼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他就是已經預設了,當流浪的子女要想來的時候,已經給他準備了他的安樂的地方,所以他的慈悲願力馬上就會做出回應。這種「感」和「應」是通過什麼渠道呢?是通過「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那個心體。大家注意這是大乘圓教佛法的一個基本原理,這《華嚴經》講「心、佛、眾生,等無差別」,就是眾生的心跟佛的心,它是平等沒有差別的。一個比丘、一個菩薩,成佛證到了什麼?就是證到了眾生當下這一念心的心體。所以我們眾生就是在佛的心內的眾生,於是佛——成佛了,也入到我們的心裡。阿彌陀佛也就是我們心中的佛,是這麼一個親切的關係,是這麼一個同體的關係,就通過這個同體的心性,這種感應就得到了交融、互攝、互動的一個可能。如果佛是我們心外的,跟我們無關的,你無論怎麼感,都是無動於衷的;但是由於是同體的,這一感,馬上就會應,這種「應」而且是當下的、及時的。一個子女如果掉火坑,他叫爸爸媽媽的時候,那爸爸媽媽馬上就會過來救他。那這個世間的父母來救我們,還得要一段跑過來的時間,那阿彌陀佛救我們是當下的、同時的,因為他是超越時間的,他是三際一如的。哎,所以現在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願力,他的功能、他的威力已經成就了,沒有問題了,現在問題是來自我們這邊。我們這邊只要有信願持名,馬上阿彌陀佛攝受我們的力量就體現出來,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切是來自於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但是這樁事情難以相信。他建立不了信心,他就感通不了,感通不了就往生不了。那就:它容易是容易,易如反掌;難——難以相信,它也就難於上青天。所以這樁事情它就三根普被,平等普度。上根利智有福德,有智慧,有禪定之力,他也可以往生,往生品位很高。上至等覺菩薩——普賢、文殊,馬鳴、龍樹、智者、永明,這些定慧功德甚深的,他當然可以往生;但是他們往生,也是靠信願去往生——信願感通,不可能說靠他自己修行的功夫往生,還是要有信願為先導,這是上根利智往生。那麼下至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惡的眾生也能往生,這就把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徹底的慈悲、徹底的威德彰顯出來。這個五逆呀,那是什麼罪呀?殺父殺母啊,破和合僧啦,出佛身血呀,殺聖人啦——這五種逆罪。五種逆罪的因果是要下阿鼻地獄的,而且造作上品的十惡,這種人地獄的境界已經現前了——臨命終時苦逼。什麼苦?就是地獄的猛火已經現前,要下地獄的苦逼惱他,逼迫他,生起大恐怖心。就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候,聞一個淨宗善知識憐憫他:「你在這個即將下地獄的時候,什麼都救不了你啦,唯有阿彌陀佛能救你了。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個名號功德很大。」他這時候就是緊緊地抓住這個名號,生起大慚愧心,生起大後悔心,以那種突圍的心——層層被敵人包住,這種殺出一條血路突圍的心,來念這個阿彌陀佛名號。那這時候的念就不像我們平時有氣無力地念阿彌陀佛——念念就想睡覺的念法。那這時候就非常猛利、救命地念,這時候或者念十聲,或者只念一聲——感通了。《觀經》的這種描述是特別富有詩情畫意了,是特別美啊:當時地獄猛火呀,隨著這個十聲念佛化成清涼風,風吹來朵朵蓮華,蓮華上有化佛、化菩薩,接引這個即將下地獄的五逆十惡的罪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就是叫蒙佛化身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看看這樣的地獄的眾生,都能夠十聲乃至一聲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可不是一切人修這個法門,所有人都能往生嗎?

所以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是這個淨土法門最核心的一個觀念,是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普度九法界眾生——一網打盡的、不留一個眾生的,如天普蓋呀,如地普擎啦。大造之中,不遺一物啊,不遺下任何一個眾生哪,是這麼一個大悲願力啊。甚至阿鼻地獄的眾生全都一網打盡,度盡阿鼻苦眾生哪,這就凸顯了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至高無上的價值。為什麼他能得到十方諸佛異口同聲、伸出廣長舌相的讚嘆?他是太不可思議了,給眾生的利益是徹底究竟的。所以這個法門,永明延壽大師講這種「萬修萬人去」,真的是從這個兩土世尊的這種最核心的智慧真理、慈悲升華出來的一句話。現在甚至都有的人說「萬修一二去」,大家不要聽這個。萬修萬人去不僅現在,乃至於就是在刀兵劫的時候,《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住在這個世間最後一百年,還照樣是萬修萬人去。

那麼為什麼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十聲乃至一聲佛號就能往生?念佛沒有幾聲啊——很少啊,這個很難相信了。有的居士常常提問題,說一個惡人一輩子造作的惡業——他的惡業應該很重,那臨命終時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那跟佛教的因果觀念是不是就有違背啊?這裡沒有違背。他總認為一生造的業應該很大,十聲乃至一聲佛號的力量應該很小。那「重業先牽」怎麼理解呀?曇鸞大師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生造的惡業力量並不大,為什麼?因為你造的惡業是用虛妄的心、有間斷的心來造的,雖然造的很多,但是它內在的力量不大。但你念佛號是什心念的?是你的真誠心,你的非常猛利的心,你的臨命終時最後的無後心。那麼所念的這個名號又是實相,是萬德洪名,是具足著阿彌陀佛三身四智無量功德的名號,你用自己猛利、懇切、至誠的心念這個萬德洪名,這裡面你念十聲乃至一聲的力量,超過你一生虛妄心造作的業力的總和。所以這種感應道交,就能獲得馬上變地獄境界為淨土境界,橫超三界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阿鞞跋致菩薩的巨大的利益。但這種信願懇切的念佛,跟平時泛泛悠悠啊,信願不真切呀,生死心不切啊——這些念佛的功德,在功德上不能比擬的。那雖然是下品下生,它只是蓮華開放的時間有遲速的差異,上品上生一去就華開見佛,次第的有七天的,有四十九天的,有一小劫的,最長的下品下生是在蓮華待十二大劫。雖然十二大劫,他在蓮華也很享受啊,一切資生用具也是應念而至啊,也是蓮華化生啦,他唯一一點痛苦就是不能見佛,不能聞法,不能見比丘菩薩僧而已。那麼只要去了,觀音、勢至還在幫助他,觀世音菩薩入開華三昧,讓他從華裡面出來:用光明照進去,讓他知道不能出來的原因,然後讓他懺悔業障,懺悔懷疑,他就出來了。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華開的速度有遲速的不同,但已經都是阿鞞跋致了。所以你看極樂世界它為什麼(是)平等的法界,它就是上根利智往生也得阿鞞跋致,你就是下品下生乃至蜎飛蠕動的眾生往生他也是阿鞞跋致,就是聖人之流,永遠不會退轉到凡夫位。那隨著往生者根性的淺深——或者他原來修習漸法,就是權法,有的修行圓頓之法,隨著他的根性來證種種果位:或者首先證聲聞的初果、阿羅漢果,乃至大乘的初住、十地,等等。那麼既然他都能證到這個果位,那開悟就更不要說了,因為開悟還屬於解的範疇,這個證就屬於斷惑的範圍。最終的利益要斷惑——斷見、思惑,斷塵沙惑,斷無明惑,這個斷惑就是證。我們這個世間禪宗大徹大悟還屬於解的範疇——開眼啦,開眼不等於他斷惑。不能斷惑就不能了生死,這要注意。

那麼在這個世間上,這些無禪有淨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古往今來的往生傳,特別是那些愚夫愚婦,他什麼都不懂,什麼修行也談不上,就是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得到極大的利益。這個《印祖文鈔》講一個(事),他有一個皈依弟子姓鄭,叫鄭慧洪,他是屬於比較偏遠地區的,雲南保山縣的一個人,他做生意的,來到這個報國寺求皈依,然後他皈依之後也回家鄉勸他的父母信佛念佛。他的父親是一個隱士,對這個道家的丹道哇,《周易》呀(喜好),就在家裡研究了,然後接觸佛教——聽到他兒子勸他學佛,他首先還是搞禪宗一套,慢慢子他也念念佛,在當地就算很有學問的人了,然後他就是勸周邊的村民來念佛,有點影響力,但是相信的人也不是太多。但鄭慧洪有個母親,不識字,她也在念佛——鄭慧洪是經商過程當中得了一種病,(歸鄉次年)就去世了,這個母親就很思念她的兒子,就經受不起這種兒子死亡的打擊,她自己就有一個舉措——她就服毒,服毒之後坐在那裡念佛,打坐面西念佛往生,這個面容非常燦爛,坐得如如不動,頭頂發溫。這個一下子整個地區都震撼了:你看一個老太太,就這麼服毒念佛,毒都不能動她的身心,坐著往生。就這樣的一個以身表范,當地的很多人都開始念佛了。

那這方面愚夫愚婦念佛求往生的很多,大家可以看看我們《淨土》雜誌,我們也常常登這些,就是最近這一二十年發生的很多例子。很多往生者實在是沒有什麼功夫,就是一門心思求往生,就是念佛,乃至於平時根本沒有修行,助念的當中聽到往生一事,他發起心往生,都有往生的瑞相。所以這個往生一法,在這個時代確實有不少人得到了利益。我們目前也想把這些往生的例子——現代、當代往生的例子,要把它結集一個小冊子來流通流通。去年九月份我的母親,她往生了,也應該屬於萬修萬人去的範圍。這個你說她有多大修行——沒多大修行,但是她確實很想去,在疾病的折磨當中,她更是懇切地發願:「爬都要爬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結果我們在助念十多天之後——平時過程當中,由於糖尿病,這個折磨得很厲害,但是往生的時候非常安祥,如睡夢去,也是頭頂發溫,然後全身柔軟,荼毗的時候燒出了300多顆五色的舍利花,也表明還真是蒙彌陀願力垂慈加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華開見阿彌陀佛,你還擔憂不能開悟嗎?所以這個「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是針對我們在坐的諸位說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開悟的。

(未完待繼)

——2009年3月大安法師講《淨土決疑論》於杭州淨慈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