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遠離焦慮的密訣


時間:2018/3/29 作者:淨土解行

我們在世間上,所碰著的一切災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從惡業招致得來的;一切福祿壽康吉慶,都是從善業所獲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為來世苦樂的因。所以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作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識田的感召,像數學上乘除一般,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殺放生得長壽少病報、廉潔布施得權威富厚報、貞節得夫妻賢淑報、偷盜得貧窮耗財報。相反的方面也就可類推而知了。

善惡業報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雖然極其錯綜複雜,可是乘除消長,是決不會錯亂的。倘若我們能夠改過遷善、誦經念佛,就能使善業日日增長,惡業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遠離禍患是無須我們祈禱,而自然能夠實現的。

不過我們前世所作的業因,千差萬別,所以善惡果報不能以一世的行動來下判斷。假使行善而仍舊窮困的,那是因為他前世的惡業比較重;正因為這一生行善,已經減去了殃禍,而增加他的清安了;否則,還不止受這樣的苦難。可是來生的福澤,也已經種因在這裡頭了。

有的人為非作惡,而現在仍舊得到安樂享受的,那是他前世的福澤深厚。因為他作惡的緣故,他所應得的福祿,已經被他自己損耗了;否則,富貴尊榮還不只這般地步。可是來世的禍患沉淪,也已種因於這裡頭了。

況且世事變幻沒有一定,一時的苦樂不足為禍福的定論。所謂:「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前世有餘德;德盡必滅。為善必昌!為善不昌,前世有餘殃;殃盡必昌。」

因果律是分毫不會錯誤的!

印光大師說:「作惡而得到幸福的,是過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惡,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賭、揮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凍餓,那是因為他的遺產富厚;倘使天天這樣浪用,即使他有百萬家財,不到幾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

「行善而遇到災殃的,是過去世罪業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遭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沒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為功小的緣故,罪業不能完全赦免,可是總能改重為輕。倘能日日立功,因為功積得多而且大的緣故,罪就可以獲得完全赦免,重複封侯拜相、世襲爵位、與國同休了。」

今生的善惡影響今生的禍福,這叫做花報。今生的善惡決定來生的苦樂,叫做果報,也叫做業命。今生花報的影響來得輕,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報業力比較強;所以只有大善大惡的人,才能轉變今生的業命,因為他們的心力比他們的業力還強。一般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業命的範圍,因為他們的心力敵不過業力的堅強。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獲得轉移業命的效果,不是很謬妄嗎?所以那一班碰著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達到目的因而退悔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修省改過的功夫還未能做到。這種人怎能挽回定業呢?我們應該自省一下啊!

信奉佛法的人們,倘若求子病癒而子反死了,可不必哀傷退悔。我們怎能知道,也許這個兒子是為討債來的呢?他日或許被他弄得破家蕩產,使父母吃老苦呢?現在仗佛菩薩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離開,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來報復;幸而得有勢力的人,從中為我們調解,使對方的怨恨消釋了,不再同我為仇。這是多麼幸運的事啊!因為仇恨的心像是黑暗,遇到佛光一照,黑暗隨即消滅。所以能得佛力垂護的,任何怨仇沒有不能解散的。

世人求子病癒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正應該感謝佛菩薩的大恩,努力奮勉修習佛法,並且勸化眾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薩無靈,這真是辜負佛恩呢!至於求其他眷屬如:父母、夫妻愈病而反死的,都應當作這樣的看法。因為一家眷屬的聚會,無非報恩和復仇而已。

或許有人要問:「兒子生病祈求佛菩薩而反死去,說是仗佛力解怨使他即便離去,固然不錯!然而為什麼不解怨以後使他勿去,而仍舊做我的兒子呢?這是一點。還有一點,假使他不是來討債的,那麼終究是我的兒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於死的,何必要祈禱呢?」

我的回答是:人生所遭遇著的,都是從過去世善惡業力所感招得來的。心力弱、業力強,就被業力所支配。只有學習佛法,心力訓練得強的,可以不被業力所束縛;普通一般的人,大多數不能超出業力範圍的。你的兒子——因為你和他在過去世所種業因的關係——為著討債而來,現在仗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還要他不死,仍舊做你的兒子。

這譬如有人到你家裡來討債或報仇,當時因著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從旁調解;這個人意氣平靜下來,就此放棄債權。你想,那時這個討債的人,仍舊留在你家裡呢?還是回去呢?當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現在你的兒子為著討債而來,怨氣平釋以後,他也當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樣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假使他不是為討債來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於死。」這話你只說得半邊。人們的疾病,表面上雖然是從風寒虛勞、四大不調而起,實在是他們前生的惡業作為主因的。你兒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為討債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惡業存在著,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惡因是十分,那麼這病就得受十分的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的力氣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強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別;也就如造惡因的時候,心力的猛利程度各有不同。

倘使你兒子有十分的惡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結;要想減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歸信佛法僧三寶,至誠恭敬地懺悔,並且做種種善事,就能得佛菩薩的慈悲保護,可使重報減作輕受。譬如世間法律所規定的一般,殺人的人要處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減輕。向佛菩薩懺悔的,就和自首一般,病苦怎得不減輕呢?

——摘自陳海量《可許則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