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修行精要,務必認真讀認真學認真悟,收藏版


時間:2018/3/30 作者:仁澤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1、人生的含義(人來到這世上的一輩子為了什麼?)

我們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恐怕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想過的,但找不到答案,於是還是和大家一樣那么活下去了。也有很多人去尋找答案,於是有很多獻身於各自信仰的出家僧人或者牧師、修女等等。

人來到世上是為了什麼?從小孩子被父母關愛,長大之後上學,上了大學畢業之後工作,找個愛人結婚,然後再生小孩子,就和自己父母一樣。這就是一輩子的路嗎?這樣的一輩子有意義嗎?和動物又有什麼不一樣?表面看起來動物是比人要低的,城市中、農村裡的動物比如雞、鴨、豬、馬、牛、羊等他們有很多自己不能做主的痛苦,他們會被人吃掉,被人殺掉。可是野外大自然當中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螞蟻等它們也在重複我們一生一世的這種步驟呀?我的一世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嚴格講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們的生活本來沒有什麼意義,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過程中只是為了一個活著的簡單目標而做事。但是活在世上的生活如果我們給予它一個遠大的目標,並為了這個目標去努力的話,那我們的一生就有了意義。

出家人因為了解人生的真相,為了修行,普度眾生而選擇出家苦修。當年鳩摩羅什翻譯大乘經典,有人告訴他,他翻譯大乘經典對他自己非常不利,但他義無反顧的去做。作為他本人,他遭人囚禁很多年,被綁在牛背上遭人嬉辱,即便貴為國師,他這個出家人還被國王賜予了許多媳婦,就為了讓他能留個聰明的後代,他個人遭受了難以想像的各種苦難,但是他翻譯的各種大乘經典流傳於世,蔭澤後人,開啟了後世無數人的智慧心燈。歷史上又有多少人是為了他人而發心去做大事,從而使得自己的一生有了意義,而不是像野外動物一樣,過完一生。

2、娑婆世界有多苦?

佛經講娑婆世界很苦,我們好像沒有覺得,人世間挺好的,為什麼說苦呢?是嗎?真的很好嗎?在這裡沒有長久的東西,一切的東西都是會變的。山川會倒塌,河流會改向,家人終究會死去,愛情也會失去,兄弟姐妹會分散,友情會變。地震來臨時人不由自己的控制,死亡的來臨不可預期。在平靜的生活下面沒有可以預期的各種變動,我們無法控制外面的人和事,就連我們自己也無法控制,我們會生病,會煩惱,會生氣,讓自己心情抑鬱,難過,痛苦。

3、人身難得

很多人不知道人身難得。我們地球上人多,有60億呢!!我滿眼看去到處都是人,有什麼難得的。

如果告訴你,佛陀告訴眾人,整個世界實際上有十法界,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其中聲聞、緣覺、菩薩、佛陀是四道,有地獄道、餓鬼道、阿修羅道,天人四道,而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只有人道和畜生道。在這十法界的世界中,能得人身的難度,就和在大地上有無數灰塵,而得到人身的機會只和我們手指甲上的那一點灰塵那么多。再有個比喻,海面上有一個圓木,裡面有個孔,這個圓木會隨著海浪四處漂浮,海里有一隻瞎了眼的大海龜,100年的時間它才會浮到海面上一次。得到人身的機會就如同瞎眼的海龜到了海面上把自己的頭放到圓木的孔中一樣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難度,這種幾率是多么的微小。為什麼有那么多被墮胎的嬰靈不肯饒恕他們的媽媽或者爸爸,因為他們無數劫以來得到的好不容易的投胎機會被扼殺了,他們很怨恨,所以他們不肯走的,有的還要報復。

得人身的機會難得,還有一點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六道里,只有人身是可以用來修行的。這也是為什麼現而今各地的附體現象非常頻繁的原因,因為只有人身是最適合修行的,可以做功德,可以聽經聞法,可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畜生道里許多的狐狸、兔子、黃鼠狼等修煉萬年,他們也還要借人的身體來積攢功德,讓自己提升更高,這就是很多附體、大仙兒出馬的原因。

換言之,得人身的機會如此難得,其實來娑婆世界裡人的本質任務就是要修行的。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要面對自己前世的種種業力的考驗,如果不能繼續修行,沉淪於五欲的享受中去,浪費福報,如同大自然里的動物一樣虛度一生,下一世我們會到哪裡?沒有人可以保證,以現在世間的福報如此之大,造業速度如此之快,即便從幾層天上下來的天人,到人間幾十年的時間,也能把自己的福報耗盡,最後幾十歲的時候變成病痛滿身,最後直接到地獄報到去了。

人之所以生而為人,因為自己宿世的業力和願力牽引而來,有人身萬分珍貴,如果不知道珍惜,死之後去哪裡不可預知,也許地獄,也許餓鬼,也許畜生不得而知。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里,有幸聽聞佛法,真是福報很大,而如果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好好修行,那么頂多是積攢微薄的福報到下一世去繼續享福,以後再想修行,聽聞佛法也不容易了。

4、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痛苦?為什麼會生病?

我們活著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我們沒有一個長遠打算,我不想追求高遠目標,我就想一輩子平平安安的,家人幸福,工作到退休就行了。可是就連這樣的目標我們也難以如願。為什麼?

我們家庭有煩惱,父母看子女不聽話,子女看父母太貪婪或者太嘮叨,夫妻看對方不順眼,兄弟姐妹看對方有問題,處不好關係,甚至關係壞到讓人痛苦到自殺的程度。前幾天新聞里一個女市長跳樓自殺,因為家庭矛盾的原因。

還有我想平平安安,為什麼我是一身的病痛,為什麼我的家人會有病痛,花錢很多,還治不好,這樣的痛苦實在能把人逼瘋。這時我們還認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嗎?為什麼連我們最簡單的小小期望都達不到呢?

因為佛陀告訴我們三世因果。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帶著自己前世的業力和習氣、秉性來的,而今生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和你前世有各種因緣的人。我們來到人世間,不記得自己修行的本質任務,也就是本性迷了,隨著眼、耳、鼻、舌、身的五欲的沉淪,於是我們再造下新的罪業,也就把我們本有的福報耗盡了不說,還使得前世的很多造的業顯現,就受了新的業報。

這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因為我們不懂的從反觀自己開始做起,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別人的毛病,我們的心總是挑別人的錯,我們從來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我們總是找別人的不是,我們從來不說自己不對。

想要改變這一切,要從心開始,從改變我們自己的心開始。有句話說得很好,“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二、我們為什麼要學佛?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

這個問題問得簡單,回答起來五花八門。

有說學佛好,家裡事事順意;也有說這個世界太苦,學佛可以早點脫離這裡,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的說我遇到痛苦的事、煩惱的事,學佛之後我不痛苦了,不煩惱了。

嚴格一點講,現在社會中看起來學佛的人多,但真正學佛的人少,為什麼這么講?大多數人只能簡單說是到了一個程度信佛,就像相信人間有土地老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海龍王一樣。

1、很多人自詡學佛,他會去念佛,讀經,放生,供養,好像學佛之後的事他做了很多,但是學佛的根本宗旨他不知道,最終是只積累了一點人天福報而已。事情一直順利還好說,一旦遇到重大的不順利事情,比如自己生病或者家人、親朋生病,或者遇到車禍等意外事故,他會心中懷疑,我一直學佛供佛,為什麼佛菩薩不保佑我呢?

2、更有甚者,有的人學佛沒有學好,運氣越來越差,脾氣越來越古怪,與家人相處不來,到寺院與居士、僧眾也相處不來,最後變成一個孤家寡人,還讓別人謗佛,“就這樣學佛,還不如平常在家人呢!”

3、還有的人學佛做了很多事,理論學了不少,事情做了不少,脾氣秉性幾年如一日,於是乎一邊學佛口念真經,一邊隨順自己的脾氣秉性造業繼續做惡,這樣的情況下,身體有病,精神不好,更是無法讓別人升起對佛法的信心。

以上簡單舉了幾個例子,說明的是上面的都不能算是學佛,為什麼?

很多學佛人,都在執行本門的教義,禪宗參禪,密宗三密相應,淨宗淨念相續,手段不同,總之沒有離開參禪明心見性為基礎。否則就是盲修瞎練,難成正果。有的誦經萬遍,有的十萬大頭,有的持咒念佛不斷,有的放生消災免難。有的誦經回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求得平安,有的做義工等等。雖說是善舉,有得法不得法之分。無為者功德無量,即不為自己的種種發心,為法界眾生而不是為自己去做。有為者小小福報,凡是帶著有求菩薩的目的的心都是有為者,談不上功德。從中不難看出真修與假修。真修者:“見景生情心不動,般若智得菩提行,利益眾生無為法,明心識我性本空。”可有的學佛變成了求佛,他們很多是把佛菩薩等同於和玉皇大帝一樣的神仙一樣來求,和佛菩薩做交易,我情,親情加友情,情情不斷難放下。有病求佛保健康,家庭有事求佛保全康,求佛保我發財能致富。找到好工作,好對象,兩地分居到一起,白頭到老壽命長。孩子升學升博士,家庭幸福又安康。三親六顧求個遍。還求死人上天堂。學佛吧!吉祥如意佛加持,好好念佛升極樂,解脫苦難把福享。

有的學子不是這樣學。通過念佛,誦經,持咒,坐禪,觀想,放生,超度等,就以為自己是學佛了,有的人有點成就就了不起了,專講他人過,自己苦來了。認為自己是傳承,正道,其他門派在利益眾生也是外道。流言蜚語對他門不敬。更嚴重的是修行不修自心,專門拉幫結夥,抓對方的毛病,大做文章,壯大自己的團體,專講他人過,自己苦來了還不知道造口業。什麼經都會誦,就是心經不會誦,難得成就,不是嗎?不知道上求佛道見自性,下化眾生菩提心。念佛修道心與佛相應。

對學佛人來說,問“為什麼要學佛?多數人講:求往生極樂世界!請想沒有實證,會成妄想,實踐證明,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修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為什麼呢?

“學佛修真,無垢通神,無為利生,菩提聖人。”說明什麼呢?一切法門淨心為要,一切法門見性為要。八萬四千法門,修行的總核心是明心見性,把自性引出來,成佛之空性,性空心不空,即是中道行。理事二圓融而得成就!

“心光照大乾,處處以佛應,為而無為法,般若即聖名”

可是他們從來不知道,一切唯心造,所有的罪業都是自己做的。學佛有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很少有人把它當回事去認真做,“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首先要了解佛教,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宇宙人生真相的一種教授,是一種教育,他告訴我們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是怎么回事,宇宙是怎么回事,我們如何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我們人人具有佛性,只是因為自性迷了,沾染了無始劫的業力,所以才是我們現在的人身。學佛就是要學習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想要離開痛苦,得到快樂,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去做。通過“聞、思、修”。聞是聽經聞法,經過思慮而燃亮心燈。明其心,善行可作佛,惡行必成魔。利人升天得快樂,損人下地獄。成就不成就在心一念間。成就什麼呢?覺悟二字。覺者利人利己,關愛他人是關愛自己。原因:救死扶傷,助人為樂。和搞好和諧社會,人人獻愛心是一樣的道理。有難大家幫,本身是利國利民,國家強盛,民族興旺。國富民強的道理人人都懂,不必多說。這都是發菩提心,行菩提道而無為。既是只知耕耘不問收穫。

所有號稱自己學佛的人都要回過頭問問自己,我是在學佛嗎?我真的在學佛嗎?

修行人:在表法善舉上下功夫,如:念佛、誦經、持咒、禮佛、打坐、印經、放生、超度等下功夫。是讀了很多經,念了很多佛號,誦了很多咒語,放生很多,布施很多,可這些就是學佛嗎?

關鍵修淨心,見性如何?是否煩惱變菩提。發沒發菩提心,向佛發過大願嗎?行菩提路,怎樣行願利生的?這是精進的標準。

我們發菩提心了嗎?我們覺悟了嗎?我們斷惡修善了嗎?

1、學佛是怎么回事?

學佛,學佛,要學什麼?

有人學佛理,讀了很多經書,看了很多經典,講起理論頭頭是道,自己從來不去實際來做。

有人按照教導,非常熱衷於到寺院拜佛、上香、磕頭、印經、放生,但是不知道去學習佛理,熱衷於到處朝山拜廟,訪高僧,從事相上很精進,可從來不從心裡去做改動。

有人學佛很精進,天天要拿出幾個小時念佛,磕頭,聽經,可是從來不管家裡,更有甚者,班也不上,我就天天家裡念佛,想著佛菩薩接我去極樂世界。

學佛要學習佛佗對我們的教育,同時也要學習佛佗的精神,要像佛菩薩那樣去發菩提心,去覺悟,要斷惡修善,從當下開始。

2、學佛要用什麼態度對待人生?對待修行?

學佛要用眾人我師,我是學生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待修行遇到的每一個境界。

學佛人很容易碰到一個詞,冤親債主,在這裡要更正一下概念。

上輩子,我們對他們造了業,今生,上天安排他們來給我們了業了。有業,我們就要墮落三途,有債就要還,今天,不必我們去找他們還,他們來找我們了,我們有機會還債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張開懷抱熱烈歡迎我們的了業菩薩呢?所以,沒有怨親債主這個詞,只有“了業菩薩”——來了(liao)我們業的菩薩,了業菩薩來了,我的心情是極樂的。因為,我的業,有了(le)了結的希望了

俗人眼中的仇人,是佛子眼中的怨親債主,是學子眼中的了業菩薩。

印光大師說:人人都是菩薩,唯我是凡夫。

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了業菩薩,還有幫助我們的順緣菩薩,以及考驗我們的逆緣菩薩。

期待所有的人,都能認清我們周圍的人都是菩薩,只有一個凡夫,就是我們自己。

3、為什麼學佛修行很久沒有進步?

有人喜歡用學佛多久來衡量一個人的修學程度,一提到自己學習了十多年似乎就有了資本一樣。可是也遇到很多人苦惱,為什麼我學習很久,好像一直沒有進步?這要看我們學習是怎么學的,我們是否從心裡深信因果,我們是否按照佛佗說得那樣去做,我們是否懺悔了自己做錯得事,我們是否改正了自己的脾氣秉性,不再造新的惡業。

一邊學佛,做著很多表象上的事情,天天誦經、念佛,心裡妄想不斷,更有甚者,脾氣秉性很大的學子,一邊念佛,一邊造業,表象上精進掩蓋不了自己的造業,時間一到,惡業顯現,於是就有了很多這樣的疑問,“我學佛之後,吃素,燒香拜佛,很精進也很虔誠,為什麼我還會生病,遇到禍事呢?”

4、學佛有沒有進步、是否正確的衡量標準

1)脾氣有沒有變少;

2)運氣有沒有變好;

3)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成員是否健康;

4)有沒有見性;

5)有沒有般若智慧。

原因:

①脾氣有多大,業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懺悔消業了,脾氣一定是少了。

②如果你修的是正法,你的運氣一定會變好,這就是福慧雙修,你的運氣好了,事業、家庭順利了,父母才會安心,這是孝道。如果你自己諸事不順,父母寢食難安,是沒盡孝道。

③如果你學佛後運氣變差了,一定是修錯了,你修的不是正法,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告訴人家你是修佛的,否則,人家看你這個樣子,會嚇跑的。這無異於謗法。

④學佛先作人,菩薩說:“眾生未度盡,誓不成佛”。只有你身邊人人都是菩薩了,你才有可能是菩薩,只要還有一個人不是菩薩,那你就不是菩薩,這個時候是不可以翹尾巴的。

⑤真正的孝道是上敬下和。只給父母錢不算孝順,父母生你養你,是給你孝順的,不是給你吼的。你不孝順父母或你配偶的父母,你的孩子一定多病或沒出息。如果你有兄弟姐妹讓父母不安心,也不算真正的孝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病,你真孝順,要幫父母安排他們的其他孩子,也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總之,父母不安心,就是你不孝。

⑥功德回向給活人,不是病就是災。建議功德回向給某位菩薩,利益眾生,然後,請該菩薩加持,將此功德回向給了業菩薩。

⑦現在的人,看配偶不順眼,看公婆不順眼,看岳父母不順眼,甚至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不順眼,看上司不順眼,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如果學佛還能有成就,豈不讓天下人都以學佛人為恥?誰還屑於學佛?所以,要學佛,先學作人。

⑧學佛見性成就,只有30個台階,非常簡單,但是,現在的學佛人,都盯著第21個台階,想一步跨越,卻永遠不可得,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修行,卻原地踏步。真正的學佛人,要先學作人,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爬,結果很快很輕鬆地怕到頂峰,開悟見性。所以,學佛,要“人道盡,天道返,佛道成”。

⑨現在的學佛人,智慧都學到茅坑裡了,以前作了錯事,光說改,改了就行了么?以前作過的錯事要懺悔的,末法時期,彌天大罪,一悔即消。以前對他人的怒恨怨惱煩要懺悔,殺盜淫妄酒要懺悔,貪嗔痴慢疑都要懺悔。

⑩怎么懺悔呢?現在的學佛人,殺個人懺悔15秒就告訴我懺悔完了,要不就是讀讀經,或者回向,或者讀人家擬好的懺悔文。於是我就問,我無緣無故暴打你一頓,不向你認錯,我回家一天讀一遍《梁皇寶懺》,連續讀100天,你能原諒我么?所有人都會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不會原諒我。那么,你為什麼己不所予,偏要施於人呢?真正的懺悔,是直接向被你傷害的人真誠道歉,如果能真哭出來,痛改前非,則善莫大焉。

三、學佛的關鍵在哪裡?

開發心智,能當下明心見性,成就菩提。

佛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無一法即是如來。”佛陀講八萬四千法門,流傳於世的不多,八萬四千法門,學佛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六度法門學說不同,現今中國大概是八個宗派,這些宗派里有相同的東西,也有不同的教授,但是選擇不同宗派沒有關係,歸根到最後的目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是要我們明心見性,即是淨空二字。

什麼是明心見性,明白那個佛陀講的真我本性是什麼樣子,領悟到佛陀所講的人人具有佛性是怎么回事?

人人懂的其義:學起來很專,認真,就說念佛吧,年年、月月、日日、時時不斷精進的很!很多門派如此。為什麼,修學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呢?個人認為對佛理不通達。對經典上法語套用上不會變通,被法所困,心智不開,不得自在。比如說:只要不斷念佛,就會往生,極樂世界!實踐證明:有個人名叫楊鳳琴六十年壽終,一生不燒香、不拜佛、不誦經、不念佛、不持咒、不坐禪。心中有佛,做事克已,為人忠厚,臨終往生。也沒拜過師,為什麼往生成佛?正確的說她一生尊老愛幼、克已無私。正心、正念、正行、心中有佛得成正果。

很多人學佛理論學了一大堆,學到最後就成了一個面貌,這個世界太苦,我要早點走,我要早點到極樂世界去,這裡我是一刻也不想呆了。抱著這樣心態的很多人就成了一個別人眼中的怪人,他可以一天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念佛,去做佛事、去念經,家裡的人完全不管,不關心,學佛學成了孤家寡人。佛陀教授里從沒有講這個,雖然是出家的功德非常殊勝,有殊勝願力的大丈夫願意以身表法,可以去出家。可是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男居士、女居士)是要和睦家庭的,是要照顧家庭的,佛陀從沒有讓學佛的在家居士完全放棄家人不管的。相反很多佛陀的經典中都有關於佛陀如何教授在家居士們處理家庭問題的教誨,包括如何處理錢財,如何做一個好女人,如何做一個好丈夫,如何念父母的恩情。六祖有句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把學佛的心態,學佛的表法過程弄錯了,那么不是學佛人,因為這樣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不能稱之為學佛人的。

學佛要學習佛的知見,還要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做。學佛不要被相法所困,學用結合,得成正果。關鍵:不要執著、妄想、分別、攀緣。欲望全無。心懷苦難利眾生。與佛相應,當下菩提!

上根人學佛:緣起性空,達理見性。觸境逢緣,我自空淨。

中根人學佛:法有傳承,明心見性。一門深入,理事圓融。

下根人學佛:禮佛萬頭,心咒無數。誦經有為,性在何處?

我們問問自己是上根人、中根人還是下根人?

四、學佛的基礎是什麼?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想學佛首先要知道因果,並且相信因果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因果,那么學佛就如同在沙灘地上建高樓一樣,最終會因為樓基不穩固而導致大樓倒塌,這也是很多學佛人學到最後開始不相信佛法的原因。他從開始是從相上學佛,把學佛等同於和佛菩薩做交易,我按照你說的去做,我供養,我布施,我誦經,我念咒,可是一旦出了不符合我心意的事情,因果理論沒有深信,最後這個人就會因煩惱心升起而不再學佛。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把這個道理從學佛之初就放在心上,同時通過修自己的心去開始改變,這才是學佛的捷徑。

2、去習氣、化秉性

人有三性,人用什麼性,得什麼果

三性為:佛性,習性,稟性

佛性:純善的,萬善的,只見人好,不見人壞,大智慧的

習性:習性是洗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善人在一起容易做善事,跟惡人在一起,容易做惡事

稟性:是我們生生世世業力以及祖先業力信息的總集,表現為怒恨怨惱煩。以稟性用事的人,遇事喜歡發脾氣,看人都是壞人,只有自己最好,遮障天性的純善與智慧,主賤;

以習性用事的人,如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主富;反之,主貧。我們古代有句話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就是這個道理,各位切記:“百善孝當先,萬惡淫為首,稟性(脾氣)又是萬之源”,孝敬的人,莫不富裕;邪淫的人,即使前世福報大,福報也會很快消耗掉的。我們要和沒有脾氣、善於自律的成功人士交朋友。

以佛性用事的人,只見人好,人人都有優點,唯有自己缺點最多,天天在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經常讚美他人,與人為善,每天都在不斷完善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主貴。

到了自淨其意的程度,則貴不可言,這就是佛。

所以,貧賤富貴,皆為自己的選擇,怨不得別人。

學佛的首要就是要化秉性,去習性,圓滿佛性。

一個沒有化秉性的人學佛,即便他學習了很多年,可能功夫會很深,道理會懂得很多,因為秉性的緣故,他會怒、恨、怨、惱、煩,那么就會出現“火燒功德林”的現象,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違緣、障礙。因為秉性作怪,總是發脾氣,總是怒、恨、怨、惱、煩,即便事相上按照佛陀教義去做,守五戒十善,但是一切唯心造,他的心是不清淨的,一旦心起了煩惱,這樣就又在造業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居士會覺得學佛很久、吃素、念佛、做義工,為什麼我還是不順,我還是煩惱不斷的原因。

化掉秉性同時學佛,是快速成就的最好路徑。

3、皈依三寶

皈依佛、法、僧三寶,這是學佛的必要與先決條件。

五、正確學佛的基本步驟

學佛總的是修行,修的是正心。怎樣得正心呢?首先通過學佛通達佛理,把欲望心,妄想心,執著心,分別心,攀緣心等空了,放下了,才能得正心、正念、正行。正心是佛,正念是法,正行是僧,是三寶,佛法僧,簡稱:“覺正淨”,是正知,正見,正行。是學佛的總綱。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又是空守義三字。是學佛得成就之妙法。不可不知。

1、首先通佛文教義:開佛正知、正覺、正行。

普賢菩薩說“覺,正,淨,空,守,意。”覺正淨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總核心。空守意是修行的總核心。

覺:開佛知見“空見”,空生妙有有歸空,各占五十中道行,人法雙空長性住,自在逍遙樂永恆。

覺是開佛知見,因性空生妙有,有後又歸空。

佛陀告訴我們本身我們自性是空性,空性生妙有是指所有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事物與現象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心化現出來的,包括地球、萬物,人,宇宙等等,有後又歸空是指這一切事物最終會歸於空,沒有長住不壞的東西。

簡單舉例子人想吃飯,開始並沒有想吃什麼飯,等於空,後來想吃什麼飯,做好了飯食,空想想出來的生妙有。把飯吃了,飯沒了,即是有後歸空。

世上萬物都是這樣,沒有長住不壞的。樓房會倒塌,人會死去,山川河流會變化,連宇宙銀河系在成、住、壞、空的劫中都要損壞的,更不要提地球上的人類。以上面所舉的簡單例子說明空生萬物有歸空。

心經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修行人不能占空又不能占色。占空不占色不能生存,指的是我們處處講空性而脫離世間生活,人需要生存,衣食住行不可少;占色不占空不能成就,如果我們一味沉迷於世間色聲犬馬的生活,而把修行成就的任務忘記,世間法有“愛憎、善惡、有無、取捨、兩面性“,修行人必須放下,就和世人一樣消耗福報,這是不能成就的。怎么辦?用為而無為法來解決,為是有為法,有我是世間法。無為是出世間法,是道心。兩下一結合,即是理事圓融。理是一成不變的,是空性。事是心心生萬物,萬法歸空,即是佛經講的性空心不空,理事二圓融。即是中道行,本來無一物,中道始於零。零即是空性。明白此理,修行就不難了。即修行人要很好的處理修行與世間生活的問題,兩者不能割裂開來,不能搞對立。多少高僧大德告訴我們要“平常心才是道”,佛法修行就在我們平平常常的一舉一動當中。人法雙空性長住,我們認識到佛性是空性,把這種認識放在心裡,但要在做事上很好的完成自己做人的職責。把為自己修行的念頭空掉,把我們對於法的執著追求也放下,人法雙空這樣才能找到自己本有的性,即是佛性,也叫神識,又叫一。一就是金剛不壞之身。所以說是自在逍遙樂永恆,證明是長住不壞之身,所以樂永恆。

正:心性平直同眾生,無求無得自性空;隨緣不變消舊業,不變隨緣道自成。

正是正知正見,正行正念。

佛從眾生中來,再高不忘眾生。佛與眾生同一佛性,眾生只是因為迷戀五欲沉淪,被無始劫以來的業障遮蔽了自己的本性。關愛眾生、搭救眾生、度眾生是佛菩薩們的職責。搭救眾生從來只知耕耘不問收穫,沒有這樣的慈悲心無法成佛!修行成佛,成佛之空性。

淨:心至一處到高層,禪淨一家性本同。止淨定安慮而得,五蘊皆空自神通。

心至一處,即是一心不亂。即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即是心佛不二。念佛而得成就往生可靠。

“佛號一聲,貫穿虛空。念佛是誰,自性弘明。”所以說禪淨是一家。佛家八萬四千法門總的說來,都是禪定法。都離不開,止淨定安慮而得。五蘊皆空自神通,是天人合一。

空:自性本空法無生,空生妙有法橫生。宇宙人生同一性,千變萬化不離宗。

是空自性,性空心不空。理事二圓融。

當打坐在三秒鐘之內時,即是見到自性。沒有一法,一片寂靜。後來妄念不斷。法橫生,宇宙人生統一佛性。不管怎么變,本性是不變的。懂得此理,對修行見道是有益的。

要認識到一點,成佛靠自己的自性,自性本是空的。但是自己認識到了是可以的,在世間做事時心是不空的,不能把這兩點搞混了。對家人說什麼都是空的,要不要吃飯,要不要養家,要不要用錢。如果你是一心發心救度眾生的大菩薩,也要把家裡關係和睦,自己身邊人都度不好,如何去度他人呢?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理事圓融。

講理事圓融,譬如自己不生氣是對了一半,不惹別人生氣,才是完美的,這就是理事圓融。所以,不但要修好自己的心,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

守:如意寶珠傳家寶,拂去灰塵自光明,光照三千大世界,覺有情深利眾生。

是守住清淨心不變。去腐生華。

人心外求法。人們學佛總是向外求,總以為在外面有個佛菩薩可成,而不知自家有寶。這寶即是心光。被塵垢蒙住。發不出光來,神通不能再現。要知道成佛靠自己修心,靠度眾生而成就,若想再現心光煩惱變菩提,感情變覺情。無為利眾生修行來完成,即是無任何所求的去利益眾生。

意:思意本源法無生,空生妙有又歸空。大千世界多幻化,反本歸原性本空。

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為而無為。

知道自性本空,知道要靠修行自己的心來成佛,下一步就要發菩提心去救度眾生。為是實際去做,無為是指做的時候心裡沒有任何的想法,沒有任何的要求,沒有任何的想求到什麼東西的想法。

不實際發菩提心救度眾生,學習再多的佛法理論也是空談,不叫真學佛。

與佛相應,當下明心見性之妙法。煩惱變菩提成就可靠。佛法不欺人。

以上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總核心,與修行的總核心。

學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呢,要怎么樣來面對諸多的逆緣,不順利呢?

要了解一個原則。即學法,得法,用法,空性不住一切法,事來即應,事過即了,性空心不空,理事二圓融。

“順境警鐘,逆境助緣。反正是道,心淨彼岸。”隨緣不變消舊業。世間法很多整天為衣食住行而忙碌。緣分很多,順緣逆緣都有。順緣來了是警鐘,逆緣來了是助緣。人們對順緣來了高興,莫忘了喜中有悲。逆緣來了,事不順不高興,莫忘了苦中有樂。這樣對待某些食物問題。自然消去業障,不再造新業障。心清淨自然。“不變隨緣道自成”對任何事物問題心無非分之想。見景生情心不動,定力深厚。空性無為,自然不用求什麼道自成矣!

認識一點,煩惱即菩提。

了業菩薩給我了業,逆緣菩薩給我考試,助緣菩薩給我力量。都是來解脫我們的,成就我們的,是幫我們成道的,哪有煩惱啊,都是我們的大善人。身邊的三種菩薩認識清楚了,不就是“煩惱即菩提”么?到了這個境界,哪裡有辱需要忍的呢?——除非你還沉浸在迷途里,不想成道。

2、始終破我識、我見、身見。

就是去掉脾氣秉性。通過懺悔解決,不然會出現偏見。尤其有神通的人更嚴重產生偏見。佛門宗旨:“佛光普照,普度眾生”。可有的學子不是這樣。“專講他人過,自己苦未了”,“以己為正道,他人走偏了。”更嚴重的是容不得他教。

化秉性,可以去掉累生累世的業障,再修學起來會非常順暢。比如妄念會減少很多,非禮作意的妄想會少很多,很容易進入觀自在的境界,很容易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

很多時候,我們在多個法門之間徘徊,我們在一個法門裡轉悠,因為秉性的緣故,我們的修行功夫一直徘徊不前,因為我們一直在苦惱於我為什麼老看人不順眼,我為什麼老發脾氣,我為什麼老是覺得誰不對,我為什麼老是有妄念,如何念佛可以一心深入,有時甚至是徘徊很多年的樣子,化秉性可以讓修行功夫一日千里,這是最好的也是最實際的修行步驟。秉性不除,是非不斷。即便修行十多年的老修行,不除秉性一樣火燒功德林,一樣非禮作意,一樣造業不斷。去除秉性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也是非常必須的一個步驟。

3、選定一個法門老實深入學習。(建議,末法時期老實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較妥當)

當前中國講有八個佛教宗派,在世間人們了解比較多的是禪、密、淨、般若法,修法傳承各有不同。

禪宗講參禪頓悟見性成佛;

密宗講傳承密法當下活佛;

淨宗講一心不亂,往生可靠;

般若講心光照大乾,修的般若智。

人無情見,即生道心。三台已去,貪嗔痴三毒已消,以道心率人心。普度眾生是大本大根之法。

“學佛修道苦能行,至誠發心與佛應。利生無求又無得,覺字當頭菩提成。”這即是發菩提心,行菩提路,念佛得道心,也在其中。

修法各異不同,手段不一。總的目標是心達淨空,目的是把自性引出來之後,見性成佛非易事,還作到五蘊皆空。才能天人合一,神通再現。這是佛經而言。

五蘊:“色受想行識”。修的五蘊空非是易事。此五蘊一空,人不能生存,世界變空了。不空不能入聖界,常住六道,不得解脫。首先必得通達佛理,找出對治方法。個人認為:色若空掉,用無為法。受若空掉,用忍耐法。想若空掉用正知正見法。行若空掉用菩提法,利益眾生而利己。識若空掉,用般若法,精華為我所用。

普度人生,報答佛恩,反的空掉,免的害人害己,這即是金剛經的精華:

無住生心成佛之真諦不必別有所說!

天人合一,當下菩提。

4、修行弊病

①“心智不開,相法所困,執法有生,何來成就。”

當前諸多的學佛人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心智不開,相法所困,執法有生,何來成就。”

簡單講就是人們不理解也不知道成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心智沒有開,沒有通達佛理。簡單的抓住一個法門,然後執著於法門所講的種種相與種種法之上而不能脫離,比如念佛要求每天多少聲佛號就能成就。他們認定學佛是通過這樣或者那樣的有為法而成就的,這樣的錯誤認識之下又怎么可能成就呢!

②“一念利生佛,論非即是魔。無為菩提路,有為黑暗多。”

很多的學佛人,自己選定了一個法門之後,開始認定自己的法門如何好,然後大肆攻擊其他的法門如何如何。這樣的修行還不如不修,佛陀共講八萬四千法門,要的是我們通過修行成就自我,而不是去互相攻擊,造下謗法的惡業直接下地獄,以後想要再聽經聞法,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看好自己的心,不要捲入爭論之中。爭辯的分別心一起,那一刻已經等同於魔王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要知道“修行達佛理,凡夫是非多。學子行三寶,爭鬥阿修羅。”

我們時常要看看自己是凡夫,還是阿修羅,還是修行的學子。

③學佛容易行者難,是事依我總是凡。心地無非性本空,度生無為極樂園。

學習佛學知識很容易,把相上的東西做到也很容易,但改變自己,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動刀子,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卻非常不容易,如果不能去除我執、我慢、我見,那么學佛終究只是積了點人天福報而已。學佛乃大丈夫方能為之事,大丈夫才敢於言,敢於行,敢於坦誠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世上學佛人有幾個是大丈夫呢?

六、念佛法門的修行要訣

1、念佛法門要怎么修?

淨土宗念佛法門在當前是比較流行而普遍的,很多人會選擇念佛法門。但當前的念佛法門中有些現象導致修學念佛法門不得力,下面會一一解說。

①出離心非常強烈,而把現實生活放在一邊。

有人通過學習佛理,或者親身感受,認為這個世界很苦,於是認定念佛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己的家,在現在的火炕里一刻也不想呆了,抱著這種心態的念佛人不少,但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壽命未到,抱著這種心,而不去實際解決自己身邊存在的諸多實際問題,脫離了現實,把現實生活仍在一邊,整天念佛而後求,菩薩我要走,你讓我快點走。我不想見家人,我不想上班了,我不想生活下去了。

“念佛修正心,不做痴迷人,現實要面對,脫離是罪人。”

②出離心不強烈,而把希望放在求佛菩薩身上

也有人沒有上面那么迫切的出離心,反正念佛好,我就念佛吧,求阿彌陀佛最後接我去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都會念,一年四季終不斷。朝山建寺求功德,明心見性終來見。”

以上兩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總體說來是犯了一個毛病,不懂得學佛修心,修的是自己的心。

“念佛求淨土,天真純一難。總綱覺正淨,核心自性空。”

念佛求淨土,這個“求”字,是說求自心的意思。

為什麼呢?

佛在心中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在靈山塔下修。

心外求法,有攀緣心是不對的。要消除妄想心,執著心,分別心。三心一滅,貪嗔痴自除。即得清淨心。

天真純一即是一心不亂。純一即是本性。

心淨土自淨,心外無淨土。樂在心中,何必求淨土。

所以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人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清淨了,自己當下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我到臨死時阿彌陀佛來接我。

如果平時沒有去除秉性,並養成心淨念佛,淨念相繼的習慣,那么到臨終時要你念十句阿彌陀佛,恐怕業障現前,一句也念不出來。要從平時的修心上下功夫,不是事相上我非常精進,我一天3萬聲佛號,可是秉性未除,怒、恨、怨、惱、煩依舊時時來找自己,那么“喉嚨喊破也枉然”。

2、念佛的真諦

佛的宗旨“佛光普照,普度眾生。”

很多人選擇念佛法門時,光看到了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卻沒有看到極樂世界去了還要分好多種不同情況的。

有的人沒有發菩提心,反正是念佛了,阿彌陀佛接我,到了邊地,不知道要多少劫才能花開見佛。

有的人學習,知道修心從當下開始,一樣念佛,在塵世中做利益眾生,普度眾生之事,這樣的菩薩往生直接到實報莊嚴土,有九品蓮台。

念佛,普賢菩薩雲“一聲佛號成菩提,還求什麼?”證明八萬四千法門,只要真心念佛,成就菩提!

為什麼?

因“南無”二字,是佛法僧。佛:覺而不迷!法:正而不邪!僧:淨而不染。變通法:是正心,正念,正行,正果。

“阿”是無量!無量光,無量法,無量壽!總的是功德無量,長住樂永恆,不滅之理。核心即是自性,空性成佛,即菩提!

老實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通達佛理,得佛正知正見正覺,而得成就。說明了不破我識,我見,身見,難得成就。為什麼?識:世間經驗:我見:本人經歷;身見:人之感受。不能帶到修行中來,否則障道,難得成就。更不能把各人的壞脾氣、秉性,惡習,過錯存在心性中。必須通過真心懺悔解決。不然會出現偏乘,偏見,脫離佛道。牢記佛門宗旨:“佛光普照,普度眾生”。與佛相應,名曰學佛。

淨:心至一處,即是一心不亂。即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即是心佛不二。念佛而得成就往生極樂可靠。

3、念佛法門的境界

往生極樂,念佛高境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學佛心得:“念佛修心忘我,見性花開我生。利人自然利己,不求自得聖名。”

一聲佛號妄無生,三毒已去自性明。自性本性是空寂,“淨空”何須老修行。

念而無念心寂淨,無念而念見自性。自性本來是“淨空”,無為念佛即是聖。心淨土淨是極樂,何須臨終求往生。

自性清淨法無生,般若生心自性空。精進修心離四相,利益眾生法無爭。

阿彌陀佛:“念佛成菩薩還求什麼?”

大勢至老人云:

佛號一聲般若生,達理明心喚智慧型。

萬里之因解苦難,淨蓮花開宇宙行。

“無住生心”無住是什麼呢?是相法無住,對念佛來說,淨念相續,即是外不住相,內一念不生,只有一句佛號由心而生,心佛不二。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有一句話“念佛我念我”佛性即是佛!由此可知,得佛的正知正見,破我識我見,發菩提心,行菩提路,與佛相應,開發智慧型。智是般若智,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認識自己,回歸本性。

七、禪定的步驟

五宗八萬四千法門,總歸禪定法,關鍵無智亦無得。

即是說:打坐時不能把世間法帶入打坐中去。

初級禪定法:外不著相,一法不生,心地淨空,即是本性,見到真我。

高級禪定法:外無世界,內無身心;覺知還在,佛來結緣。久之,得心心相印,感應道交,理事通達,凡事有成!

禪定共分五步:止淨定安慮

止法:靜室打坐念佛而後止,外不住相,內妄念不生。而得淨心。

淨後而得定,是一片寂靜法無生!此時得見本性空。

定而後安,心生快樂自在。

安而後慮,慮得無相般若智,佛菩薩來加持!

是慮而後得。以內養而言:煉養心性,得超凡入聖之功。以內景而言:得天禪二機。即是定中生慧,妙法橫生。即是空生妙有,不求自得。

正所謂無慮而知,不思而明。至誠者,天人合一。天之道與從容中道而道合。到此時,不知之知方為大知、不慮之慮方為聖慮,無有之有方為大有,無得之得方為神得,一無所慮則無所不慮。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神通妙用,光照大千,因自性神通,與天地接通。一通一切通,一化一切化,一得一切得。當下菩提。

八、箴言幾則

1、眾人我師,我是學生。

佛法無量,安身立命。

心生一念,便有邪正。

燃亮心燈,何須論聖。

2、阿彌陀佛,成就菩提。空性即佛,至誠歸一。

3、出家四大皆空,在家六根清淨。

佛門宗旨度生,修行練心見性。

世上萬法紛飛,學子靜心不動。

菩提人人奉獻,和諧幸福同慶。

4、學子練心煉機,何須論邪論正。

心地無非真我,邪魔利生即聖。

5、至誠學佛法無為,離相無我性如灰。

梅花喜歡漫天雪,不到靈山心不歸。

6、文殊菩薩云:

心有妄執,頓失本來。

清淨無為,自見本性。

7、出家四大皆空,六根清淨道行。

普度眾生無為,何必捲入論中。

凡夫你爭我斗,高僧黃卷青燈。

隨緣不變消業,不變隨緣聖名。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說明修練必須提高悟性。開悟的過程,也是不斷長功的過程。上乘功法,強調從煉心入手,修德以求道。不善於開悟的人,雖多年苦練,收效甚微,只能在低層次上徘徊。

"菩提"兩字佛教是指斷絕煩惱,成就涅磐的智慧或譯為道,意指達到涅磐的道路。菩提是佛的智慧或達到的覺悟,只有斷除煩惱才能達到菩提。簡言之,菩提者覺也。修練菩提功應在悟字上狠下功夫。

"佛"的含義是指大智大慧的人格。大智就是對世界上的事情有清楚的認識,大悲就是舍已為人。

"無量"即無限的意思。

"大光明"的含義有二:

1、心性光明:

(1)什麼是心性光明?

用佛家禪的語言講,人這盞燈原來是很亮的,但被各種各樣的執著和累所蒙蔽了,它失去了光明,沒有了智慧,變得愚蠢了,因之要擦掉蒙在燈上的各種污垢,使燈重新變亮。

心性是指不變的心體,心性是決定功力的唯一重要因素。心性可以轉化為德,德可以轉化為功,修煉者心性一旦上去了,可以立即出功。

心不明就不見自性,修練就是尋找那顆被世俗湮沒的本心,即善良之心,慈悲之心,所以說佛性人人皆有。

萬法歸宗,修練就是要歸到明心見性上。對萬事萬物不貪求,放下常人放不下的那顆執著之心。人若有貪求,若有執著,心就放不下來了。

要把凡心煉成真心。凡心就是名利地位,酒色財氣。煉心就是要把這些私慾之心煉掉,讓本心萌發。如果心收不回,私慾難填,功是練不好的。

(2)什麼是德?

修德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積德的目的是轉化能量,提高修練層次,積德必然是心性提高的結果。

德就是人的品德和情操,這是長功的基礎。修練者要有功德,功德是修練者應遵循的道德。功德的核心是利他人和容人。無私奉獻就是利他的主要表現。容人就是心地寬廣,寬容他人,講求功德,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真情。

從修德入手,這是從心態上進行自我調整,修練就是從生理上進行自我調整,二者相互影響,其目都是為了完善自身。修德就是使自己追求真正的人生,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擺脫物慾的誘惑,使人的生命活動處於最佳的狀態。

功夫要上去,必須先修德。如果德上不去,再怎么練也是白費勁。真正的高功夫,絕非靠死練,必須靠修。不修大德者難得大慧大覺。把修德作為煉心的根本大道,其根本點是在於破除"我"字。

德的主要體現之一就是善。善是人的本性,是人生的基本態,是進入功態最基本的條件,是進入高境界的前提。

修德,一要與人為善:對他人要心懷善良,要有愛心,無私奉獻就是我為人人的具體表現,這樣可處在一個平衡的心態環境中。有了慈善之心,也可以得到很多人良好信息的支持。

修德,二要與大自然為善:普渡眾生中的眾生靈,除人之外,當然還應包括大自然中一切動植物眾生靈。颳風下雨,天陰天晴,天冷天熱,這是自然現象,若罵天罵地這是不應該的。任意傷害眾生靈也是不應該的。不與大自然為善,哪裡還有什麼天人合一態?

修德,三要在修練中樹立善念:就是要用良性意念進行誘導。功法中的光態、採氣、排病氣等,都是運用良性意念。良性意念是進入功態的奧妙,只有進行功態,才能修出功夫來。若光是比划動作,不會運用善念,怎么練也進不了高層次。

只有做到與人、與萬物保持一種永久的愛心和善念,才能在精神上真正的解脫。心真正靜了,才能達到經常性的高度靜心,心靜者道方可得,這就是修德、心靜、長功三者之間的關係。

(3)為什麼要修德以求道?

修練需要真正誠意:一個人如果整天都處在虛情假意的環境中,就不容易說真話,辦真事。平時假話假事做多了,修練時就不容易產生真意,總是懷疑這懷疑那,不相信這不相信那。修練還需要的是真心誠意,只有真意才能專心一致練功。若長期修練沒有效果,首先檢查自己的心是真還是不真,只有真意方可使識神處於空態不主事,使人處於開放狀態,無神方可顯現溝通信息。

修練需要樹立善念:有德者心是善良的,若對人對事惡念叢生,如嫉妒、仇恨、挑撥事非、造謠中傷等,惡念多了,變了形的心態就不容易扭轉過來。而修練自始至終都需要良性意念的誘導,方能起作用。若採用假的意念,是不會有效果的。

修練需要心平氣和:人若是整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欲望叢生,這是一種緊張的心態。修練需要心平氣和,恬淡虛無,心無掛礙,這樣方可使氣血暢通,意念集中。修德可以淡化各種欲望,使心態逐漸恢復平衡。

修練需要心靜:心靜就是無煩惱、無貪求、清心寡欲,即萬事不執著、萬事不貪求,雜念則自可減少,心自然容易入靜。心靜了,練功時的萬念歸一念、一念歸無念就可實現。若心不靜,留戀於貪慾世界,怎能修得大道?

為什麼很多人修練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與不重視修德有關。德是基礎,基礎不牢靠怎么長功?

(4)如何修德?

甲、去掉貪心:貪心是把物質利益看得太重,如貪財、貪物、貪色。貪圖名利、貪圖享受等等。有貪就有煩惱。貪慾是引起心態不平靜最主要的原因,必須看淡一切,方能制心貪慾。

乙、去掉執著心:執著就是對某一個目標有過分的追求,且得不到解脫,如追求功感、追求功效、追求特異功能等等。執著是急於求成的反應,是不能自我解脫的表現。執著違反大道自然的法則,違反功到自然成的原則。在修練中,執著之心使功力出現停滯,徘徊不前,嚴重者有可能出偏。

丙、去掉嫉妒心:嫉妒是自我主動造成心理不平衡的表現,是心中自私的反應,是人為的不自在,是人際關係不協調的因素之一。去掉嫉妒心,在輕鬆、愉快、友好的氣氛中生活,保持良性意念心態。

丁、去掉報復心:報復是極不平衡的心態,是緊張態。不要因他人的過錯讓自己背上這沉重的包袱,要寬容他人,寬容就是良好的心態。

2、光明之身:

修練時要想像人在光中,光在身中,身體內外一片大光明。在觀想自己身體時,不要觀想自己的肉身,它太骯髒,思想包袱態沉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空性光明態的光明之身,即空無一物的透明發光體,這是觀想法界體性的空性。當身上的佛光向四周放射出去時,應想像放射出萬道金光。當採集宇宙能量時,應想像萬道金光向體內收攏。(怎樣修煉光明之身,在後面的悟道段落中再作詳細敘述)

二、修練為什麼必須心誠?

心誠則靈,心不誠則意不專,不恭敬則難虔心,不度心那來效果。心不誠是不可能進入無中生有的形象思維,不可能產生靈性,故心不誠則不靈。

心誠是心法的總樞紐,是練功的關鍵。若長期修練收效甚微,也應從心誠上找找原因。心誠者主要應表現在信、恆、悟這三方面。

1、信:

信與靈兩者是因果關係,真信真靈,不信不靈,半信半疑會信息紊亂,不會有多少效果。信的人意識專注,精力集中,可以實現以一念代萬念。不信者雜念紛紛,心神不定。信是出功效的決定性因素,是能否溝通信息的先決條件。

常人的思維是順向思維,讀書用的是求證法,工作中的改進管理和技術革新用的是驗證法,其共同點是證後方能使人相信。在社會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由於上當受騙太多,並成了先疑後信的習慣。這些思想上的障礙不排除,對修練是極大的妨礙。因為修練是逆向思維,要先信然後才靈。普渡眾生首先就是要度人對修練的真心與誠意上。2、恆:

恆就是修練要有恆心,不能間斷。修練是一個不斷聚集能量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練停停者是不能出功效的,這是心不誠的反應。那些半信半疑者也是心不誠者。只有堅信不移方能克服重重困難,持之以恆。

3、悟:

有語云"高功貴悟","功不在死練而在悟",說明悟對長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平時要提高對功理的理解能力,這屬於低層次的悟。修練時要善於捕捉靈感出現的剎那間的感受,這屬於高層次的悟。一般人都是從漸悟開始逐漸達到頓悟。在練時若老是停留在練形上,什麼腦筋也不動,說明缺乏悟性,這是心不誠最突出的表現。

三、怎樣才能練好功?

1、必須進入松靜態:

修練時的松靜態,首先是身體放鬆。真正放鬆時全身會有麻脹

感,此時應注意調上下、調前後、調左右、調內外,使麻脹感均勻一致。但最主要的還是心態要放鬆,不執著,不想與練功無關的事,樹立善念。

功夫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靈靜態的深度(不是死靜態),即取決於頭腦中識神的控制程度和元神的調動能力,不在於動作的繁簡而取決於入靜的層次,一個滿腦子私心雜念,整日被功名利祿所困擾的人,怎樣經常保持練功中的高度靜態呢?

在平日與人相處,若心懷嫉妒,心懷戒心,心懷惡意,雖然在表面上裝客氣,裝友善,卻在內心深處懷有不信任情緒,排斥情緒,甚至敵對情緒,如果整天處在這種不自然,不自在、不舒心的狀態下,這是一種緊張的心態。若整天患得患失,自私自利,貪得無厭,這都是一種緊張的心態。當心態緊張時,不管練什麼功法,都失去了練功最基本的條件--松靜態。平時心松不了,修練時自然就靜不了,會雜念紛紛。

修練的松靜態不僅僅是練功時那一時的鬆懈,只有一天24小時均能保持松靜態,即心無掛礙,心平氣和,行住坐臥皆不離這個。修煉須進入靜態,否則無法進入修練的高層次。

2、必須進行逆向修練:

張三豐雲"順則凡,逆則仙","逆"就是指逆向思維,逆向修煉,必須擺脫常規思維的束縛。在修煉中,逆向思維是起著重要作用的。會不會運用逆向思維進行逆向修煉,與能否成功得道關係十分密切,這是成功的訣竅。

一般人的心神是外弛的,思維的著眼點是外界的人與物。但修煉要求精神內守,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去想像去感覺,這就是心神的逆向修煉。

一般人看東西是眼見為實,但修煉需要運用無中生有的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接近"直覺"(直覺就是一下子使問題得到澄清的頓悟)才能產生靈感。邏輯思維是常規思維,是遠離直覺的,這是從"實"向"虛"的逆向思維。

對道理,平時可以多想、多聽、多悟,一旦練起功來,要絕學斷智,要把過去所學到的知識統統放下。放下的越多,修練效果會越好。要大智若愚,重在體感,心領神會,這是對知識的逆向思維。

常人辦事都需要根據預先的計畫,然後再付之實現,這是有為法。但修練要遵循"大道自然","功到自然成"的準則,這是無為法,這是從"有為"向"無為"的逆向修煉。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是由青年、壯年,向老年過度,其心態也隨之跟著變化。修煉要"復歸於嬰兒"使其心態回到嬰兒時期那種無知無欲,天真爛漫的心態中去,這是心態上的逆向修煉。

常人對物質世界的貪求是有增無減,私慾難以填平。修煉要求清心寡欲,方能心松心靜,這是對欲望的逆向修煉。

人從懂事後,各種知識逐漸豐富起來,迅速提高了識神的邏輯分析判斷能力,人的一切言行皆由識神支配。修煉要求識神退位,讓元神顯現,自動調理身體和開發人體潛能,這是由識神向元神開發的逆向修煉。

3、擺脫常規思維,才能進入特異思維:

所謂常規思維,就是眼睛能夠看到的三維世界(前後、左右、上下)而潛意識是逾時空的,它能與四維世界(前後、左右、上下、時間)相通,沒有時間和距離的限制。把時間倒回去就是追眼功能,把時間向前推就是預測功能,從外表能看清裡面的情況就是透視功能,把遠處的景物拉到面前透視就是遙視功能,它們都屬特異思維範疇。

邏輯思維是顯意識中的最高層次,它是最無視遠離潛意識的,感覺是思維中最原始最低級的層次,它是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過渡層次。在修練中要放下一切知識障,憑感覺去感知,才能進入特異思維。

特異功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中,在隨意狀態中,在恍惚狀態中自然而然出來的。有目的、有欲望、有安排,這一切都屬於邏輯化的範圍,越是進入理智思維,就越是離特異功能遠。

人類秘密的一半,都在潛意識中,影響調整潛意識,可以說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元神顯現後,才能溝通信息,增長能量,開發各種特異功能。所謂發功和接功,兩者之間都需通過潛意識相溝通,才能信息共振。若接功者的潛意識沒有調動出來,是接不到信息的。所謂心誠則靈的奧妙和悟性的奧妙,發氣的奧妙都是如何調動潛意識的問題。

信息共振就是溝通信息。在宇宙的空間,存在著無限的能量和信息,也存在著數千年以來得道者的殘留信息,信息共振就是可以調動宇宙能量和信息,用來開發自己潛能,這比自己刻苦修煉的後天功夫和能量要強得多,故此功的關鍵是溝通信息。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