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仁禪法師:念佛人就應專修,不用學太多,對嗎?


時間:2018/4/7 作者:淨土解行

關於專修、雜修的問題,前面印祖在十二祖讚頌中簡單作了介紹,這裡,我們引用善導大師、印祖的教言,再來進行廣泛抉擇。「行有專雜,解門不分」,主要抉擇行門上分專修、雜修,解門上沒有專雜之說。

這是我們對善導大師很容易誤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念佛人排斥聞思呢?就是沒有真正理解善導大師的本意,對專修雜修理解錯了,導致修學淨土法門的大方向都錯了,南轅北轍。甚至不但害自己,還要害別人,還要告訴別人:你不要這麼雜修,你不要學這麼多,學得越多,就越難往生。這就非常危險、非常可怕,這不是善導大師的本意!我們來看善導大師是怎麼講的呢?

《觀經四帖疏》:「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首先強調行者應該知道一個什麼道理呢?如果要「學解」,那就要深入經藏,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要學。而且是「皆得學」,也就是都應當學的,而不是可學不可學。佛的一代教法,都應該學。

「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聞思佛的教法之後,肯定接著要依教法去修行。那麼這個時候要修契機契理之法,依與自己有緣的、相應的法門來修,這時候可以講「一門深入」,專修是最好的。這時候不能修得太雜,如果太雜了,分心二用,甚至分心多用,那當然不得力。

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對我們修行來說,必須像打井一樣,一直往下打;不能打幾下換個地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換地方,如果這樣,那你永遠打不到水。所以必須要一門深入,「少用功勞,多得益也」。從「學行」上講,要專修,不能雜修。

善導大師的這種講法,本來就像一個「圓明寶珠」,非常圓滿、無懈可擊。但是,現在學淨土的人,甚至弘揚淨土的人,把善導大師本來非常圓滿、完整的講法,在中間「一刀切」,將上面「學解」的部分切掉不要,只取下面的「若欲學行者」這一點,導致現在學淨土的人普遍排斥聞思,這對整個佛法,乃至將來佛法的流傳都有很大的危害!

有人以為印祖是專門提倡念佛的,所以就說印祖:你教人不要讀誦大乘經典,就只管念佛。後來印祖在文鈔中專門作了解釋,說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的說法,這完全是有些人對他的誹謗、誤會。印祖不可能有這樣的過失。

但是印祖也有解釋,為什麼讓有些人沒必要看太多經書,教他只念佛呢?這有種種原因:或者當時戰亂頻繁,沒有聞思教理的環境;或者某人年紀已經大了,沒有太多時間聞思,所以須趕快念佛,等等。針對不同的情況,有時候印祖會有「專門念佛」的開示。

針對大多數人,我們下面看印祖是怎麼講的。對善導大師的學解、學行,印祖文鈔中講:

《印光法師增廣文鈔卷一·復戚智周居士書二》:「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

印祖對弟子開示,如果對淨土法門「尚未了了」,你去學其他宗派是不行的,你現在應該專門翻閱、研究淨土典籍。但是印祖這裡也提出,要「半日學解,半日學行」,一天到晚只研究教理也不行,念佛、實修也需要。

但是如果一開始不學解,完全不了知淨土法門,那真信切願從何而來呢?現在許多念佛人就犯了這個過失——對淨土教理一點不清楚,許多疑惑都沒有遣除,一上來就「乾」,相當於「盲修瞎練」。其實念佛也不是這麼簡單,不是說什麼教理都不懂就可以。所以印祖這裡提出要「半日學解,半日學行」,這點非常重要。

「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半日學解,半日學行,解行要相應。而且最後要達到怎麼樣程度呢?要「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也就是對淨土法門,對自己能否往生沒有絲毫懷疑了,真正生起「決定信」了,這個時候才能去修習其他宗派。

依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觀經四帖疏》乃至其他著作的講法,生起「決定信」,就能夠決定往生、百分之百往生,不是不定的。就像本師釋迦佛在《觀經》中講的,三心(深心、至誠心、回向發願心)具足決定往生,這是決定的,不是不定的。

所以,對我們修學淨土的道友來說,先要在淨土法門上下一番功夫。你能對淨土「徹頭徹尾,了無疑惑」,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你的往生大事就不必等臨終的時候確定,現在就可以確定下來了。按最權威、最精確的法相名詞來講,印祖講的「了無疑惑」,以及淨土法門經常講的「決定信」、「真信切願」中的「信」,就是唯識宗講的「勝解」、「勝解心所」,就是一種決定境,沒有絲毫的疑惑,不會隨他緣而改變。

摘自仁禪法師《觀經四帖疏講記》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