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勸信願真切甲,示真信切願


時間:2018/4/7 作者:藎木

《印光法師嘉言錄》

18.《二、勸信願真切甲、示真信切願【書一】二四》

原文:印光法師

甲、示真信切願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第八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云為,乃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莫能解脫。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也。色,即所感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於六塵境,起惑造業,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也。又“陰”者,蓋覆義,音義與“蔭”同。由此五法,蓋覆真性,不能顯現。如濃雲蔽日,雖杲日光輝,了無所損,而由雲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諸苦之本。修道之人,禪定力深,於六塵境界,了無執著,不起憎愛。從此加功用行,進證無生,則惑業淨盡,斬斷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實難。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隨己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至於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當處,便能於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諦語言,皆契實相妙理。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故經雲“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妄生猜度,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皆屬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實境。若有此種邪知謬見,便失往生淨土實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書一】二四

18.《二、勸信願真切甲、示真信切願【書一】二四》

白話譯文:圓濤法師

18.所說的淨土三資糧之“信”,必須相信娑婆世界確實是苦,極樂世界實在是樂。娑婆世界的苦無量無邊。總的來說不超出八種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種苦,無論是貴極一時的人,卑賤到乞丐的人都有這八種苦。前面七種是過去世所招感的果報,好好思惟自然知道,不須要詳說,說的話太費筆墨。第八種五陰熾盛苦,是現在起心動念以及行為舉動,這是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不能解脫。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所感的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就是接觸外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由這些幻妄身心等法,在六塵境起惑造業,如大火熾然燃燒,不能止息,所以名為熾盛。又者,陰是蓋覆的意思,發音和意思與“蔭”字相同。由這五法蓋覆真如自性,不能顯現。如濃厚的雲層遮蔽太陽,雖然太陽的光輝一點沒有減損。而由於濃雲遮蔽的緣故,不能蒙受太陽的照耀。凡夫沒有斷除惑業,被這五陰障蔽,覺性之天,智慧之光不能顯現,也是如此。這第八苦是一切諸苦的根本。修道人禪定功力深,對六塵境界一點不執著,不起憎愛之心。從此加功用行,進一步證無生四果。那么惑業淨除究盡,斬斷生死根本了。然而這個工夫很不容易。末法之中的修道人得到實在困難。所以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就是蓮花化生,沒有生苦。純是童男之相,壽命等虛空,身體沒有災禍衰變。老病死等等,這些名字尚且沒有聽說,何況真實受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都演暢佛法之音。隨自己的根性,由於聽聞而證果。親人尚且了不可得,哪裡有怨家呢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都是七寶所成,不靠人力,唯是化作。那么翻轉娑婆世界的七苦,而成為七樂。至於身體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開當處,就能在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間的語言都契合實相妙理。沒有五陰熾盛之苦,享受身心寂滅之樂。所以《阿彌陀經》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娑婆世界的苦,苦不可言。極樂世界的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沒有一點疑惑,才名為真信。千萬不可以凡夫外道的知見,妄生猜想度量,認為淨土種種不思議的勝妙莊嚴,都屬於幻想寄託的話。是譬喻心法,不是真實有那個境界。如果有這種邪知謬見,就失去往生淨土的實際利益。這個禍害很大,不可以不知道。【書一】二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