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彌陀名號即法界體


時間:2018/4/8 作者:蓮藏

彌陀名號即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覺

黃念祖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彌陀要解》云:「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由上可見,彌陀名號即法界體,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又名號即眾生之本覺理性,起心念佛,是為始覺。今所念之佛,正我本覺。故云持名即是始覺合本。是故念念相應,而念念即佛。是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是故《觀經》云:「是心是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故《疏鈔》曰:越三祗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思議!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故為難行道。今此淨業,巧入無生,蓋易行道也。念佛法門乃修行之徑路,而持名一法又為四種念佛中之徑路。故稱為徑中之徑。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黃念祖:彌陀名號即法界體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彌陀要解》云:“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可見,彌陀名號即法界體,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又名號即眾生之本覺理性,起心念佛,是為始覺。今所念之佛,正我本覺。故云持名即是始覺合本。是故念念相應,而念念即佛。是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超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是故《觀經》云:「是心是佛」。一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故《疏鈔》曰:越三祗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思議!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故為難行道。今此淨業,巧入無生,蓋易行道也。念佛法門乃修行之徑路,而持名一法又為四種念佛中之徑路。故稱為徑中之徑。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黃念祖:淨宗之妙,全在於此!

經云:“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解)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也。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蓋自他本來不二,肯仗他力,即是於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心朗現,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淨宗之妙,全在於此。

法藏菩薩陳明‘非我境界’後,乃啟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之廣說諸佛之無量勝妙剎土。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攝取之法,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大乘無量壽經解·至心精進第五》

黃念祖:持名念佛妙在因果同時,即凡心成佛心

念佛法門具有《法華經》“因果同時”的殊勝——蓮花獨有之妙,花正開時,其實蓮蓬宛然顯現於中。花果表示修因時即結果時,稱為因果同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時即成佛時。同時出現,花正開時,小蓮蓬已現,花瓣落後,蓮蓬漸長,漸漸蓮子充實,可以種植,這是蓮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蓮蓬即是初開時所見之蓮蓬,決非他物。所以說花果同時。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勝,非常圓頓的妙法。

《彌陀要解》中有現成的兩句,正好作一個對聯:“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這兩句可以概括淨土宗的殊勝奧妙。

“事持”就是不論是誰,老老實實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這么持名了。理持呢?須要契於實相,住於般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從容中道,這叫理持。

所以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念佛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覺得無從下手——但是你不知道,這個奧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實實,綿綿密密,清清淨淨,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也就達到了實相念佛!

念佛法門最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稱為究竟的方便。

所以說“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為你就是清清淨淨的,別的都放下了,若能“淨念相繼,能所兩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實相,也即是實相念佛。

實相的功德不可思議。以懺罪來說吧:“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說明實相能消眾罪。《觀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億劫是多長的時間,生死重罪是何等的重罪!《觀經》指示,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這是由於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實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的關鍵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大菩薩的境界。但是凡夫就不可能做到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都不可能了。因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沒有一個時間能無住。成了阿羅漢就“無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無量眾生的心,所以阿羅漢能“無住”但不能“生心”。

再往上到了台宗別教三賢位的菩薩(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以我們成佛共四十二個位次。十信還不算賢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個住的位次,十個行的位次,十個回向的位次,這是三十個位次了。這稱為三賢。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頭還有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賢位,他們有時“生心”,有時“無住”,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

只有在別教(天台宗判分佛教為四教:(一)藏教小乘、(二)通教通於大小兩乘、(三)別教純大乘、(四)圓教一乘)登地的菩薩,才能在生心的時候就無住,無住的時候就生心——所以說這是大菩薩的境界。

可是我們用念佛法門,正當念佛時你一切都放下了,什麼世間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無所住”哇;可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自然相繼,這個是“生心”。就暗合“無住生心”的甚深般若。

再前進一步,蕅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這一句佛號即是佛的果覺。念佛是從佛果起修,以佛果覺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時。(念佛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所以淨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師曾說,淨土即是密教的顯說。又說,稱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贊咒也即是讚嘆佛號。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圓攝萬類。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與華嚴會上五十二位次的法身大士一致發願求生淨土:“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菩薩所發求生西方淨土的願。

文殊菩薩,大智文殊菩薩的發願一樣,把這七言偈改成五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為志願。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上根也不屈才。

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眾生都能往生!

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講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佛,念佛之後穿上鞋下去繞佛。後來發現有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著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念佛,兩隻鞋就放下去了,是兩隻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隻鞋當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著他繞,成為常規,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隻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這隻老鼠,它能跟著人繞佛,跟著人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隻鞋中間坐化了。至於它是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然坐化,決定是深入淨土法門。

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眾生,只要他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剎那,就成就清涼華菩薩。

所以說,淨土法門普被三根,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黃念祖居士《心聲錄·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