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四種慈悲


時間:2018/4/15 作者:心愿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提到說,煩惱裡面哪來有慈悲呢?他一定要心清淨,慈悲心才會出來。有時候煩惱裡面也有慈悲,老法師說,在佛經上講有四種慈悲,第一種叫愛緣慈悲,大概都是對自己親戚、親朋好友,因為你愛他們,所以你跟他有關係,或是我跟他有關係,那麼我會幫助他、我會愛護他、我會照顧他。但是如果不是親朋好友,這個心就生不起來,這是第一種,叫愛緣慈悲。

那麼讀書人有德行、有學問,他心量拓開,也就是《弟子規》上講,他已經達到「凡是人,皆須愛」,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講,叫眾生緣慈悲,把自己的愛心拓廣了,能夠慈悲到一切眾生,這個很難得,在我們中國人稱這種人叫聖賢,大聖大賢,這是眾生緣慈悲。他的慈悲能夠達到一切眾生,跟他毫無關係的他都一樣慈悲,這個叫眾生緣慈悲。

第三個,是佛門裡面的菩薩,他的慈悲叫法緣慈悲。菩薩還不到佛這個境界,他在學佛。佛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跟我是一體的。那菩薩他在學習,他也把他的慈悲的心像佛一樣廣被法界一切眾生,但是他的起心動念沒有斷,分別執著沒有了,他還有起心動念,這個是菩薩的法緣慈悲。

那最後一個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無緣慈悲,這是佛的境界。無緣慈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緣」可以用現在兩個字來解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無緣慈悲就是無條件。為什麼無條件呢?因為是一體,眾生跟佛是一體,一體哪裡有條件呢?所以佛他是無緣大慈大悲,菩薩是法緣慈,聖賢是眾生緣慈,一般凡夫只有愛緣慈。所以到聖賢的時候,他的慈悲心、他的愛就拓廣了,所以「凡是人,皆須愛」,這是屬於聖賢的境界。我們看年歲跟我們父母差不多大的,對他的禮敬跟自己的父母就沒有兩樣。看到年紀小的,跟自己的兒女一樣,就會把他看成自己的兒女一樣去照顧,這是世間聖賢。那麼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這個就是我們提到趙清獻公的慈悲,我們提到佛法裡面講有四種慈悲。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六四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