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遵式大師: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新白話版2


時間:2018/4/28 作者:常念彌陀

一是禮懺門

應當天天早晨,在常供養的道場中,穿戴整齊,端莊嚴肅。在佛像前,親自燒香,合掌定心,這樣唱道:「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常住三寶。」存心遍禮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寶。

拜起,兩膝著地。手執香爐,燒眾名香,唱道:「願此香菸雲,遍滿十方界。無邊佛土中,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唱完,靜心片刻,想像香雲,供養三寶。普熏眾生,都往生淨土。

想完,放香爐起,作一禮。起身合掌,恭敬懇切。想像面對彌陀,以及一切佛,而讚嘆道:「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頂禮。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大智大願力,普度於群生。令舍熱惱身,生彼清涼國。我今淨三業,歸依及禮讚。願共諸眾生,同生安樂剎。」

贊願後,就禮拜佛。每一拜存心專對,唱道:「一心頂禮常寂光淨土,阿彌陀如來,清淨妙法身,遍法界諸佛。一心頂禮實報莊嚴土,阿彌陀如來,微塵相海身,遍法界諸佛。一心頂禮方便聖居土,阿彌陀如來,解脫相嚴身,遍法界諸佛。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諸佛。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阿彌陀如來,十方化往身,遍法界諸佛。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教行理三經,極依正宣揚,遍法界尊法。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觀世音菩薩,萬億紫金身,遍法界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智身,遍法界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清淨大海眾,滿分二嚴身,遍法界聖眾。」

接著兩膝跪地,手執香爐,燒香至誠,而這樣唱道:「我今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起身,又跪地,手執香爐,唱道:「至心懺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眾生。從無始世來,無明所覆,顛倒迷惑。而由六根三業,習不善法。廣造十惡,及五無間,一切眾罪,無量無邊,說不可盡。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絕,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淨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遍滿虛空。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暗。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永無出期。經上說,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非佛法。而我不了,隨無明流。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纏縛。今始覺悟,今始改悔。奉對(叩)諸佛彌陀世尊,發露懺悔。當令我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所作,現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不識,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畢竟清淨。我懺悔已。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淨。皆悉回向,莊嚴淨土。普與眾生,同生安養。願(叩)阿彌陀佛,常來護持。令我善根,現前增進,不失淨因。臨命終時,身心正念,視聽分明。面奉(叩)彌陀,與諸聖眾,手執華台,接引於我。一剎那頃,生在佛前。具菩薩道,廣度眾生,同成種智。」(應當三遍,如果時間緊比較忙,一遍也可以)

起身說:「懺悔發願完,歸命禮敬阿彌陀佛,以及一切三寶。」一拜。

接著旋繞法,或三圈,或七圈,甚至多圈。口裡稱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或三遍或七遍或多遍,這樣稱念,隨自己意願,不限遍數。

然後到佛前,三自歸,唱道:「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拜)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拜)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拜)」

然後到別座誦經。誦《彌陀經》,或《十六觀經》。如果都不能誦經文,就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自己掌握時間,或再回向總結也可以。

二是十念門

每天清晨穿戴好以後,向西正立,合掌。連聲稱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作為一念,這樣十氣,名叫十念。但隨氣的長短,不限念佛的數,只是長久,氣到極致為度。那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適當。這樣的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使心不散亂,因為專精才是功夫。名叫十念,是為了借氣約束心念啊。這樣念過後,發願回向等等。

「我弟子(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已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戀。亦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持金台,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作這個願後便可以了,不必禮拜。

要盡這一生,不能有一天的暫時懈怠,只有用不懈怠來約束自心,才能生極樂國。

三是系緣門

凡是在公在私,經歷俗務很多,雖然忙亂而內心常常不忘佛,以及憶念淨土。譬如世間人有想念的事在心裡,雖然經歷語言、來去坐臥種種的事務,但不妨礙心裡掛念,前事分明。念佛的心,也應當如此,或有時忘了,很快就收回念頭,久久成性,常常隨意想起。《楞嚴經》說:「譬如有人,一專為憶,(譬喻佛常念眾生)一人專忘。(譬喻眾生不念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樣的繫心,自然常遮一切惡念,如果想作惡,因為憶佛,惡不能成。縱然是隨惡作惡業時,心下常是軟的,如身上有香氣,自然就不臭。又覺得心裡微有惡念,就馬上憶佛,因為佛力,惡念自然息止。就如人遇到困難,求那強勢的援助,必定能脫免。又如果見他人受苦時,用念佛心,憐憫他人,願他離苦。就像審斷案件,因為念佛,生憫念心,雖然是依王法,也應當暗暗發願說:「我行王法,不是我的本心。願生淨土,發誓要救濟。」凡是經歷的一切境界,有善有惡。因為心中憶佛,都是心念作願。所以普賢願王說:「作一切惡,皆不成就。若作善業,皆悉和合。」就是這意思吧。這樣相續不斷念佛在心中,能辦一切淨因功德。恐怕厭煩閱讀,不再細說。確實這個門,利益最大。

四是眾福門

《普賢觀經》說:「若是國王大臣,要懺悔重罪,應當修行五件事。一是應當正心不誹謗三寶,不障礙出家,不干擾破壞修梵行人(對於持戒四眾,不要有污行)。二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三是正法治國,不欺害人民。四是在六齋日,命令境內能管到的地方,不要殺生(嚴禁漁捕,以及不誰奸斗。六齋日是,白月(前十五日)初八日,四天王使者巡查世間。十四日四王太子巡查。十五日四天大王親自巡查。黑月(後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巡查世間。每月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如果四王親自下來巡視,一切諸天星宿鬼神都同時隨從。如果遇到修福齋戒的,天人就相互慶賀。就為這人添加福壽,護持福業,使他成就。)。五是應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這與《十六觀經》說的「三福」大概相同。但《普賢觀經》是對王臣說的,所以特別引用。這也是三世諸佛的淨業正因。如出家四眾,應當依《觀經》三福修行。可以按自己的話說,只是隨時作一福事,都須要當時或用心念或用口說,有意回向,才成為淨土的因了。

勸修行人對於這四種法門,必須天天專持修習,才可以自己決定往生淨土。這個四行,就是學修念佛三昧往生的正因。經上說:「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如果有人只聽到佛名二菩薩名,就消除無量劫生死的罪,何況憶念?如果是念佛的,當知這人是人中的芬陀利華,觀音勢至是他的勝友,當坐道場,生到佛家。這人在現世,那佛常派遣無數的化佛,無數的化觀世音,化大勢至,以及娑婆世界常有二十五菩薩,晝夜擁護。在行住坐臥,在一切時間地點,不使惡鬼有機會。不受一切災難,常被國王大臣一切人民的敬奉。修行功德,一念之間,不可計算,如佛的辯才,不是能稱揚的。除了那頑固不化的人,誰聽了不信樂?

舊跋

慈雲大師編集了《往生淨土懺願儀》,又為在家人論述了《決疑行願二門》。但出家人也可以修這行願。幽溪大師晚年,把行願奉為每天的功課。臨終盤坐,用手指畫空中,寫「妙法蓮華經」五字就往生了。法門的妙,這裡有驗證了。(順治四年丁亥仲冬淨土弟子正知謹識)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