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百業經》:(19)耶惟檀王妃 同行等流兩世被辱


時間:2018/6/21 作者:藎木

序譯序 (摘錄)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在翻譯《百業經》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此謹表謝忱。以此功德,願我們及一切有情堅信因果,同生極樂!願增吉祥!

譯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傳講

堪布索達吉譯導

耶惟檀王妃——同行等流 兩世被辱

一時,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達多(Devadatta)當時殺害了蓮花色比丘尼,(師言:提婆達多原本造了兩個無間罪(Panca Nantariya),此時又造一個無間罪。)因此,薩迦國王把他驅逐出境,他無處可歸,就想:應該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後他又琢磨:我現在殺釋迦比丘沒有能力,證得佛果也沒有能力,那就回到原來悉達多太子的王宮裡去,跟那些王妃搞好關係,再進一步得到王位。他作著這樣的美夢。之後,他特地派人跟耶輸陀羅(Yasodhara)、耶惟檀等說:「釋迦比丘說自己遠離了貪心,可又娶了這麼多王妃,若無貪慾心就不應娶妃子,這種作法很不如法。如果你們對提婆達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很想作國王。」聽後,兩位王妃一起商量對策。後來她們決定:我們如果直接制止可能不太好,不如讓他來王宮我們當眾奚落羞辱他。於是派人告訴提婆達多說:「我們很樂意讓你來宮中,有什麼事我們一起商量,會讓你如願以償的。」提婆達多聞此欣喜若狂,立刻趕赴宮中。當時宮中仍有悉達多太子的法座,他得意洋洋地想坐法座,但諸天以為很不如法,馬上把法座用神變隱藏。耶惟檀王妃帶著所有王妃坐在宮門前的台階上準備接待提婆達多。耶惟檀獨自高坐,當她見到提婆達多得意忘形地走來,內心覺得好笑,就上前假裝殷勤地說:「歡迎您的到來。」提婆達多合掌對王妃客套幾句。王妃上前狠狠地捏住他的雙手,他使勁抽也抽不出來,就這樣耶惟檀王妃把他雙手捏出血來。提婆達多疼痛難忍,繼而王妃又將他摔倒在地,狠狠地踢他,眾王妃一涌而上,以各種東西砸他,有的用牛糞打他,有的用油燙他。最終他狼狽不堪遍體鱗傷的回到了他的眷屬果嘎樂嘎那裡。果呷樂嘎等人問他:「今天你運氣不錯吧,去王宮與王妃一起享樂。」提婆達多十分尷尬。

諸比丘得知此事,前白佛言:「今天耶惟檀王妃等當眾羞辱了提婆達多。」佛言:「耶惟檀夫人不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羞辱過他。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提婆達多的前世),離印度不遠的布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國王(世尊的前世),這兩個國家因一些嫌隙互相作戰,殘殺了很多人。一天,梵施國王與眾臣談論一些關於女人的事情。梵施國王問眾大臣:『哪些女人長得最漂亮?』群臣各抒己見。其中一個人告訴國王:『他們所見的都比不上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其貌美非其他女人能比!』聽到此言,梵施國王突然生起了極大貪慾心,想: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但要得到她唯有先平息兩國之爭,緩解矛盾之後再找機會。於是便設法與自在部國王言歡合解。過了一段時間,他專門派人告訴自在部王的王妃說:『兩國和合我意在於你,能否賞個機會,我倆面談為宜!』自在部王妃就將此事悄悄地告訴了自在部國王並說:『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眾人當眾羞辱他。』國王同意了。接著她又寬慰國王:『請您放心,我會處理好的,您不要過於計較!』然後自在部王妃派信使告訴梵施國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礙於自在部國王,若您真有誠意,最好先殺掉他方便我倆行事。』梵施國王得信後覺得這很容易。他馬上又惡化兩國之間的關係,並派四大軍隊攻打自在部國。一天早上,整個布德哈拉城被包圍得水泄不通,自在部國王手下的一些人也被殺害了。這時王妃又派人對梵施國王說:『你殺下面的人有什麼用,你的目的是為了我,現在本宮僅有我獨自一人,你穿上一套普通市民的衣服來就是了。』梵施國王信以為真,馬上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套破爛衫換上,溜進了王宮。這時候自在部王的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子、大臣、商主們,梵施國王非法偷溜進我宮,欲行邪淫……。』自在部國王進來說:『你身為國王卻溜進我宮中欲行邪淫,實不如法,當以刑處之。』自在部王妃說:『殺了他也沒多大意義,不如當眾羞辱他,再讓他滾。』於是,王妃上去狠狠地踢他,眾人也用各種東西打他,用油燙他,他也是半死不活的離開了自在部王的王宮。眾比丘,當時的自在部國王就是現在的我,王妃就是現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國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師言:這個公案說明了釋迦世尊與提婆達多前後的因緣也是一種同行等流果報。所以有些專門害別人的人,也是前世業力所現。)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