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幸福人生: 為人處事

栽一棵屬於自己的樹!


時間:2018/7/10 作者:君合

栽一棵屬於自己的樹!

修習佛法為生命的歸宿找到路徑和方向。學習《生命的回歸》的時候,我不禁仔細觀想此處「回歸」的用意,為何要用「回歸」這個詞,而不用「解脫」「圓滿」之類的詞呢?

回歸二字,一是「回」,強調生命發展的方向;二是「歸」,強調歸至生命的本來面目。

《人生五大問題》中指出,生命的歸宿在當下的心行,回歸就是向內心看,而不是向外追求。「回歸」道出了心法的最重要的特點,現在我們要回到當下,回到原來的家,可是如何回去呢?我們就像在外流浪多年的孩子,早已不記得家的樣子,也不記得回家的路了。

《生命的回歸》就在告訴我們如何走上回家的路。書裡說,生命分為物質和精神的兩個系統,生命的回歸就要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回歸,在精神上放下我執,回歸單純狀態;在物質上放下對外界的追求,回歸簡單的生活。

認識的回歸是精神回歸的基礎。書裡告訴我們,由於人類感官系統的遲鈍性、錯亂性,我們以此為基礎的認識也是顛倒、錯誤的。那麼回歸之路就要從修正我們的認識開始,修正的方法就是通過修學佛法,獲得正見,用因緣因果、無常無我的觀念來不斷修正我們的觀念,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從精神上回歸單純,因為越單純的東西越接近生命的本質。

但我們修學中會遇到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目前的心非常不清淨。我們大多是以妄心來修習佛法的。師父說:當我們處於妄心狀態時,即使告訴自己「不必執著」,告訴自己「看破放下」也是難以奏效的。因為妄心是有粘性的,只要對外境有所觸動,立刻就會被黏住,被糾纏。對所愛起貪,對非愛起嗔。既然是這樣,我們如何精神回歸?

物質回歸,是精神回歸的一個入手處。既然妄心會對對境有粘連性,我們可以逐漸減少對境接觸的機率,師父提出自然的回歸,正是要我們減少對外境的追逐。

現代人類已經背離了自然,不僅僅是身體無法適應自然,還因為我們的心更難回歸自然,物質文明的發達使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再直接與自然發生緊密的聯繫,我們已經習慣於人類創造的複雜環境,我們的心也隨著這些複雜環境不斷地變化,無法停息片刻,甚者失去了安靜和休息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物質的回歸和精神的回歸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

簡單生活,從行動上改變生活方式,就是一種修行,讓生活環境儘量地簡單化,明了身外之物和身體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減少對物質的追求,減少對社會關係的追求,騰出更多的時間內省,觀照自己的內心,思維法義。

我們學佛,是要放下以前種種的觀念和成見,理解並接受佛陀教導,如果把人比喻為一個杯子,我們這個杯子已經被往昔積累的形形色色的觀念充滿著,今天各種各樣的觀念還在源源不絕地傾倒進來,我們的妄心樂此不疲地攀緣著這些東西。簡單的生活可以讓妄心黏著得少一些,當我們的正見漸漸樹立起來時,我們就可以慢慢將杯子裡的陳年舊物一點點地倒出來,成為一個合格的法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