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福報從哪裡來呢?從生生世世累積資糧而來


時間:2018/7/11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累積資糧,是獲得暫時解脫和圓滿佛果不可或缺的。續部中說:「未積資糧無成就,沙子不能榨芥油。」不努力累積資糧,而只想得到福報和成就的人,就如同想從沙子裡榨出油來,是不可能的。反之,努力積聚資糧,自然會得到福報。就像榨芝痲取油,即使輕輕擠壓一粒芝痲,也會擠出油來;榨多少芝痲,就可以擠出多少油。

佛經上也說:「未曾積資欲成就,猶如拌水欲得油;累積資糧欲成就,恰似攪乳得酥油。」所以,想要充足富裕的生活,必須有足夠的福報;想要修行佛法,更需具足大福報。福報從哪裡來呢?從生生世世累積資糧而來。

有人一生努力做事,希望得到名、權和財富,可是卻不一定有很好的結果;有的人好像不太做事,財富卻像從天而降、滾滾而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和過去世是否累積資糧,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沒有世間財富享用,或沒機會修行、修行無法成功,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糧啊!我們不能光羨慕那些有福報的人——嘴巴上說說隨喜,自己卻不願去盡力累積福報。

福報分為無漏和有漏。在累積資糧的同時,沒有空性智慧,或沒有以三要行攝持,福報不會長久;有時只成熟一次就會耗盡,或是一發脾氣就會消失。因為容易漏失毀壞,所以稱為有漏的福報;而無漏的福報,必須以空性攝持。修行前五度時,能以般若空性攝持,則所累積的資糧功德,將成為無漏的福報,這是一地菩薩以上的聖者境界。

兩者主要的差別,就是有沒有「分別執著」。無漏,沒有「能執之心」和「所執之境」;反之,有「心」與「對境」的分別。有執著而得到的福報,就是有漏的。我們是凡夫,只能做到相似的勝義,故此應以三要行攝持善法,不要過於執著,要練習如夢如幻地累積資糧。

福慧二資,成就二身

一切出世間的成就,來自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本淨光明的如來藏功德,眾生本來就圓滿具足,但被罪障所遮蔽,無法顯露現前。正如之前說過的比喻,太陽本身有光芒,但被雲霧遮蔽時,需要靠風來驅散雲霧,陽光才能顯露、普照萬物。眾生的如來藏有如太陽,煩惱罪障有如雲霧,而福慧二資糧就是除去雲霧的風。

如果不曾累積福慧二資糧,淨除煩惱業障,就無法得到法身、色身雙運的佛果位。但我們也要知道,福慧資糧不是「產生」如來藏的因,而是讓如來藏——俱生智慧得以顯露的助緣。就像風不是「產生」太陽的因,而是讓太陽自然「顯露」的助緣。

帝洛巴大師對弟子那諾巴,也強調了福慧二資糧的重要性:「吾子那諾巴,現緣雖生起,未證無生義,莫離積二資。」意思是,顯現都是緣起法,是從因緣而生,在還沒有證悟無生空性之前,不要捨棄積累二種資糧。

龍樹菩薩也說:「以此善根願眾生,圓滿福慧二資糧,福慧二資糧所生,勝妙二身得成就。」意思是,以所作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他們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在獲得圓滿的福慧二資糧後,可以獲得殊勝二身——法身和色身的果位。

其中,圓滿智慧資糧,可以獲得法身;圓滿福德資糧,可以獲得殊勝色身。所以,不能只修空性智慧,而不累積福報善行;但也不能只懂得行善、積福,而不修空性智慧。福德和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在學法的過程中,常會講到三輪體空,強調要破除人我執和法我執;而在某些人那裡,卻好像已經成為了口頭禪,無法落實在現實中。像在供曼達時,如能將自己的身口意觀想成供品,供養諸佛菩薩,就會慢慢破除執著,暫時體會到無我的境地。

雖然我們無法真實擁有宇宙的一切來上供,但只要用心觀想,透過累積福德資糧,慢慢和智慧相應,一旦證悟空性時,就會生起真正的慈悲。成佛時,福德資糧成熟為報身和化身,就能有無邊廣大的能力去利益眾生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