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四十一願、諸根具足願


時間:2018/7/14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第四十一願、諸根具足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頌曰

若人聞名欲往生乃至得成佛道時

不斷煩惱淨諸根具足實相身諸根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六:聞名令得端嚴願(義寂);諸根具足願(法位、靜照、真源、禮阿、深厲、觀徹、道隱);聞名至佛具足諸根願(智光、良源);具足諸根願(法然、慧雲、月珠);諸根貌妙願(璟興);聞名具根願(性海)。今從靜照法師,採用「諸根具足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述有二文:

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滿,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余佛剎中,所有眾生,聞我名已,乃至菩提,諸根有闕,德用非廣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闕此願文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闕此願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闕此願文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二十八願:

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常得六根清淨。

《大悲分陀利經》第二十八願:

乃至菩提際,無有諸根不具足者。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眾生,雖聞名發心,修行佛道,諸根不具,身心缺陋,身者,目盲不見真儀,耳聾不聞圓音,瘖啞絕諸稱誦,吃吶不能說法,鼻嗅不嗅信香,足躄不蹈靈場,手攣不能合掌;心者,目對化佛,不見真境,向佛形像,不思恩德;耳聞法義,不解一乘,聽佛願力,不生信樂;身不禮佛祖,口不稱佛名,心不向仁義,手不翻經卷。如此之人,徒生浪死,埋沒己靈。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發起菩提,諸根闇昧,或根不具,乃自修福慧無減,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諸菩薩眾,聞我名者,乃至成佛,身心諸根,無有缺陋。」

凡六根圓具者,皆此願力之妙能,然則諸根具足,值遇此法者,何不速取信求往,念佛恩耶?若根不具人,更應念佛,只悲信不具足,莫愁形缺。佛願廣攝萬機,無所棄者,念佛功德,唯信為器;佛法寶山,唯信為手;彌陀覺月,唯信為水;如來出興,唯信為因;菩薩度生,唯信為緣;故古德云:「為往生淨土,只要信心,不顧其外。」

六、釋疑通妨

問:所言菩薩,指何位菩薩?

答:應是住前及三祇之菩薩,因此位菩薩未離根缺故。若依聲聞藏教,至百大劫位,得六住定,具根定時,具此德也,故知三祇劫中,具不具不定也;若依菩薩藏教,十信位中是具不具不定也,第三僧祇,猶有未離諸根不具,過百大劫,方得五勝,《俱舍論》言住定菩薩始得五德:生善趣;生貴家;具勝根;受男身;憶宿命。

問:若聞佛名,諸根具足,阿那律何故失明?

答:示睡眠之咎,以誡勖後生,換卻肉眼,獲得天眼,豈不方便度生之用乎?

問:藥王燒雙臂,忍辱解肢節,慧可斷一臂,真玉失兩目,何不入此願之益?

答:藥王燒臂,以表重法,更顯二空;忍辱解肢,以表忍辱,終顯蘊空;慧可求法,得遇達摩安心,以紹祖位;真玉現盲,令知業報難脫,以導眾人。凡此,皆是菩薩還相之教化,利濟眾生之示現,不可以凡夫受報視之。

七、願文略解

「聞我名字」者,聞佛名無疑而稱念之。

「諸根缺陋」者,《無量壽經會疏》云:「諸根即六根,不具為缺,粗惡為陋。」雖有六根,而損缺醜陋,是謂諸根缺陋。諸根缺減,形貌醜陋,是八難之一。聾盲喑啞,四肢殘缺,癲狂白痴,醜陋不堪,誰不厭之。修道之人,若諸根不具,眾生不欽其德,故《大智度論》曰:「醜人說法,聞者不善。」故佛為尊形貌,示大人之相,豈是俗飾之凡心哉?聖道修行,權乘菩薩,至第三祇,猶有缺陋之障,故重於百劫,種相好業,況凡夫乎?今聞佛名,諸根具足,乃此願之難思力。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他方國土之諸菩薩,聞我名號而稱念者,修行終至得到佛果前,如有諸根缺陷不具足者,我就不取正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