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瞭然法師:印光法師文鈔綱宗(二、論禪宗與淨土)


時間:2018/7/17 作者:妙啟

二 論禪宗與淨土

(三十七)明心見性,仍難了生死

明心見性後煩惱惑業未斷,與出生死尚遠。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謂明心見性,即無生死可得者,此系門外漢與狂禪者之欺人謬論。(復鄭慧洪書,續編卷上)

(三十八)禪貴「不知」,淨貴「但覺」

夫禪至於「不知」,方是真禪,以見聞覺知,皆是意識中事。惟其不知,方能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悟真常,即如如佛矣。

淨至於「但覺」,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矣,否則何名「但覺」。①

(人孰能對香臭財色饑寒而不知?見蛇虎惡鬼地獄慘刑而不懼?方能參悟證真。虛雲法語)

註:①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復張季直先生書》。

(三十九)禪須實證,解義非悟①

禪宗自梁代發源,其教人親見自性之法語,雖高超玄妙,猶有文義。六祖後,南嶽、青原二祖,遂用機鋒轉語,唯恐人以解義為悟,而不能實證,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參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數十年尚未徹了者。

至宋而禪道仍大興,則實證者蓋寥寥矣。即如五祖戒,乃非常之人,為雲門偃之法孫,為宋大覺璉國師之法祖。門庭高峻,學者每望崖而退……而只一見惑,尚未曾斷,說甚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乎?戒公後身為蘇東坡,守杭時,尚不拒妓女來往,可知仍是凡夫。

註:①本條出《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

(四十)悟後勿落頑空,深著空魔

已悟自性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矣……然雖於境無心,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都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若自認於境無心,就對此種事悉皆廢弛,則已深著斷滅空魔,落入頑空,由此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豈不哀哉!①

註:①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袁福球居士書》,原影印本本段上方寫有「悟後慎防著魔」。

(四十一)實相念自佛,易悟難證

悟則大心凡夫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難矣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達一切法當體全空,親見本具妙真如性。及禪宗看「念佛的是誰」並各種話頭,以期親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故實相念佛專念自佛者,全仗自力,深窮實相而求證,談何容易!以五祖戒之道力,尚難斷惑也。

(四十二)斷惑證真,方出生死

律教禪宗,最初雖明教理,依教修行,及其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

若教理不明,盲修瞎練,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難斷惑。倘惑業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輪迴。必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

但尚去佛甚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尚須破盡無明,方證佛果實相。①

故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但去山尚遠。證者,猶如就路抵家,息步安坐矣。②

註:①前三段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淨土問答並序》。

②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四十三)趙州念佛漱口之下文①

趙州祖師之:「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聞。」此二語人皆知之,並認為實語者,必至謗佛,而永墮惡道矣。因無知之人,多以此輕視淨土也。

殊不知此二句後還有下文。有問:和尚還為人否?趙州說:「佛佛乎。」有問:和尚受大王如是供養(趙國父子二王及燕王,均恭敬供養),如何報答?他說:「念佛乎。」又僧問:十方諸佛還有師也無?趙州說:「有。」問:如何是諸佛師?趙州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乎。」他以後這些話,各禪書均全錄。但後三語,吾數十年來,未見一人言及一句者。類多斷章取義毀謗淨土,愚哉!

註:①出《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原影印本本條上方空白處寫有:「禪宗愚人,但執前二句以謗淨土。」

(四十四)禪宗機鋒轉語,何異酒糟

今人不明禪家宗旨,對向法者,答時多指歸本分,絕不在佛法上答。今人業深慧淺,每將此種直指本分的語,認作按事說者,則完全錯會(領會)了也。①

當知禪家酬機之言,名為「機鋒轉語」,問在答處,答在問處。愚人莫名其妙,只知在此語上求解打轉,不知迴光返照,叩己而參,以求悟見自己本來面目。而一向但啃別人酒糟(無用之語),逐土塊,在此上參究,有甚了期?②

註:①出《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

②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四十五)禪淨雙修,每多兩頭落空

有些人自作聰明,自佛他佛俱念,即所謂禪淨雙修者。又有以專看「念佛的是誰」一句話頭,以期明心見性,而不以信願老實念佛求生為主者。粗看來雖似禪淨雙修,兩邊都抓,實際仍是有禪無淨。

因為既無真信切願以念佛,則就莫由仗佛力以帶業往生之望。結果,參禪既未到業盡情空地位,又不能仗佛力以了生脫死。是知雙修者,惟具深信願念佛才能得益。否則終必兩頭落空!①

註:①出《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彌陀聖典序》。原影印本本條上方空白處寫有:「禪家將西方依正莊嚴會歸自心,口雖念佛,實難生西。」

(四十六)見性成佛,仍須歷四十一位

如三果聖人,須經多劫,方得證斷生死根之四果,然仍是小果的聲聞。尚需趣向如來大道。於十方世界乘願受生,廣行六度萬行,隨功行深淺,以次證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諸位。再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便入妙覺位而成佛矣。

禪宗雖屬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最為直接。然見性成佛,乃指本身法體,不涉凡聖因果修證而論。若依修證地位而論,見性以後仍須修證,其次序亦與上述教門了無所異(亦須經四十一位),才能成佛。故見性(開悟)以後,須經多生精進不墮,才能成佛。若誤認見性後即是成佛,則大錯矣。

而末法眾生,人根陋劣,知識鮮少,悟者(見性)尚難其人,何況實證圓成佛道哉。

註:①本條出《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與陳錫周居士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