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時間:2018/7/23 作者:定英蔣德英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國學泰斗樓宇烈

按: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是我國現代著名國學泰斗,一生致力於哲學、佛學研究。本文是根據樓宇烈教授在乾元國學教室答疑內容整理,摘錄文字如下:

佛陀在公元前六世紀,創建佛教的時候,他本身也是個異端,因為是針對當時印度占據主導地位的婆羅門教提出來的,當時的印度有九十六個外道,佛教修行當中的“八正道”很多都是針對外道而言的,所以永遠都是在這樣一種對立的狀態中間才能夠發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門的方法永遠比你更多,所以我們才要努力,抑止魔焰,讓正氣可以高揚,所以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一直都在正邪之間、善惡之間膠著發展,有邪教,並不奇怪。

但要追求正知正見,就要我們不斷的去努力,去堅信那些正確的理論。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法舫是中國近代的高僧太虛大師的弟子,他曾經講過,佛教在六個方面的關係要搞清楚,其中一個是:認識第一,信仰第二。

我們今天往往是顛倒的,變成了信仰第一,認識第二,所以就出現了盲目的信仰。認識第一是首先要認識到這樣一種文化,這樣一種宗教,而不是盲目的去信仰。禪宗也提倡的是正信,提倡是一種理性的信仰。

禪宗的祖師們經常講,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禪宗的祖師講,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禪宗提倡我們要悟,但怎么才能悟?我們就是在疑問中去求真理,去尋求答案。

就好像《中庸》中所說的,我們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在信仰的問題上面也是這樣,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了解,也要不斷的提問,還要慎思,要縝密的思考,然後要明辨,哪個是真相,哪個是假象。

佛陀當年也是這樣,原來盲目的修,苦行了很多年,悟了嗎?沒有悟。反而苦行到了自己生命都處於危險的時候了,於是他接受了牧羊女的羊奶,恢復了體力,再到樹下去認真的思考。然後才悟到了四諦,悟到了苦集滅道。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開始認識到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個苦的過程,這是他在生活實踐中體悟到的,肉體上面的,生老病死,情感上面的,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所以說一個生命是八苦纏繞的。

苦的根源在哪裡?也就是身口意三業,三業的集聚才造成了生命的痛苦,所以佛陀悟到了第一個苦,第二個是集。然後再從三業分析哪個是最根本的,結果發現意業是最根本的,所謂意就是我們的心,貪嗔痴三心造成了我們生命中的八苦。

然後再思考,我們追求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也就是寂滅,涅槃的這樣一種人生狀態。所謂寂滅也就是了脫生死,超越輪迴。

其實我們今天很多人學佛還是在輪迴里,總是想著我下輩子如何如何,沒有超越,佛教追求的不是通過輪迴來改變自己的生命狀態,而是從根本上超越這個生死。所以是寂滅的,也就是涅槃的。

那么怎么才能了脫生死,超越輪迴,達到這樣一種寂滅的狀態呢?就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從而在實踐中完成修行,這就是佛陀提出來的道。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苦集滅道,苦是現實中的事情,造成現實的苦是因為集,三業的結集,也可以說是因為我們現實世界中的因果關係,然後我們要超越它,追求滅的這樣一種境界,通過修正,通過對世界的,智慧的認識,也就是道。

佛陀是通過理性的思考才建立起這樣的一套信仰的,他教導我們的信眾也是這樣的,也要不斷的去思考人生中的各種問題,並不是去期待著某一種力量,或者期待著佛陀來救助大家的。

其實很簡單,照著做就好了,沒有必要求這個,求那個,求這個神通,求那個長生不死,那都是沒有淨化自己的心靈才造成的。

這些佛菩薩都是佛法的一種精神,一種道理的體現,我們學佛學菩薩,我們就是要我們能按照佛菩薩那樣去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這就是正信。

北大教授樓宇烈: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