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時間:2018/8/1 作者:定英蔣德英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文/聖玄法師

聽過無數關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感應,觀世音菩薩“救七難、離三毒、應二求”的感應事跡在身邊頻頻發生,讓人不得不感嘆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大智、尋聲救苦的功德。

而每每有人跟我講起觀世音菩薩的靈感之時,我都瞪大了眼睛,生怕錯過一點兒精彩的細節。

但每當我誦讀《普門品》時,又會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細節,絕大多數的人講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都是講他在遇到水火等災難時候的,蒙菩薩慈悲救拔,或是於菩薩面前希求子女,而生福德智慧之男、端正有相之女。關於觀世音菩薩“離三毒”威德慈力的故事卻相對較少!

搜尋枯腸,也想起許多。

記得一位老師曾對我講起,他的一個朋友,受朋友之邀,前往普陀山朝聖,可這位朋友對三寶本不是很相信,只是當做遊玩。

他到普陀山的前一天,還拿著菸頭去燙甲蟲,將傷害眾生當做一種樂趣。可是到了普陀山的潮音洞,見大家都在此禮拜觀世音菩薩,他也念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伏下身子來禮拜。

可就在禮拜之時,自己手指上戴的一枚戒指竟然突然滑落,轉了幾圈落入了石縫之中,就這樣失去了蹤跡。可是他眼中,看到的卻不是一枚戒指,而是昨天那隻甲蟲,打了幾個轉就落入了石縫之中。

為何平時摘也摘不下來的戒指突然掉下來?而且在自己眼中卻變成了一隻甲蟲?看得那么真切!就在這剎那之間,他對觀世音菩薩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從此就護生吃素、深信因果,脾氣也改變了許多。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這正應了觀世音菩薩立下的宏願——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淫”指對他人的貪著,“欲”是對自身的貪著。簡單說,對適意的境界產生的染著就是貪心。

而“嗔恚”就是對不喜歡的境界產生的抗拒心,或憂愁、或鬱悶、或遺憾、或憤怒。

“痴”則是內心的迷暗,既包含了不正確的知見,又包括了對生活中種種境界的看不開、放不下,正如《法華經》所言“深入諸邪見,以苦欲舍苦”,就是我們備受諸苦的根源。

佛法以“貪嗔痴”三毒來概括八萬四千煩惱,龍樹菩薩曾有過一個簡明的定義——

貪瞋痴及彼,所生業不善;

無貪瞋痴等,所生業是善。

不善感諸苦,惡趣亦如是;

由善感樂趣,諸生中安樂。

與貪嗔痴相應的,就是煩惱惡業,能夠感召安樂之果。

來對治貪嗔痴的就是善業,會感召苦果乃至下墮惡趣。

可見,觀世音菩薩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切眾生斷惡修善,來熄滅貪嗔痴,這樣就等獲得種種善果,乃至是福慧圓滿的佛果。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近代的圓瑛大師曾自述,他就是父母向觀世音菩薩所求而生。

他十歲的時候,好武力,和鄰居兒童角力,將他打傷,祖母再三向鄰居道歉,回到家中卻向他說:“那裡曉得觀音大土,送汝這一個頑皮兒到我家裡來!”

經不起詢問再三,祖母便將他的父母祈求觀音菩薩、夢得觀音菩薩抱孩兒送來的事情告知於他,說完嘆息了一聲:“我以為大士送來,必是好子,那知汝乃頑皮兒!”

聽了這番話,幼年的圓瑛大師便一心想著,“如果自己不立志學好,菩薩都要受累”,便鄭重地向祖母作禮,說:“望勿憂慮,必定學好。”

後來便發願入佛門,以利生為事業,弘法作家務,以酬觀世音菩薩與祖母、父母之恩,終成一代宗師。

斷惡修善,積極地離三毒,才能與菩薩的慈悲相應,如果自己不種善根,菩薩也愛莫能助!

看來我們不僅要求觀世音菩薩,更要聽菩薩的話,可千萬別乾讓菩薩為難的事兒!正所謂“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需我大慈大悲?”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攝大乘論》中說到,有五種人求財富名位很難有感應:

第一種,菩薩不能違背因果的規律,如果他見此人向來作惡多端,有深重業障的,生起善法極為微小,難生善果,即使賜予財富也沒有福報受用、保持,菩薩也只得愛莫能助。

第二種,菩薩如果了解此人如果求得財位就會放逸而不修善法,便不會有感應。

第三種,菩薩觀察此人善根深厚,如果這些世俗的事求不得就能生起出離心去好好修行,他就會偏偏不應許這點微小的好處,讓這個人“走投無路”,只得去修行以求涅槃。

第四種,如果這個人獲得財位就會去積聚惡因,徒增煩惱,便不會施予財位。

第五種,如果說這個人有了財位就會仗勢欺人,去傷害其他有情眾生,便不會相應。

菩薩的遠見卓識果然不是我等凡夫所能企及的。如果自己沒有善根、不想種斷惡修善、甚至善心不圓滿,卻幻想著菩薩加持,哪曉得菩薩早已經將甘露“加”於眾生,我們也“持”不住啊。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但是種植善根真的有那么難嗎?這也太小瞧咱們菩薩的智慧啦!

《普門品》里不是已經說了么?只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離於貪嗔痴三毒。

對菩薩生起敬信即是翻邪歸正,念誦名號而放棄世間的造作追逐即是持戒,都攝六根、一心稱名即是修定,若能生起觀照、循根返源即是修慧。一句聖號,即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切莫辜負了我與菩薩這一大事因緣!

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讓我等眾生有所歸仰,也讓觀世音菩薩有所加持!即使是事到臨頭,只要至心懇切,稱念聖號,菩薩定會尋聲救苦而來!但感應之大小,不僅要靠菩薩的加持,也要靠咱們自己平常對善根的培養了!

紫柏真可大師曾經讀到《普門品》之時,嘆息良久,常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來攝心,乃至是淫慾等心念現前,便念至誠常念菩薩,則恭敬心現,而淫慾心滅。如果稍加懈怠,則淫慾重現,恭敬心又消滅。

如此境界深淺、氣力生熟,屢次驗證,可見佛語不妄!

大師說,有人為何念觀世音菩薩不靈驗呢?

“人無恆志,自墮疑網耳!”

可見要求得觀世音菩薩的加被,尚需立恆志、行精進,來斷惡修善,熄滅貪嗔痴,這樣感應就會越快、功德也會越大!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不僅僅是遇到外境的困厄,而且當面對內心的煩惱,只要一心稱名,心念不空過,觀世音菩薩都會觀我們的音聲,施予無畏,鼓舞我們去消滅一切煩惱,讓我們生起最清淨的善因、遇到最殊勝的善緣、成就最圓滿的善果!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只保佑這一種人!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