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原創

《心經》感悟


時間:2018/9/10 作者:佛在相對論中

"不生不滅", 五蘊真空, 便無法可生, 若法不生, 自無可滅。 一旦明了般若妙法, 無妄想心, 就不會有生有滅, 也就無需乎求離苦, 也就沒有度脫苦厄一說了。

因為一切唯心造,所以一切都是虛妄,就因為是自己心(想變什麼變什麼,不就是假的。)造的。而唯物主義看什麼都是真的。

自己的心就是最大,最神奇的感應場。

空是最好用,最實在的能量場。空無處不在。

遇到事情不是不做,而是盡全力去做,但做的時候把他看空(有個清淨心)。這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矛盾而統一的。

佛說無明如虛空之花,無生處,無滅處,不了自了,了(有妄想)而不了。就讓它自生自滅吧!所以佛乾淨的像琉璃一樣。

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智慧。

放下才能得到,因為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就是放下、沒有執著的人。

色空不二,不執著色也不執著於空。

惡因不生,惡果不來,善因常種,不求其果,而自得其果(求其果就是有煩惱心了)。所以佛常在經書上講:不求自得。

心是空的,一切念頭都可以放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樣才完美,沒有分別。才可以解釋宇宙一切哲理。

中道,兩個極端都有我執存在。

有無相生,既對立,又統一(缺誰不可)。色空也是如此。一切都在不停變化,所以無一真實。有無都會生煩惱,還不如看空,不在兩面。

三世之心不可得,因為心裡沒有欲望空無一物。(或者說是放下了)

要用一個沒有欲望清淨的心(或者是放下的心)來讀金剛經,這樣可以理解一點。

得到需要努力,放下需要勇氣。

不起生滅分別,故能不生不滅。

念頭太多,所以不自在。

人的煩惱如同泉眼,克制煩惱不在於堵泉眼,而在於找到源頭。空就是源頭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福德可有可無,知足常樂。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不著於有,不著於空,才是圓融自在。

為別人著想,自己的煩惱自然就消失了。

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所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處才能生有,卸下心中的負累,才能發現更美好的力量。

佛土都一樣,因為不一樣的是人的心。

一切法皆是佛法,高手都要練回清淨心,這樣才能通達。於清淨處看萬法,於萬法中看清淨。

因為一切皆是虛妄,所以保持清淨心。

謂諦審諸法,體性虛幻(無生滅所以虛幻),而本無生滅(就因為一念不生,所以何談生滅)。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既然無生滅,又怎可得)。

原來都是一種感覺,可有可無。

因為一切都是假的(意識可以隨意生滅),所以要看破。

坐禪使我開始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得以拓展心靈空間,處事的態度亦較前客觀和包容。

妄念來去,順其自然,自生自滅,但不起妄想分別。色空不二,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的身體都是地水火風合成的,卻不是真正的自己。

罵佛等於罵自己,因為人人都是佛。

空車時不著急,不憂心。

平常心即是佛心,平常是即是佛事。

盲目作為,任為,止息,滅相都有我執存在,說到底都有煩惱。

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不執著。

別人讓我生氣,我能忍,我還能忍,心好像是空的才能這樣。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是不是說一切法也是無實無虛,不用執著。

不自以為是也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種。人心本自清淨,從清淨心而生髮出一切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為體,色為用。

原來放不下就會有掛礙。執著才會有痛苦。

該說話時說話,該幹嘛時幹嘛!

放下就是心裡要有清淨心。只是心裡的放下。

要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要先救度他人,不為自己考慮。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故能沒有煩惱。心裡本自清淨。

讓煩惱來吧,豈不是一種大度。

最後無所得,因為一切空無自性,做到了放下。法無定法,故知法也是空性。

不說尚且是種執著,何況說出來呢。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學佛是發自內心的,自己的心一點一點改變,去求佛菩薩(向外求)怎麼可以呢!

得失隨意,一切隨緣。三世之心不可得:人終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要看淡放下(要有一個無所得之心)。

人因得不到才會生氣,但人就是得不到,所以放下得到這個執著,不要生氣了,學會放下了。

我現在的心不是我的本心。本心是清淨無染的,就要放下執著,這樣才能清淨無染。

放下一切,心無執著,心無掛礙,無所得。

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故無話可說。

因為性空,所以不執著任何相。

行無求而自松。有煩惱時不要想著我要克服這個煩惱,而是順其自然自生自滅,這才是無求。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是清靜無染的,自然不用學道,本自清淨。

知足常樂,不知足就不會快樂。

得成就者是什麼狀態?「於此無修亦無成就」,他不會有任何障礙再發生,「於此」是於當下境界,他的認識和感受絕對不會有任何障礙,「無修」是沒有障礙,「無成就」是沒有掛礙;沒有障礙是現行狀況沒有發生阻礙,無成就是理見上沒有任何掛礙,他不會存在心裡的約束、觀念的障礙,所以叫修習此心得成就。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