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初學的時候有感應,愈學愈沒有,是不是佛菩薩再也不顯靈給我看?


時間:2018/9/17 作者:佛前明燈

說到感通,《大成》裡面舉的有一位李山龍,他是以《法華經》為日課。一般在家同修當然還要離不了世間瑣碎的這些事務,不能像從前寺院裡面那些大德們,他們是有充分的時間來讀誦受持。這位李居士他一天念兩卷,一天念兩卷我們一想就曉得,早晚課誦,早晨念一卷、晚上念一卷,這是他一生的課誦,從無間斷。實在講佛法裡面常常講精進,精進則有功,這個功課不在多,這是初學的同修特別要記住,在有恆。譬如我們念佛,我們用的功夫只持個十念,早課念十聲佛號,晚課也念十聲佛號,這十念法你要一生都不間斷,這就叫功夫。今天高興念一萬聲,明天不高興念二千聲,或者忙的時候我就少念一點,哪天我再來補一補!這就錯了,這個沒功夫。這跟唱戲是玩票的,這不是科班出身的,這玩票的,靠不住的。所以初學功課不能訂得太多,訂得太多你以後會退心的,你自己漸漸會受不了。所以這課誦是愈簡單愈容易受持。譬如很簡單的功課,做了三年、五年再加一點點,不要加得太多,這就叫精進。有加沒有減,有進沒有退,這樣就好。譬如說以《法華經》為功課,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看法達禪師,那人家出家人一天念一部當然沒問題,一天念一部,念三千部也要十年的時間。

平常一天兩卷就算不錯了,早晨念一卷、晚上念一卷,一生不間斷。他以後死了,死了以後也是被那些小鬼帶去見閻王,閻王知道他的《法華經》念得很好。諸位要曉得,經念到有感應,不是說開悟之後,開悟之後那沒有話說。沒悟之前經念得熟,熟得就像自己平常講話一樣,而不是念別人的,是念自己的文章,要念到這樣熟就有感應。由此可知,遍數不多經是生疏的。閻王曉得他的《法華經》念得熟、念得好,請他念經。在餓鬼道裡面,他誦《法華經》,許多的餓鬼都能夠免了苦難,聞經度苦。但是在此地諸位要記著,剛才我說過了要熟,熟到跟自己講話一樣,才能傳神,才能念了之後叫人家聽到心裏面受感動,不到這個程度不行。念經的時候,我們要記住,佛在《金剛經》裡面講的原則,並不是只限於受持《金剛經》要守那個原則,佛說的那個原則是對受持一切經所說的,心行與經義要相應,這個叫念經。正是《般若經》裡面所講的「依文字起觀照」,這樣才能夠入實相。

《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受持的方法有三要領,「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是讀誦受持的三要領,讀一切經都要懂得這個道理。這樣讀誦,給諸位說,就度無量眾生。你一個人關起門來念經,你用這種方法念經,「沒有,我沒有度眾生!」但是你要曉得,你在這裡念經,有許多的鬼神你肉眼看不到,他到這來聽經,他在這裡聞法得受用,走了,怎麼說不度眾生?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度眾生,講經的時候人多這度眾生。還有鬼神,鬼神的數目字比我們人的聽眾要多得多,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心地愈清淨、愈誠敬感應的力量愈大,心裏面要雜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雜著這些東西來讀誦、來演講,那鬼神就不來聽,鬼神都跑掉了,為什麼?不清淨。所以總在清淨心,才能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不但與一切眾生,而且與十方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我們一再強調的清淨心,要緊!

這個李居士被閻王請去,請去了七天,又把他送回來。這是他自己回來之後,敘說閻王請他在鬼道裡面誦經度眾的事情。像這些事情,《感通記》裡頭很多,這說的都是古人的。現在我們看看都不大相信,好像我們看那些傳奇小說一樣,看《聊齋》一樣,縱然是相信也是半信半疑。為什麼?超出我們的常識了。尤其現代是樣樣都在講科學,科學的精神就是要有證據,這些傳記擺在我們面前,拿不出證據出來來證實這個事實是正確性,所以很難取信於人。如果說我們學佛的人不妄語,想想這個話也未必可靠,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學佛的人天天都打妄語,自己是個學佛的人,自己也打妄語,確實是難以相信。除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我們自己親見的,親眼見到的,這才相信。大專講座里講「十四講」的教材,末後一段舉這五馬的比喻,那個裡頭只舉了四條,這個五馬喻是佛經裡面的。這第四個比喻,就是親眼見到了才相信。這還是有救,見到之後能相信,還是有救。就怕是親眼見的也不相信,那簡直沒救了。第五種馬就是這樣的,你用馬刺去刺它,刺它它痛極了,它還是不走路,它躺下來,那有什麼辦法?這就是這一類的人。

如果諸位要是留意,凡是學佛的同修,在自己一生當中一定有感應,一定自己有親自見到鬼神這一類的。我所曉得的,確實遇到鬼神、遇到佛菩薩而回過頭來信佛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有這種感應。學佛了以後,這些感應都沒有了,於是乎心裏面就懷疑,我在初學的時候有感應,現在愈學愈沒有,是不是我退轉,佛菩薩再也不顯靈給我看?我就遇到很多這樣的同修來問我,是不是自己退心,是不是自己退轉不行了?諸位一定要知道,感應道交的事情不是常常有的,為什麼?這不是一個常事,這是非常之事。非常之事要變成常常有,那個痲煩就大了,著魔了。這些事情在什麼時候有?第一個就是引你入佛門,諸佛菩薩偶爾示現,那真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得度之。

摘自 妙法蓮華經(第十九集)1987

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檔名:08-001-0019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