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第十八願善導釋》 087 念佛延促之文


時間:2018/9/17 作者:宗聞

(二)顯一多不定

此釋顯示一多不定、一多包含,上包一形,下包一念。

善導大師的解釋以及法然上人這兩個問答,就顯示出一跟多是不定的,它既不是只限於一念,也不是只限於多念,因為「乃至」是包含著一跟多,也就是說,向上包含一形,一輩子念佛,向下包含一念的念佛。說清楚一點就是:平生之機就上盡一形地念佛,臨終之機就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地念佛。

所以,「乃至」這兩個字顯示一多不定,同理,「下至」的反面也涵蓋了「上至」,「下至」是從上向下,那反面就有從下向上的含義。

故《往生禮讚》言(《聖教集》855、859、916頁):

上盡一形,下至一念。

《往生禮讚》有「上盡一形」,也有「下至一念」,但這兩句並不是在一起的,不過引用在一起意義也通。譬如《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就說: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這裡就有「上盡一形」。

另外,「念佛必生之文」就說: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也就是說,乃至臨終之機下至一聲、一念,也必定能夠往生。

因此,「乃至十念」就涵蓋「平生之機上盡一形地念佛,臨終之機下至一念地念佛」。比較明顯的另一段法語就是《觀經疏·散善義》中的「念佛延促之文」。「念佛延促之文」說: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這段法語第一句就直接用「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

「乃至」跟「下至」都是省略多數的辭彙,把中間的省略掉,沒有談;但不是不去談它,而是涵蓋,用「上」跟「下」來涵蓋中間的。不過,「乃至」跟「下至」有寬和狹的不同。

「乃至」這個詞的含義比較寬廣,有「兼上下略中」「舉初後略中」,也就是「兼兩略中」,以及從多向少、從少向多、從下向上、從上向下的意思,含「兼」和「通」,所以比較寬廣。「兼」就是兼上面的內容與下面的內容,省略中間的,但是它卻是整個都相通。「下至」就比較局限於從上向下,含義就比較狹窄。同時,「乃至」必定有「下至」的意涵,可是「下至」未必有「乃至」的意涵。就有這些差別。

就《無量壽經》上下兩捲來看,「乃至」這個詞共出現二十二處,上卷有十四處,下卷有八處。

「舉初後略中」,就是舉出前面以及後面,雖然省略中間,但意涵卻是包含中間。譬如《無量壽經》下卷「胎化段」說「明信佛智,乃至勝智」,這就是舉初後略中,舉出第一個「佛智」和最後一個「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中間用「乃至」來省略、包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明信彌陀的五種智慧:第一佛智,第二不思議智,第三不可稱智,第四大乘廣智,第五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五智當中,只提出最初和最後一個,所以說「明信佛智,乃至勝智」。

或「從少向多」,譬如「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這是從少向多。

或「從多向少」,譬如「乃至少功德者」,就是說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乃至只是少功德也可以,這就是「乃至少功德者」。

或「從下向上」,譬如「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

或「從上向下」,剛剛所談的法然上人所引用的幾個願也都是從上向下。

善導大師就第十八願之意,而取「從多向少」的解釋。

還有《阿彌陀經》的「若一日……若七日」,和乃至一日、乃至七日,意思是一樣的,這是從少向多。

總結「乃至」這兩個字的內涵,就有四意:一多包容、總攝多少、從多向少、兼兩略中。其中一多包容、總攝多少是就橫的方面來解釋,也就是從數量上來解釋;從多向少、兼兩略中是就豎的方面來解釋,也就是從時間上來解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