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89 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時間:2018/9/19 作者:宗聞

大師五部九卷之中,無「念佛往生願」五字,而其意顯然,如前所引《往生禮讚》言:「上盡一形,下至一念」。

法然上人在這裡說「善導總言『念佛往生願』」,可是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當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念佛往生願」這五個字,其實,這樣的含義是很明顯的。如《往生禮讚》所講的「上盡一形,下至一念」,以及剛剛所念的「念佛延促之文」,「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就有這類詞句。這些都在顯明念佛往生,而不是說只要十念,因此也可以說是「念佛往生願」。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法義的遵循與維護,從這幾段法語就可以看出來。

《法然上人全集》有一篇「十二問答」,其中第九個問答提到:

值遇本願,遲速不同,故發「上盡一形,下至一念」之願也,是以善導和尚釋言「念佛往生願」也。

行者遇到阿彌陀佛救度本願有遲速不同,也就是說,有人年輕的時候就遇到,有人年老的時候才遇到,甚至有人是臨終的時候才遇到。如果是年輕的時候就遇到,他就上盡一形地念佛;年老的時候才遇到的,就下至幾年地念佛;乃至臨命終才遇到的,就下至十聲、三聲、乃至一念地念佛:就有這種含義在。

所以,阿彌陀佛於第十八願就發「乃至十念」——上盡一形、下至一念的願,善導大師因此將此願之願名解釋為「念佛往生願」。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文字簡短,意義卻非常明確,完全不會讓人疑惑而有種種不同的詮釋。當然,更不會令人產生模稜兩可的困惑。譬如,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也解釋說: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這裡就有「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觀念法門》又說: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這裡就有「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還有剛剛提到《往生禮讚》所講的:

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這都是就「乃至」兩個字來解釋的。同時也會通第十八願「乃至十念」,以及《觀經》所講的「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以及最後「流通文」所講的「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同時也涵蓋《阿彌陀經》的「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是融合淨土三部經一起解釋的,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的著作看得很細,思惟得很深,因此能夠作出這樣的解釋,是很不容易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