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地藏經》裡一個失敗的救度案例


時間:2018/9/26 作者:定臻

同修:老師,我有個疑問,有人說念「阿彌陀佛」就行,有人說「南無」是有皈依、投靠的意思,我個人也傾向只念「阿彌陀佛」,簡單省事,但是還覺得加上「南無」更好,請老師開示。

老師:直接念佛號還是加「南無」,或者後綴加內容,這都是表現在外的形式問題。念佛的關鍵是當時用的是什麼心!如婆羅門女雖然在念佛,但她當時的心是念自己的母親,並非真正在念佛,所以她在念佛的加持下,並沒有見佛、面佛,也沒有如約的聽聞到佛陀講給她什麼,而是以此心招感投射到了地獄的業海邊。若彼時的婆羅門女將憶母之心轉換為投靠佛陀的心,此一日一夜的念佛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就不會跑到業海邊去了。

念佛是念了,時間也不短,不可謂不精誠,不可謂不至信,不可謂不勤勉,但因以此心使得她走了幾個彎路,才終於掛靠到正路解脫中來。若緣分淺薄,若善根羸弱,若自律再差一些,此一次浩大的救度很容易鎩羽而歸、無功而返。

我常常拿這兩段救母的例子來對比著說:這位母親還是輪迴客一枚,那位母親已經成就為現在的解脫菩薩,為什麼差距如此?若非喚醒地藏菩薩本願的回歸,婆羅門女救度的案例就將以完敗告終!

同修:多謝老師。我當時也是疑問,她只想著她媽媽到哪裡了,一定是心急火燎的,想佛的比重一定排在她母親之後。難道我到時也要心裡火燎、急不可待的念佛?老師的意思是說婆羅門女屬於險勝,而我們不要這樣,因為太不安全?

老師:因為婆羅門女的母親並沒有被成功救度,只是暫緩了地獄之苦,以至於時至今日,他還是輪迴客一個,而沒有真正的獲得解脫。所以從救母的角度來說,這個案例是失敗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險勝。如果不把眾生從輪迴里送出去,這個救度、這個護送、這個利益、這個幫助、這個加持都是有限的,有漏有盡的,乃至於要沒完沒了的重複勞動。這不是諸佛菩薩的本心本願,這類暫時免苦只是緩兵之計,並非救度之本。

同修:有人說回向好比蠟燭,多回向就多照亮別人,自己一點也不耽誤,還屬於心量寬廣。我其實贊成那種「自救不了怎救他人」的觀點,但是蠟燭的觀點我也沒法反駁,這個事糾我結了很長時間。

老師:剛剛好,另一群的同修截髮了我過去說的一段話,我複製過來,諸位看看:

「所以眾生是誰?近點說,是冤親債主,那麼我們要不要與冤親債主化解冤讎,冰釋前嫌呢?遠點說,眾生是我們某生某世的至親父母,那麼要不要幫助他們得到究竟利益,出輪迴免受生死呢?再遠點說,如《地藏經》裡,光目女母親已經是解脫菩薩了。那個時候的一個地獄眾生,現在是大菩薩了,於是我們要不要去圓滿促成這些呢?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啊,要不要在他們低谷的時候幫一把?再遠一點說,這些眾生,哪一個是你自性外的眾生?都是你自性里的眾生,也都是你自己的一個部分,你要不要去圓滿救度?所以如果心量打不開,學佛後續的路根本是走不通的,這真的希望大家都要懂得!大乘佛法不是因為你修了什麼法門才算大乘,而是你有沒有慈悲心做基礎,有沒有手段去落實這個慈悲?這才是大乘的關鍵!」

同修:還有《地藏經》回向文上都說「願意今日誦經之功德回向」,而「功德」真不是我們誦經就可以輕易擁有的,每次回向我心裡一念到這兒,都像有愧一樣,但是一時找不到好的理念讓我改這個字眼。今天看了人間天老師的文章,我心裡一下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可以坦坦蕩蕩的回向:「願以誦經之功德乃至福德做回向」,真的謝謝老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