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94 本願之體即是稱名念佛


時間:2018/10/3 作者:宗聞

(二)「稱我名號」略信示行

稱我名號——略信示行,以明「本願之體」即是「稱名念佛」。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多,本次講義只是引用善導大師的三段本願取意文來解釋第十八願。第一段是: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疏·玄義分》)

第二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念法門》)

第三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往生禮讚》)

不管是第一段的「稱我名號」也好,還是第二段的「稱我名字」也好,意思都是一樣的。

第十八願願文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粗看善導大師這三段本願取意文,似乎對「至心信樂」四個字沒有解釋,尤其是在第二段《觀念法門》的取意文中,以「稱我名字」來代替「至心信樂」,並將「欲生我國」解釋為「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解釋為「下至十聲」。這裡為什麼略掉「至心信樂」,直接以「稱我名字」來解釋呢?將「至心信樂」這個「信」省略,以「行」來顯示,這就是「略信示行」。信,就是信這句名號,信「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這是「略信示行」的含義。同時也顯明第十八願的核心本體就是稱名念佛。如前面曾講的「三心在於信稱名必生,故大師不舉三心,唯舉稱名,以顯信相,並示願體」,「以顯信相」就是顯示所信的內容是信「稱我名字」,所以,信的相貌就是「稱我名字」。

如果善導大師沒有舉出「稱我名字」,恐怕後人就會模糊,不曉得「信」到底是信什麼,因為所信若不同的話,所行也就不同;如今善導大師直接舉出所行的內容,這樣,信的對象就很明確。

若就第十八願的願文來說,並沒有「稱我名字」這句,雖然有「乃至十念」之文,可是後來的人對「十念」解釋也各自不同,未必解釋為「稱名」。不過,以《無量壽經》幾段重要的經文來看,就能很明顯地顯示第十八願中的「念」是指稱名,不是指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也不是其他的十念、六念、三念,也不是念十方諸佛、菩薩、咒語,而是指專一地稱念彌陀佛名。

譬如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七願「諸佛稱名願」就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這裡就有「咨嗟、稱名」。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發願要使十方諸佛都一致地、主動地稱揚讚嘆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給十方眾生來聽聞、信受,之後一向專稱這句彌陀佛名,來脫離三界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獲得一生成佛的利益。

十方諸佛既然咨嗟稱名來引導眾生,那十方諸佛也必然以身作則,所以,第十七願的「稱我名者」,既可以解釋為十方諸佛都稱揚讚嘆阿彌陀佛,同時也可以解釋為十方諸佛也都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好像父母要引導小孩,自己也必須做出榜樣。

第十七願也好,四十八願的其他願也好,如果有一願不能成就,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阿彌陀佛既然已經成佛了,表示第十七願的功能已經成就了,所以必定能夠兌現;既然能夠兌現,豈不顯示:現在不只阿彌陀佛在西方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說稱名一法,十方諸佛也都在十方世界一致地在說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往生之法。因此,第十七願的內涵,也是要十方眾生稱念彌陀佛名。

又如「第十八願成就偈」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這裡也有名號。雖然說「聞名」,不過聞名只是初步,目的是讓十方眾生聽聞到這句名號之後就一向專稱,以這句彌陀名號作為他的生命、作為他的本命元辰,行住坐臥,時處諸緣,日日夜夜都稱念這句名號,完全領納名號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來脫離三界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皆悉到彼國」,不管是出家、在家,善人、惡人,男女老幼,任何眾生都能到極樂世界,而且自自然然地、不假功用地進入一生補處的不退轉果位。所以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尤其是整部《無量壽經》的結論,也就是「流通文」,更是獨舉稱名的無上功德。流通文言: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段流通文獨舉彌陀洪名,眾生歡喜踴躍地稱名,當下即已獲得真實之利,即已獲得無上功德。所以,也是在顯示第十八願稱念彌陀佛名絕對真實的利益。

整部《無量壽經》在說什麼?在說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所以,曇鸞大師於《往生論注》就說「《無量壽經》以名號為體」。在彌陀來講就是名號,在眾生來講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另外,《無量壽經》下卷「三輩文」中,三輩共同一致地也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三輩涵蓋九品,涵蓋九九八十一品,也就是涵蓋所有眾生。因為上、中、下根機各自不同,有出家,有在家;有出家發菩提心廣修功德的,有雖不能出家但卻一樣發菩提心廣修功德的,也有不能出家、不能廣修功德的。可是,不管上輩還是中輩、下輩,不管他根機如何,要往生極樂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所謂「一向」,就是不兼含其他,顯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正因,其他不是正因。也就是說,其他的都能夠增減,甚至連一個都沒有也沒關係,但是一向專念彌陀佛名卻不能沒有。

由這幾段重要的經文就可以知道:第十八願所講的「十念」,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就是稱名念佛。

再就《觀經》跟《阿彌陀經》來講,《觀經》的歸趣是什麼呢?也是「持名念佛」。《觀經》流通分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很明確地看出,世尊的付囑是「持名」,不是「觀像」;不是十三觀的觀,而是持念彌陀佛名的持名,當然也不是三福九品。所以,就《觀經》來講也是持名。

《阿彌陀經》的宗旨更是唯一無二,獨顯「執持名號」。經中很明確而簡要不繁地顯示「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除了「執持名號」,以其他法門回嚮往生極樂世界,通通是少善根少福德。

所以,無論《大經》《觀經》還是《小經》,其核心、根本都是稱名,也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因此,善導大師就「略信示行」,以經解經而說「稱我名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