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不談風險很大的轉世


時間:2018/10/22 作者:定英蔣德英

文:大安法師

通途佛法談到菩薩道慈悲心的問題,可能有人會發願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度眾生,成佛道。但淨土法門是不許可發在世間輪迴度眾生之願的。

為什麼?就怕再墮三惡道。菩薩一定要證得無生法忍,才不會有墮三惡道的危險。那得無生法忍,至少是破無明的水平,如果是見思惑都沒有斷的人,墮入輪迴的風險就很大。

如果不到極樂世界去鍍“永不墮三惡道、證無生法忍”的金,還在這個世間去度眾生,那就有問題了。因為見思惑沒有斷,就會迷惑造業,墮入三惡道。

我們來看看宋代元照靈芝律師的親身經歷。他之前是律宗祖師,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什麼興趣。他發願要像慧布禪師一樣,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度眾生,弘揚佛法。

結果元照律師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得了場重病,六神無主,這才知道自己志願雖大,但力量不夠,方轉過來深信淨土,求生安養。確實,其他宗派都有發願在這裡不斷地修菩薩道、轉世度生的情況。

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禪師,曾借用唐代詩人劉皂寫的《旅次朔方》,復名為《頌番僧轉世》,頌就是偈頌,好像是讚嘆,實際上有反諷的意思。番僧就是指蒙古和西藏一帶轉世的修行人。以此暗喻修行人輪迴轉世,忘卻初心這種情況。

這首詩很有意思,表面上好像看不出什麼名堂,如果你再仔細想一想,就會感到意味無窮。這四句詩是怎么說的呢?“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想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搞清楚地理概念,否則會是一頭霧水。詩名《旅次朔方》,旅次,旅居;朔方,泛指北方,具體指朔方郡,漢代所置,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內。并州,指山西太原,過去的太原府。

這位詩人是陝西鹹陽人,所以他認為離開故鄉,滯留在并州做官就像做客一般。“已十霜”,已經十年了。

太原離鹹陽比較近,雖然比較近,他心心想念的還是他的故鄉——鹹陽,所以“歸心日夜憶鹹陽”,晝夜都在憶念陝西鹹陽這個故鄉,想回故鄉。但是卻是宦海沉浮,身不由己。

“桑乾水”,這是指太原北面的一條河,現在稱為永定河了;“無端”就是沒有來由的。上級的一個調令,他很不想去但又必須渡過太原北面的桑乾河,再繼續往北走,到包頭一帶去,這是“無端更渡桑乾水”。

到了包頭,就離故鄉更遠了。“卻望并州是故鄉”,他只能把曾經旅居十年的并州認為是自己的故鄉了,原來的故鄉鹹陽已經太遠了,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了。

我們來想一想這裡面的關係,這就是轉世、轉世,在這個過程中就將自己原來的本源忘卻了。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禪宗開悟了但沒有求生淨土的人,轉世之後,或者成為大文豪,或者成為大國王,或者成為大官僚,那等而下之的,成為一般人,還有可能會成為奸臣。如果轉世兩世三世能得人身已經是大修行人,三世之後又有誰能百分之百地確保人身呢?

因此,淨土法門就是要將這一生看成是娑婆世界的最後一生,不能談風險很大的轉世,一定要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就是祖師大德所呵斥的“第三世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