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是佛教說的「虛空無為」


時間:2018/11/4 作者:淨山

文/大象佛學圖書館

前面的內容,心法啊,心所法啊,色法啊,心不相應行法啊,我們都學完了,前面的內容呢,總共有四大類94個法,合起來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大類,就叫作「有為法」,那麼百法呢,最後還有六個,叫做「無為法」,《百法明門論》中的內容說:

《百法明門論》

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四、不動滅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那麼,什麼叫「無為法」呢?我們知道,很多老道也是講「無為」的對不對?古代的人還說當個皇帝也要「無為而治」,才是很高明的,對不對?那我們佛法裡面所說的「無為法」是咋回事呢?我們不能自己瞎琢磨,也不能去聽老道的解釋,我們得看看經論和祖師們的說法,我們先看一下窺基大師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言無為者,是前四位真實之性,故云識實性也。以六位心所,則識之相應;十一色法,乃識之所緣;不相應行,即識之分位,識是其體;是故總雲識實性也。

而有六種,謂之無為者。為,作也,以前九十四種乃生滅之法,皆有造作故屬有為。今此六法,寂寞沖虛,湛然常住,無所造作,故曰無為。

窺基大師說,什麼是無為法呢,前面的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四大類94個法都是有為法,那麼無為法呢,是這些有為法的「真實之性」。我們前面講過「四重出體」,最後一重叫做「攝相歸性」,大家還記得吧?就是說,有為法是相,無為法是性,有為法終歸是要破遣的,破遣之後才是真正的證諸法實性。這個相和性啊,其實還是一重假和實的關係,有為法相對於無為法來說,是假安立的虛妄分別的相,而無為法是真如實相,是真實的性。

我們講「唯識」的意思是「唯有識」,就是說一法切都是圍繞「識」展開的,核心有八個識,叫八個心王。百法中八個心王以外的其他幾大類,都是圍繞八識來闡述的。心所法分為六類共五十一個,這些是跟心王相應的,叫「識之相應」;色法是心識所緣的對象,十一個色法是識去認識的對象,所以叫「識之所緣」;不相應行法是色、心、心所三個的分位假立,而所謂的心所法和色法,也無非是識的顯現,所以心不相應行法呢,可以稱作是「識之分位」。

後面繼續說,「是故總雲識實性也」,什麼意思呢,這裡是說,無為法是識的真實之性,為什麼「總雲」呢?總就是把前面四種法都包括進來,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四種法都是圍繞識展開的,窺基大師有兩句話說,「攝有為法之主為賴耶,攝無為法之主為真如,」所以前面四大類的有為法,歸根結底都是心識活動而已,所以「總雲識實性」,也就是說,無為法是是識的實性,也就是整個的這四類有為法的實性。因為前面說了,心所法是識的相應,色法是識的所緣,不相應行法是識的分位,終歸都是識的顯現。

後面繼續說,無為法有六種,整個我們後面會分別去學。然後呢,後面說,「為」是啥意思?就是「作」的意思,這個「作」是造作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法是需要各種因緣和合才能產生的,就是叫「有造作」,就是「有為」。以前九十四種乃生滅之法,皆有造作故屬有為。」這句是說,前面的94個有為法,都是生滅之法,都是有因緣和合造作而生的,所以叫有為法。那麼「無為」呢,就是不待造作的意思,也就是「無作之法」。這個「作」的意思一定要理解清楚,是造作之意,不要理解成「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作」,當然這個「作」也是造作,不過在涵義上沒那麼大。

後面說,「寂寞沖虛,湛然常住」,這幾個字比較有中國特色,這裡的「寂寞」跟我們現在人理解的意思可不一樣,在古漢語中,寂寞最早是指空虛無物,什麼都沒有,「沖虛」呢,是充滿了虛空,什麼東西是既沒法被認識又充滿了虛空的呢?那就只能是「道」了。「湛然常住」,就是很清澈很寂靜的就那麼恆常的保持著。這都是比較中國化的描述,古人藉助這些來讓當時的人對無為法的特點理解的更清楚一些,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可能就反而覺得越難理解了。

最後還有一句話說,「無所造作,名曰無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前面學過的有為法,都是有生有滅的,對不對?包括阿賴耶識,最後都是要轉成大圓鏡智的,而且呢,前面這些有為法的生起呢,都是要有各種因緣各種條件的,需要各種因緣條件才能產生,才能存在,這就叫做「有所造作」,反之呢,有的法呢,它的存在是不需要因緣和條件聚合的,它是法爾如是的,本來就那麼個樣子,就那麼「湛然常住」在那裡,那麼這就叫做「無所造作」,因為無所造作,所以就叫做無為法,我們前面說過,「為」就是造作的意思嘛。

來源:新浪佛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